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多地尋家無果 幾句淄博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炳棋 通訊員 呂志遠 淄博報道

“老董,還記得這個鐘樓嗎?”面對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的詢問,董春軍一臉茫然。

“俺家來淄城一路262號。”董春軍一口純正的淄博淄川話引來周邊市民的圍觀。“聽口音就是我們這裡的,而且還是城區的。”

2020年10月8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救助管理站的護送下,流浪了30多年的董春軍回到淄博,踏上尋找親人的路。然而,即使站在淄川標誌性建築鐘樓下,離家18年的董春軍也僅提供了“酒廠、淄城一路、黃家鋪、醫院”這些零星的資訊。少之又少的資訊,加上年代久遠,城區規劃變化大,讓老董的尋家路更加困難。

輾轉多地尋家無果 幾句淄博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輾轉多地尋家無果 幾句淄博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據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流浪漢自稱名叫董春軍(音),1946年生人,離家18年,最遠曾去過海南等地。只知道自己的家在淄川市裡,母親叫董秀蘭(音),是當地醫院的內科大夫,父親叫王海山(音),在酒廠工作。弟弟叫董春勇,妹妹叫董春香,卻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在外流浪的老董最終在北京被救助,救助多年後透過碎片式的資訊,10月9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救助管理站將其護送來淄博實地尋親。

9日上午,兩地救助工作人員帶著董春軍前往淄川尋親。面對高樓林立的城區,董春軍想不起任何關於這個城區的事情。於是,在場的救助人員將希望轉移到董春軍母親身上,隨後將董春軍帶往淄川區醫院。

淄川區醫院黨委委員杜偉對照著董春軍提供的地址資訊聯絡查詢:“年代久遠,我們只能找院裡的老大夫幫著回憶一下,他們說醫院一共有4個董姓的女大夫,都比他(董春軍)小,而且院裡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都說記憶中沒有叫董秀蘭的。”

輾轉多地尋家無果 幾句淄博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放棄。淄川酒廠、淄城路262號、西關大橋、寨裡鎮大張村……每到一處,董春軍都表示沒有任何印象,相關街道工作人員、居民等多方核實也沒有結果。

輾轉多地尋家無果 幾句淄博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董春軍突然透露,自己在淄博市第五人民院看過病。這讓工作人員十分欣喜,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工會主席呂志遠說:“他當初來看病的時候是坐車來的,車是從淄川到洪山技校的車,當時的時候這個五院的斜對面兒就是洪山技校,他現在提供的線索越來越具體了,可能就差臨門一腳了,看看最後能不能找到熟悉他的人,淄博市陽光救援隊也將繼續發動隊員挨家挨戶一一查訪。”

呂志遠表示,目前會先將他留在救助中心照料,雖然目前線索有限,尋親的難度較大,但絕不會放棄一線希望。如果大家有相關線索,可以撥打24小時值班電話(0533)8439999、13053350519,幫助董春軍找到家,圓他回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