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增福財神聖誕,頭戴朝冠錦衣玉帶增福來

九月十七是什麼節日

九月十七增福財神聖誕,頭戴朝冠錦衣玉帶增福來

財神有很多,有文財神李詭祖、比干、范蠡等,武財神趙公明、關羽等。其中頭戴朝冠,錦衣玉帶,左手如意,右手元寶,腳踩聚寶盆的增福財神李詭祖,應該是我們大家最熟悉常見的財神爺了。他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

一、增福財神李詭祖故里略考

據濰坊市道光二十六年“重修增福堂碑記”記載,財神爺李詭祖是山東淄川五松山人,老子裔胄,膠西國太傅玄孫,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道教和民間稱李詭祖為文財神、財帛星君、增福相公、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民間傳說李詭祖為太白金星下凡,屬金神。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賜封“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世祖元年(1295)被賜封“福善平施公”。道教典籍比如元代《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續道藏搜神記》以及後來的《中華道藏》記載:“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斷陽間冤獄,夜間主判陰間是非,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

民國廿二年《曲周縣志》記載,李詭祖,任曲梁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鹽鹼,率先垂範,生活儉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賙濟貧苦的人,是老百姓愛戴的清官,死後老百姓立祠紀念。增福李公祠修建在墓前,最初叫李相公祠,亦名財神廟在城內東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明朝濟南府學教授(負責教育行政官)伍福有詩一首為證:

《謁嬤嬤幢李相公墓》

太白隕落何茫然,相公飛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長流水,頭枕天齊連綿山。

玉書神護星君位,聖賜財帛石室間。

惠澤萬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宋朝宰相富弼在經過淄川時也作詩一首:

《過淄川仙人鄉》

青山連綿草木荒,綠溪蜿蜒流水忙。

佔高居勝隱古寺,倚岬傍崖露小莊。

雲高洞中乾坤大,仙人臺上日月長。

唐封財神今猶在,世外桃源非夢鄉

在邯鄲曲周縣,增福財神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信仰者。位於曲周縣老城東街的財神廟,遠近馳名,香火至今延續了1500多年。城東的相公莊村,原本就是李詭祖相公的莊園,相公莊村奶奶廟的西南至今還有財神殿,專門供奉增福財神。在相公莊與安上村接壤的老漳河岸邊,李詭祖的墓就在這裡,民國時期墓地的碑碣尚存。

二、道教財神節

九月十七增福財神聖誕,頭戴朝冠錦衣玉帶增福來

中國古代過財神節規模宏大,且有財神爺巡遊的儀式。清末濰縣陳蜚聲在“濰縣增福廟會小記”中記載:“濰縣,古名濰州,北海名邑也。自古為京東之樞紐,膠東之咽喉。山海兼備,土地廣袤,文化綿長,商賈雲集。城內有增福廟,始於唐,興於宋,盛於元明。有增福廟會,莫知起時,或曰源起於臨邑淄川,太祖初年傳入濰縣,遂成一方盛事。會期八日,七月二十一始,七月二十八止。

初日,大小官吏,名流鄉紳,文人墨客,凡夫俗子,齊聚增福廟。吉時一到,廟內鐘鼓齊鳴,廟外響雷震天。善男信女,燃紙焚香,舞蹈獻貢,三拜五叩首,祈福膜拜。廟堂上下,香菸繚繞,聲樂不絕。香客拜神既畢,財神爺巡遊伊始。但見財神爺高坐於八抬大轎之上,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鬚,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有“元寶”,溫文爾雅,氣勢非凡。貔貅在前引路,善男信女執搖錢樹,金元寶緊隨其後,人頭攢動,蔚為壯觀。更有善財童子,利市仙官相伴左右,分發金銀財寶,引鄉民踴躍尾隨,爭相奪寶。巡遊所到之處,張燈結綵,萬人空巷。大小商號,沿街居民,無不隨喜。廟堂外有社戲,有小吃,有商貿,有雜耍,引四鄉民眾無數。盛會繁華凡八日方止。此增福廟會之大觀也”。

