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引言:三國亂世,謀士如林,猛將如雲,英雄豪傑同臺競技,忠義賢良各領風騷。三國,是人才的溫床,是英雄的天堂。從十常侍之亂到魏蜀吳鼎力,湧現出一大批秉性各異,智謀超群的名士,有機巧善辨的

“說客”

,有放浪不羈的

“狂士”

,有招賢納士的

“獵頭”

,有品評人物的

“評論家”

,可謂群星璀璨,光耀史冊。

一、

三大說客:諸葛亮、魯肅、蔣幹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TOP1 最成功的說客:諸葛亮

諸葛亮不但有鴻鵠之志,更有王佐之才。他腹藏良謀,口吐機鋒,一篇《隆中對》把天下大勢講得透徹,也把劉皇叔的心裡講得亮堂。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親率大軍南下,皇叔大敗於當陽,荊州和江陵不戰而降,形勢岌岌可危,為了聯吳抗曹,諸葛亮自薦到採桑作說客,在孫權殿前,諸葛亮舌戰群儒,曉明大義,直陳利害,把張昭、虞翻、步騭、陸績等投降派駁斥得體無完膚。在諸葛亮的嘴裡,實力強大的曹操被說得不堪一擊,遭受重創的劉備被說得別有良圖,諸葛亮這張嘴,用

“巧舌如簧”

來形容一點不過分。隨後諸葛亮為吳主孫權詳細分析了敵我態勢,並採用

“激將法”

以堅其心,遂使孫權決定聯劉抗曹,與曹操一決雌雄。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當時東吳朝野懾於曹操軍威,除周瑜、魯肅、程普等少數“主戰派”外,都認為戰必亡國,力勸孫權投降,孫權不願斷送父兄基業,但又懼曹軍勢大,所以猶豫不決。正是諸葛亮的一番高論,讓孫權打消了疑慮!縱蘇秦、張儀之輩,未必及也。經過一番較量,周瑜歎服諸葛亮的才能,便派諸葛瑾前去遊說,想說服諸葛亮投奔孫權。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諸葛瑾為此做了精心準備,以“伯夷叔齊寧願餓死,兄弟亦不分離”的故事,勸說諸葛亮念及手足之情“棄暗投明”,面對這番說辭,諸葛亮不為所動,並“反客為主”,正言兄弟皆為漢人,當同事劉皇叔,骨肉相聚,情義兩全。差點就把諸葛瑾套進去了,諸葛瑾只得灰溜溜地跑了。

TOP2 最仗義的說客:

魯肅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魯肅性格豪爽,仗義疏財,深得孫權倚重。劉表病死後,魯肅深謀遠慮,以弔喪為名,前往荊州慰問劉表的兒子,並勸說劉備安撫劉表部眾,與吳同心,共抗曹操。魯肅剛到夏口,聞報曹操已兵發荊州,劉琮獻城投降,劉備在當陽慘敗,魯肅當機立斷,找到劉備。與其論天下形勢,並瞭解劉備的去向,劉備表示要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直言吳巨乃平庸之輩,不值得依附。接著魯肅分析了江東的情況和實力,勸劉備振作起來,與孫權聯合,大事可定。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深以為然,隨即率部進駐夏口。

在孫權國內“是戰是降”的爭論中,魯肅起初一言不發,待到孫權如廁時,才以

“臣降不失高官厚祿,主降愧對江東父老”

為由力勸孫權摒棄庸愚之言,堅定信心與曹賊決一死戰,孫權大喜過望。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劉備霸著荊州不還,並派關羽鎮守,與吳軍多次發生摩擦,在呂蒙攻取長沙、桂陽二郡後,劉備親自引兵五萬,並令關羽率軍三萬,意欲奪回失地,孫權見狀急率大軍與劉關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為了顧全孫劉聯盟的大局,魯肅邀請關羽

“單刀赴會”

,並嚴辭指責關羽出爾反爾,貪得無厭。周倉在一旁狡辯:“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哪能是你東吳獨佔?”魯肅當即臉色大變,予以嚴厲地駁斥。關羽操刀而起,正待發作,但自知理虧,趕緊示意周倉退下。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在這場“單刀赴會”中,魯肅不懼關羽虎威,為了東吳國家利益義正辭嚴地斥責關羽,其膽略和正氣讓對手膽寒。劉備迫於形勢,也怕兩敗俱傷,只得派人與孫權講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TOP3 最失敗的說客:蔣幹

