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乾隆愛去大明湖畔,不止因為那邊有雨後新荷,初吐芬芳,很可能還有獨特的冰鎮蜜汁飲料。我們看到的電視劇是虛構的,但背後的歷史原型是真實的。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事實上,清朝時期的採冰、製冰、用冰工藝,早已非常發達成熟了。而大明湖畔的冰塊產業鏈,只是人類千年用冰史的一個縮影而已。

我們今天,就藉著這個問題,盤點一下

國內國外的千年用冰史

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中國人便已經開始了採冰行為,而且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可查。

大致的工藝流程是這樣的:

冬天從冰凍的河上採集大量冰塊,擱在冰窖裡凍起來,夏天酷熱的時候再拿出來消暑。

在《周禮》中,對於冰塊產業的記載是這樣的:“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

這段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凌人”,指的就是掌管採冰的官員。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擔任這類工作的官員。

“正歲”指的是夏曆正月,等同於現在的冬天。那個時代沒有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以那時的天氣,比現在還要寒冷得多,想找冰塊也是輕鬆得多。

“十有二月”指的就是十二月,那也是個天寒地凍的月份,這就不用多解釋了。

“令斬冰”:命令手下到冰凍的河上去斬開冰塊,然後把它收藏起來。

“三其凌”:這句最有意思了。它的意思是,要根據夏天的用冰量,開採並儲藏三倍的冰塊數量。因為在儲存的過程中,其中至少三分之二都會融化掉。

《詩經·七月》中也有這樣的句子:“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看上面的圖片,你基本上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二之日指的是周朝曆法的二月,三之日指的是周朝曆法的三月,懂了這個,其餘的就更好懂了。

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就是:

二月份去河上鑿冰,三月份把它放到陰涼地方存起來

“凌陰”指的是山陰處的藏冰地點,一般都是用地窖來儲藏冰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冰窖。

在周朝那個時代,王公貴族多在都城鎬京,那地方屬於是西北苦寒之地,冬天甚至比現在還冷。如果冬天想從冰封數尺的河裡採集冰塊,大機率不是什麼難事。

那個時候,就已經有類似於冰箱的產物了,它的名字叫作冰鑑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那個時代的肉類十分的珍貴,應當讓王公貴族先吃。所以古代的炊事員,就用這樣的冰鑑來儲存肉類,以避免它們變質。

採冰的制度被一路延續了下去,我們在看《天龍八部》的時候,應該還記得虛竹和西夏公主的那段愛情故事。

童姥安排他們神仙打架的地點,就是西夏王宮的冰窖,也不知道他們二位會不會在冰窖裡著涼。

西夏皇室有一國之富,且西夏本身就在苦寒之地,冬季有大量的冰可以採集,所以有個冰窖完全不足為奇。

除了自然採冰之外,古人還找出了人造冰塊的方法,要說這事,得感謝那些煉丹的老道們

在唐朝的時候,煉丹的道士們發現了硝石,還用這東西造出了火藥。

一硫二硝石三木炭,加點白糖大伊萬,這咱們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另一方面,硝酸鉀(硝石)溶解於水的時候,會吸收大量熱量,水溫也會迅速降低。如果用硝石水浴法,便可以製造出少量的冰塊。

這便是古人的人工製冰方法了。有了這源源不斷的冰塊,人們的“吃冰花樣”也越來越多了。

南宋詩人楊萬里,就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位,大家都熟悉吧?

他還寫過這樣的一首詩:“似膩還成爽, 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這首詩裡說到的物品,就是南宋時期的知名冷飲“冰酪”

。就是用天然冰冰鎮乳酪,然後趁涼食用。在夏天來這麼一碗,實在是太爽快了。

後來在西方人的加工改良之下,才誕生了如今的冰淇淋,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由此可見,我國最早的冰激凌,就誕生於南宋,比元朝宮廷的凍乳酪還要早一些。

這個時候,我們該聊聊開頭的大明湖畔了。

在清朝,採冰存冰的這套流程,早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而在大明湖這一帶,甚至都已經形成產業鏈了。

在寒冷的冬天,大明湖水凍結之後,附近的村民就先挖好存冰塊的地窖。然後,就要拉家帶口去採冰了。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流程還是破冰,切冰,運輸冰。我們前面講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等到了夏天,村民們便會錯峰開啟冰窖,然後在集市把這些冰塊賣出去。在炎炎夏日,這東西可是了不起的緊俏貨物。

為了確保能順利出貨,冰商採取了現在仍然流行的預售制。他們先收集了足夠的定金,確保冰窖裡的冰能夠順利賣得出去,才會再將冰窖開啟,然後一次性把貨物出清。

所以我才在開頭說,乾隆皇帝來到濟南大明湖,未必真的是為了夏雨荷,反而很可能是為了這邊可口的冰鎮飲料。夏雨荷是小說的杜撰,

但濟南的採冰產業,可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古代的中國,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了,然後我們該說說其他國家了。

如果你看過韓國電影《隨風而逝》,你就會發現,採冰存冰庫這種業務,並不是中國的專利。身為中國的屬國,韓國也學了個十足十。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你在電影中不難發現,韓國從官方到民間,在盛夏都是需要大量冰塊的。

而左丞相家族在壟斷冰塊開採權後,每年單單靠這一項,便已經收入鉅萬了。

靠冰塊賺錢的,可不止一個

韓國

。在美國剛剛建國的時候,他們賺取外匯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賣冰塊”。

從西周的深井冰,到大明湖畔的雨荷冰飲:細數古今用冰史

因為那時候,他們並沒有先進的工業,沒有華爾街,沒有網際網路,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只能靠賣冰塊維持生活了。

每年冬天,美國人會在河流裡切冰塊,然後取出來裝到船上,然後賣到英國、印度、香港,還有世界的其他各個地方,甚至還有一部分被賣到了中國廣州。

之所以大家都願意從美國進口冰塊,原因只有一個:當時的美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工業,所以大家都認為,美國的水源是純淨無汙染的,是典型的“綠色冰塊”。

以上,便是古代人使用冰塊的來源了

放到現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有充裕的電力,也有了空調,有了電冰箱,自然也有了大範圍改善人類生活的能力。這無疑是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的時代紅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