財神節的淵源見於《玉匣記》: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財神聖誕”。 民國《濰縣誌稿》卷十四“風俗”記載:

“七月二十二日謂為財神生日,各商家無論巨賈小販,皆設祭供神,飽恣飲啖。……相沿已久,至今不絕。”也就是說,財神節祭祀的主神正是李詭祖。在這天,所有的經商業戶,都要獻上犧牲,敬上供奉,鳴放鞭炮,大宴賓朋,感謝財神的到來,同時祈求大吉大利、財源廣進。鞭炮自清晨開始,一直延續到午後。中午宴賓朋,晚上親人團聚,熱熱鬧鬧一整天。祭祀時,紅燭高燒,鞭炮齊鳴,用面做成元寶、聖蟲,或用錢做成錢龍。吃水餃謂之“元寶”,意謂招財進寶。吃髮菜謂之“發財”,寓意財源滾滾。財神爺也有巡遊儀式,他高坐於八抬大轎之上,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鬚,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有“元寶”,溫文爾雅,氣勢非凡。貔貅在前引路,善男信女執搖錢樹,金元寶緊隨其後,人頭攢動,蔚為壯觀。更有善財童子,利市仙官相伴左右,分發金銀財寶,引鄉民踴躍尾隨,爭相奪寶。巡遊所到之處,張燈結綵,萬人空巷。

對於七月二十二日為財神節的來歷,山東地區有傳說。隋文帝年間,周村有一李姓掌櫃在齊州府(濟南)經營一家叫“財帛永興”的絲綢店。七月二十一日夜,一連做了三個完全相同的夢。夢中的他清楚記得自己正在照顧生意,門外來了個耄耋老者對他念叨說:“明天是我的誕辰,誰給我過,包他財運亨通,生意興隆……”李掌櫃為討吉利,第二天一早準備好了香紙、貢品、鞭炮,根據夢中老者囑咐,燃放鞭炮,奉獻香火,祭奠先祖……說來也怪,那天看熱鬧的人不少,看完後紛紛湧到店內買綢布,本來清冷的生意立馬紅火起來。李掌櫃迎財神的事很快傳開,所以每年農曆的七月二十二日,齊州府的家家店鋪都效仿,流傳至今,形成了迎財神的習俗。李掌櫃夢中的老者就是增福財神李詭祖。

當今山東淄川一帶在歷史上有春節期間財神爺巡遊民間,視察疾苦的習俗。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財神爺的雕像,前有舞獅隊引路,左右有利市仙官和善財童子相伴,後面有鑼鼓隊、秧歌隊相隨,沿著大街小巷,由利市仙官和善財童子散發元寶,引得人們爭相尾隨,隊伍浩浩蕩蕩,異常熱鬧。沿街商鋪,無不隨喜,並且要擺上貢品,點上信香,迎接財神爺的光臨。大的商號還要請財神爺駐足,請上戲班子為財神爺演戲。後來這種習俗傳播到齊州(濟南)、濰縣、即墨以及全國各地。

三、各地財神廟

九月十七增福財神聖誕,頭戴朝冠錦衣玉帶增福來

曲周增福財神廟又名李公祠,是一座結合道教的神靈信仰和民間民俗信仰及官方祭祀場所的綜合場所。曲周縣的增福財神廟建立由來已久,創建於何時,各種資料顯示,其最早建立在北魏時期,即李詭祖仙逝之後,這就是位於曲周縣城東街的增福財神廟。元朝人胡仲昇在他所撰寫的《福善平施公碑記》中寫道,“(李詭祖)既昇之後,遂立廟宇而敬致祭祀享”;明朝曲周人萬曆時期曾任兵部尚書的王一鶚在《重修增福廟記》中寫道,“(李詭祖)既逝之後,民做廟祀之”;清末光緒年間曾任曲周縣知事的王希賢在《重修增福廟碑記》中開宗明義地說道,“縣治東有古祠”,“(李詭祖)歿後,遂立廟焉”;而在山東淄川在民國九年即1920年所編篡出版的《三續淄川縣誌》中的《三續仕宦·北魏·李詭祖》條中說,“(李詭祖)卒於官,民懷其德,立廟尸祝之,至今享祭不絕”;在山東榮成進士刑部主事撰文,萊陽進士禮部侍郎王垿書丹的光緒間曾任曲周縣知縣淄川人王希賢的墓表文中寫道,“(曲周)邑有李公祠,李公北魏時為曲周令,得民心,亦淄川人,人以君為生同鄉,治同邑,千餘年實後先輝映也”。這些文獻資料都是來之有據,確鑿不移的,可謂鐵證如山。充分地說明,曲周縣的這座增福財神廟創建於北魏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時間了,可謂天下第一增福廟。