蔣幹是曹操手下謀士,人長得帥,又以才辯論見稱,江淮之間,少有人能與之對。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率百萬大軍,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曹操派蔣幹充當說客,企圖勸說周瑜降曹。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蔣幹自恃與周瑜有同窗之誼,又兼大軍壓境,東吳震動,對說服周瑜頗有自信。孰料周瑜對蔣幹來意心知肚明,未等蔣幹開口,周瑜便先聲奪人:““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蔣幹非常尷尬,連忙解釋,讓周瑜別誤會,稱只為一敘舊情而來。周瑜不再戳破謊言,隨後邀蔣幹同食同寢,參觀軍營,還公開展示孫權贈予自己的服飾珍玩,慷慨言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能移乎?”

蔣幹嘿嘿乾笑著,羞愧無言,只得悻悻而歸,在曹操面前盛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要他投降,別妄想了。

二、

三大狂士:禰衡、孔融、彭漾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TOP1 三國最狂的狂士:

禰衡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人,能言善辯,恃才傲物,為

三國第一狂士。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禰衡到許都遊學,身上揣張名片,卻始終無人賞識。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投奔陳群、司馬朗,禰衡說:“我怎麼能和殺豬賣肉的人結交呢!”又有人問:“荀彧、趙融是曹操手下紅人,為什麼不投奔?”禰衡卻狂言道:荀彧就靠臉生得好看,可以借去弔喪用,趙融腦滿腸肥,只配去當伙伕長。

大家都厭惡禰衡,只有同樣性格的孔融和楊修與他交好,但禰衡嘴不饒人:“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的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孔融不但容納他這種臭脾氣,還多次向獻帝和曹操推薦禰衡。曹操也聽說他的名氣,就傳令召見他,但禰衡卻汙衊曹操,自稱狂病,拒不應召,曹操深恨之。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後來曹操任命禰衡為鼓吏,意為羞辱。一日曹操大宴賓客,檢閱鼓曲,輪到禰衡上場,他鼓敲得不錯,但著裝怪異,當他邊演奏邊走近曹操時,侍從斥責他未著鼓吏裝,是為大不敬。禰衡受此一激,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慢慢脫光衣服,再慢慢換上鼓吏裝,旁若無人地繼續擊鼓。曹操被當眾羞辱,欲殺之而後快。幸得孔融說清,佯稱其有狂病,將登門謝罪,曹操這才息怒。但禰衡不但姍姍來遲,還著單衣裹頭巾,坐在大營門口,拿著一根竹杖捶地,大罵曹操不止,曹操大怒,卻不屑殺之,將其轉送劉表。

劉表慕其文采,用其所長,禮待有加。但禰衡屢屢侮辱、輕慢劉表,劉表惱之,又將其轉送給大將黃祖,狂放不羈的禰衡,終死於黃祖之手,時年二十六歲。

TOP2

株連全家的狂士:

孔融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融是禰衡的好友,故而秉性相投。但孔融不像禰衡一般的荒誕,他自負才氣,喜結賓客,抨議時政,且言辭激烈。董卓專權時,欲廢少帝,大臣或阿附,或明哲保身,但孔融不避斧鉞,與董卓當庭爭論,嚴辭激辯,董卓懷恨在心,將他貶到黃巾最猖獗的北海為相。

曹操攻取鄴城以後,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曹氏父子霸佔,曹丕更是強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致信曹操:“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暗諷曹氏父子。後來曹操遠征烏桓,孔融又公開譏諷其窮兵黷武,禍國殃民。針對曹操頒佈的禁酒令,孔融也強烈反對

(孔融好飲)

,且對曹操傲慢無禮。孔融日益看清曹操的奸雄面目,不願同流合汙,以自己的名望屢屢觸犯曹操,且毫不收斂,從而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在曹操的指使下,有大臣羅織罪名,枉奏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朝廷於是下令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可憐一代名士,死於非命。

TOP3 造反獲罪的狂士:

