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諸葛亮摯友,但比孔明有遠見,早已看透三國局勢,至死不出山

在三國時期,說到神機妙算的人物,除了眾所周知的諸葛亮外,還有不為人知的一人,名為崔州平。此人與諸葛亮乃知己好友,不羨金堂玉馬的仕途生涯,只願平凡自在地度過一生。

劇照

諸葛亮尚住茅廬時,崔州平經常拜訪諸葛亮,兩人談天論地,笑談人間,閒適快活。在眾人眼中,能和諸葛亮比肩之人,也只有他崔州平了。可若是比起聰明遠見,崔州平第二,連諸葛亮都不敢稱第一。

當年,劉備前去三顧茅廬,見不到諸葛亮,卻在半路上碰到了崔州平。劉備一見,此人氣宇非凡,超然脫俗,恍若一神人,誤以為是諸葛亮,詢問下來,才得知此人乃諸葛亮摯友崔州平。劉備才碰他一面,一番交涉之下,卻生出好感,想請他一同謀大業。崔州平卻擺擺手,說是自己生性懶散,不愛虛名,給婉轉拒絕了。劉備愛才,見逼迫不得,只好作罷。

他是諸葛亮摯友,但比孔明有遠見,早已看透三國局勢,至死不出山

崔州平

後來,在諸葛亮的茅廬中,劉備用真誠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決意出山,卻引來崔州平一聲嗟嘆。崔州平望著遠方,感嘆八個字:“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劉備確實人不錯,可諸葛亮此時出山,卻似乎違背天意,不對時候。

於崔州平而言,他本身是個順應天意的性子,深知順天者易、逆天者勞。諸葛亮此番出山,恐怕很難得勢。而事實證明,諸葛亮協助劉備實現三足鼎立,後期卻走向了下坡路,並不能成就大業。天命不可違之。

他是諸葛亮摯友,但比孔明有遠見,早已看透三國局勢,至死不出山

崔州平

崔州平對天命的認識,也促成他不做官的原因。當時,曹操在北方勢力龐大,孫權也有積累,而劉備看似並肩,實則勢力孱弱,天意如此。在這種認知下,即便諸葛亮當了丞相,石廣元、孟公威等好友去魏國做官,崔州平卻不願選擇出山,因為他早已看破三國局勢。

其實,年輕時的崔州平也有過成就大業的夢想,只是被人為摧毀了。在獻帝初期,他曾與袁紹起義,討伐董卓,奈何時機不對,董卓竟捉他老父關入牢獄,終是死在屠刀之下。父親之死,也引起了他的感傷和思索。

他是諸葛亮摯友,但比孔明有遠見,早已看透三國局勢,至死不出山

諸葛亮

崔州平聰明一世,懂得了人力微薄,天命難違。不是說人定勝天,也不是說天能勝人,而是依靠天命,勤勉刻苦,成就大業才能順風順水,減少波折與痛苦。他不願選擇出山,多年待在深山中,過著深入簡出、閒雲野鶴的生活。

他的思想,與陶淵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陶淵明曾動盪於仕與耕之間已有許多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看透官場之人,有誰能不羨慕陶淵明的那片桃花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