歷史上曲周的增福財神廟多次得到整修,在宋真宗鹹平年間,“復修增福廟貌,其雄壯於四方”。王一鶚主持重修增福廟的時間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末,是時鄉民宋淵,請於當時曲周知縣祝斗南,名乾壽,湖廣應城人。他“推誠御物,廉介不阿,裁節繁苛,民霑實惠,升御史,民立石頌德”。倡議重修。“不月而煥然”。清初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曾多次造訪曲周,並且短暫寓居在曲周東街的增福廟中。從《顧亭林年譜》中可知,當時該廟的主持名叫晏如。此後,直到清末的光緒二十四年重修,時任曲周知縣山東淄川人王希賢有記。進入民國後,受“廟產興學”的影響,後殿改作第一模範小學校。據當時在其中求學的老人回憶說,當時的教室就是增福廟的大殿,平時把神像用柵欄隔開,如遇廟會或朔望之日,還是要拉開,允許善男信女行香朝拜。後抗戰烽火燃遍東山,財神廟在劫難逃,日寇炮火中瞬間變為瓦礫。抗戰勝利,村民欲重修神廟。然國共戰事又起,百事具廢,連增福廟之墓碑與石料都被運到淄城,成為修橋鋪路,構築工事之材”。

四、財神民謠

在全國各地,許多地方都有增福財神李詭祖的民謠在流傳。

曲周民謠《財神》:

財神爺爺不姓財,他是上神下天台。

上天奉了金玉旨,到在凡間救窮人

邯鄲民謠《財神歌謠》:

財神爺爺不姓財,俺請財官下天來。

頭戴金,身穿銀,懷裡抱著聚寶盆。

手裡拿著搖錢樹,腳下軋著雪花銀。

搖錢樹上拴玉馬,玉馬這裡臥麒麟。

麒麟這裡搖三搖,金的元寶屯住門。

打了三天沒掃地,金的元寶三尺深。

淄川民謠《財神節求財神》:

財神節,請財神,財神一早進家門。送來一個金元寶,送來一個聚寶盆。

財神節,請財神,財神一早進家門。又增福,又進財,又保平步上青雲。

財神節,請財神,財神一早進家門。抬頭喜,出門順,還有全家幸福運!

農曆七月二十二正是核桃成熟的時候,所以還有民謠《財神節摘核桃》:

白露到來財神到,財神散發金元寶。金元寶兒心氣高,高掛枝頭等咱敲。

敲打元寶有門道,豐收在即莫焦躁。上樹之前心情好,祭拜財神要記牢。

《正月初五迎財神》:

爆竹一響把門開,增福相公進家來。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陰陽兩界都為神。左如意,右元寶,財也來,福也到。

左青龍,右白虎,福祿壽喜進我府。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祿管財運。

一撒金,二撒銀,撒完搖錢樹,再撒聚寶盆。

保你五穀豐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順。

北京民謠《鞭爆一響把張開》:

鞭爆一響把張開,增福財神兩邊排。招財童子中間坐,增福增壽又贈財。

一撒金,二撒銀,三撒騾馬成了群,

四撒搖錢樹,五撒聚寶盆,五子登科六六順。

四、財神爺傳說

1。 太白金星下凡的傳說

南北朝時期,淄川五松山下一家李姓農戶生了一個嬰兒。嬰兒出生的時候,有一道金光穿透屋頂,直衝天上,驚動了一個在山中修煉的神仙。這個神仙掐指一算,知道這個嬰兒是天上太白金星下凡。太白金星姓李名字叫長庚,是天界的金神,也叫財帛星君。他不但管著天上的金銀財帛,還管著凡間官吏的福祿升遷和平民的衣食住行。看到太白金星下凡,這位神仙搖身變作一個跛腳道人,來到李家門前。他告訴孩子的父親說,這孩子出身高貴,需用心教育,將來必有大用。並親自為孩子起名叫詭祖。