彭羕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彭羕是四川廣漢人,身材魁梧,素有才名,但其性格孤傲,輕視他人。最初彭羕在劉璋手下做書佐類的小官,由於狂傲惹惱眾人,被聯名毀謗,以“髡鉗”之刑剃掉頭髮鬍鬚,貶為奴隸。劉備入蜀後,彭羕想投奔劉備。先去拜訪龐統,且表現得狂放不羈,龐統也不計較,與之徹夜暢談,甚為欣賞。

後來龐統和法正將其推薦給劉備,漸得劉備賞識。但彭羕恃寵而嬌,變得囂張自矜,惹得諸葛亮多次向劉備密奏,說彭羕

“心大志廣,難可保安”

,劉備逐漸疏遠之,將其外調江陽太守。彭羕對此耿耿於懷,恰逢劉備密謀孟達,彭羕為其通風報信,被馬超截獲,馬超於是不動聲色地試探彭羕,先對彭羕好一番恭維,釋其戒心,接著幾杯酒下肚,彭羕忘乎所以起來,竟然口出狂言,大罵劉備:“這個老兵痞子,荒唐無理,還有什麼可說!”又鼓動馬超:“您為外官,我作內應,還有平定不了天下的?!”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馬超聽聞此言,驚駭萬分,不敢隱瞞,即刻向劉備彙報,彭羕遂以謀反罪被打入死牢。在獄中,彭羕致信諸葛亮,不吝崇拜之詞,對馬超告密隱有怨言,但也坦誠自己一時狂妄,自尋絕路,自作自受。

彭羕臨死,似有醒悟,但悔之晚矣,終被處死,時年三十七歲。

三、

三大獵頭:荀彧、孫權、司馬徽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TOP1 三國第一獵頭:

荀彧

三國第一獵頭,非荀彧莫屬。

荀彧出身名門望族,長相俊美,少負才名,被稱為“王佐之才”,初平二年(191年),28歲的荀彧棄袁投曹,深受重用,他為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軍事藍圖,並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主要軍事參謀,被曹操盛讚為“吾之子房”。荀彧在獻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是曹操稱霸群雄的

“內當家”

,有他居中持重,曹操征戰四方才免除了後顧之憂。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荀彧在識人、舉人方面眼光尤其獨到,他先後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杜畿、戲志才、郭嘉、司馬懿、嚴象、韋康等大量人才,都得到了曹操重用,成為曹魏肱股之臣。

其中鍾繇、陳群位列三公,荀攸、杜襲、杜畿都官居尚書令,司馬懿更是成為一代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者。

TOP2 東吳獵頭兼BOSS:孫權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在內憂外患中能夠雄霸一方,靠的就是高超的識人、馭人權術。

孫權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

蓄養賢才

,建安五年(200年)繼位時,孫權年方十八。此時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東吳局勢動盪不安,孫權一方面倚重前朝老臣,如張昭、周瑜、程普,另一方面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悉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逐漸穩定了江南局勢。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孫權

既有

識人之明,還有養人之道,馭人之術

。胡綜、朱然是孫權在吳郡讀書的同學,一個文采飛揚,一個膽略過人,孫權頗為欣賞,並與二人感情甚篤,繼位後分別委以重任。

呂蒙原為低階軍官,孫權在接掌江東大權後,準備裁撤一些平庸的低階將領,呂蒙趕緊整頓軍容,操練戰法,孫權在檢閱後對其大加讚賞,認為其治軍有方,遂提拔任用。呂蒙常以軍務繁忙為由荒廢學習,孫權勸呂蒙學習經典,研習歷史,於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並以《易經》為主要學習物件,後來魯肅與之議事,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陸遜初為低階幕僚,無人問津,孫權慧眼識人,透過陸遜的一系列軍政舉措,漸識其謀略才幹,遂將孫策的女兒許配於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對其著意培養,正是依靠孫權的“發掘”,陸遜的軍事才華才得到充分發揮,成為東吳第一任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

東吳名將周泰、全琮、呂岱、朱據、潘璋等,都是孫權“發掘”並悉心培養的赫赫戰將,孫權為了拉攏他們,除了感情投資和錢物賞賜外,還採用聯姻等手段穩固關係,提升臣下忠誠度,如孫權分別把女兒