2。 曲梁縣令治水妖的傳說

李詭祖長大後才學出眾,品德高尚,北魏孝文帝年間被任命為曲梁縣令。古時的曲梁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曲周縣。那裡地勢平坦,水患頻發。老百姓說那是水妖作怪。李詭祖在老家學到降服水妖的本領,最善於降妖捉怪,於是帶領老百姓降服了水妖,治理好了水患,使老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不管是在曲周當縣令還是在淄川老家,他一生忠厚仁德,樂施好善,扶危濟貧,深得老百姓的愛戴,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李相公。李相公去世後人們將他埋葬在他的故鄉淄川嬤嬤幢,並在他的墓前建了一個祠堂,叫李相公祠。一年四季,香火不斷。

3。 李相公現身淌錢眼的傳說

淄川城東面是連綿無際的群山,叫東山。東山的邊沿有一道嶺叫天齊嶺。天齊嶺的北端叫嬤嬤幢。李詭祖的陵墓和李相公祠就在嬤嬤幢西面的山谷中。嬤嬤幢東側的山谷中有一個地方叫淌錢眼。淌錢眼就是山岩上的一個石洞,洞口很小,人只能伸進手去,可是深不見底。

古時候有祖孫兩人靠要飯為生。這天沒要到多少東西,兩人又累又餓,就坐在路旁休息。老婆婆望著飢腸轆轆的孫子,十分心疼,就自言自語地說:“老天爺,你就發發慈悲,救救我們吧。”話沒說完,就聽到身邊山岩上的石洞裡有聲音,然後從洞裡滾出一個金元寶。祖孫倆在驚喜之餘,對著石洞就磕頭。這時飄來一個白鬍子神仙,對老婆婆說:“老人家,我是嶺上李相公。石洞裡有元寶,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婆婆說:“大慈大悲的財神爺呀,一塊元寶已經足夠了。但我們莊上吃不上飯的人還很多呢。”神仙說:“那就讓村裡人都到這裡來拿元寶吧。”說罷就不見了。村裡人聽說後都來拿元寶,每家只拿一個,從不多拿。於是人們從此都過上了幸福生活。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神,於是人們把李詭祖當成財神爺供奉,李相公祠也就變成了財神廟,而這個向外滾元寶的石洞也有了名字,就叫淌錢眼。

五、財神爺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九月十七增福財神聖誕,頭戴朝冠錦衣玉帶增福來

為了保護和弘揚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淄川區成立了李詭祖文化研究會,增福財神李詭祖的老家淄川區洪山鎮董瓦村成立了增福財神祭祀委員會。一年多來,他們恢復了農曆三月十九唐高祖封神日、七月二十二李詭祖成道日(財神節)和九月十七增福財神誕辰的祭祀活動。同時又發動群眾募捐,重修李詭祖陵墓,重修嬤嬤幢增福財神祖廟。他們的工作得到了淄川區和洪山鎮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得到了中國道教協會的重視,任法融道長親自為重修的增福財神祖廟書寫了“增福公惠澤萬民有求必應,財神爺平施天下聖心至正”的對聯。在去年被列為淄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之上,他們積極整理資料並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眾多的申報單位中,經過專家的嚴格評審,增福財神李詭祖傳說最終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淄川區李詭祖文化研究會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是繼續挖掘增福財神文化,進一步申報山東省乃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財富論壇”,打造增福財神文化創意產業園,宣傳語弘揚與增福財神有關的民風民俗,使增福財神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塑造中國的聖誕老人——-增福財神,讓增福財神給人們送上財富、送上幸福、送上歡樂,使增福財神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道教之音獨家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