孫魯班

許配給全琮,把

孫魯育

許配給朱據。

TOP3 西蜀第一獵頭:司馬徽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大隱士。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興平二年(195年),14歲的諸葛亮與16歲龐統一起進入劉表開設的

“學業堂”

讀書,得到司馬徽的教導和賞識,司馬徽精通奇門、兵法、經學。臥龍鳳雛的軍法謀略均得益於司馬徽的傾囊相授。

司馬徽及荊州名士龐德公,與流寓到襄陽的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關係甚密。司馬徽先後向劉備舉薦了徐庶、諸葛亮和龐統等大才。另外蜀漢太中大夫尹黙、丞相長史向朗,曹魏侍中劉廙都是司馬徽的學生。

諸葛亮後來成為蜀國丞相,為興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了漢民族智慧和忠誠的化身,毫不誇張地說,司馬徽是蜀國最大的獵頭。

四、

三大評論家:許靖兄弟、龐統、陳群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TOP1 最專業的評論家:

許靖、許劭兄弟

許靖、許邵兄弟,汝南平輿人,東漢末年著名評論家。許靖與其從弟許邵俱以品評人物而聞名於世,兄弟倆共創“月旦評”,每月都要對當時人物進行一次品評,能受其好評的人物,往往聲名鵲起,仕途得意,如樊子昭、虞永賢、李淑才、郭子瑜等,都是當時微末之流,經過許邵點評後,竟能出仕為官,所以朝野士人唯恐交攀不及,對

“月旦

評”

極力吹捧。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許邵對於潁川“荀氏八龍”中的荀爽(字慈明)、荀靖(字叔慈)的評價:“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內潤。”許邵評價劉曄有佐世之才,劉曄由此聞名天下,後來投奔曹操,成為其重要謀士。就連英明神武的曹操在發跡之前都要求其一“評”。

橋玄謂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操乃造子將,問曰:“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許氏兄弟在三國時期堪稱專業評論家。

TOP2 最厚道的評論家:

龐統

龐統不但智謀超群,還特別喜歡品評人物,但他對人物的評價不似許劭帶有“偏見”,品評中肯厚道。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龐統評論人物注重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而亡。龐統時為周瑜功曹,送喪至吳郡,將返回時,陸績、顧劭、全琮一起去送他,龐統知道他們為求“一評”,於是告訴他們說:“陸績可以說是一匹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劭可以說是一隻駑牛能負重遠行。”對全琮說:“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雖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時佳人。”陸績、顧劭對龐統說:“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評四海之內的名士。”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顧劭往見龐統,問曰:“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綜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給帝王出謀劃策,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很有道理,遂與統深交。

TOP3 最大牌的評論家:

陳群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陳群喜歡評論人物,舉薦賢才,他與另一評論家許靖常有書信往來,相互交換看法,甚為交心。

孔融向來恃才倨傲,卻與陳群交好,陳群曾經與孔融談論汝、潁之間人物的優劣,陳群評價說:“荀彧、荀攸、荀衍、荀友若、 荀悅,當今無雙”。陳、孔二人常品評人物,甚相交心。

陳群對隱賢管寧評價很高,曾積極上言舉薦,並評價曰:“伏見徵士北海管寧,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陳群與御史中丞崔林一同評論冀州計程車人,崔林稱其從兄崔琰為第一。陳群以才智不足以保護自身來貶低崔琰。崔林說:”大丈夫只看有沒有機會遇到明主罷了,如果像諸位一樣,就算高貴了嗎?”後崔琰果然出言不遜,坐罪下獄,為曹操所賜死,足見陳群看人之準。

陳群鯁直清嚴,多次向曹操

檢舉寵臣郭嘉

:“為人不治行檢”,並當庭指責。曹操雖囑郭嘉不必在意,但認為陳群能秉持公正,為之歡悅。郭嘉最後英年早逝,與其放縱不羈有很大關係。

陳群與

華歆

交深,常嘆華歆為“可謂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在曹丕受禪登基時,群臣歡悅,獨陳群與

華歆

臉色不豫,曹丕問其故,陳群以漢臣應重義理以對,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

三國亂世,三大說客,三大狂士,三大獵頭,三大評論家

開卷知天下,掩卷論古今。

透過歷史的重重迷霧,讓我們齊品三國人物,傳揚千古英雄。

謝謝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