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的眾多皇帝之中,口碑最好,沒有之一。雖然他發動的玄武門之變造成了一場兄弟、父子之間的悲劇,但是他對百姓卻是真的仁德,對法律也是真的尊重。可是公元632年,他卻幹了一件有些傷害法律的事情:不透過刑部,就直接和一些十惡不赦的重刑犯達成了一個協議,其內容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可是後來,這個協議卻產生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效果,讓後人對唐太宗既愛又恨。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貞觀六年,也就是公元632年,此時的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已經初見成效,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安寧。而且就在這一年,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長樂公主成婚,嫁給了朝廷重臣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衝。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吉祥如意。

一天在朝堂之上,李世民在處理軍國大事之後,突然下令要釋放關押在死牢之內的390名罪犯!此話一出,底下的臣子立刻一片譁然。李世民口中所說的罪犯,個個都是殺人越貨、縱橫江湖的江洋大盜,是那種“淨牢大赦”都不能放出去的人。現在皇帝突然要釋放他們,讓大臣們十分不解。而且,李世民以前做任何決定,都會和相關部門商議,很少獨斷專行。此時突然幹出這麼件事,實在不像他的風格。因此很多人都表示反對,一些人認為皇帝應該和有司商量再做決定,一些人則認為這些死囚犯一旦放出,很可能會再度作惡,為禍天下。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但是,李世民的態度卻很堅決。他解釋說,如今年關將近,即使是這些重犯,家中也都有父母妻兒。我並不是釋放他們,而是給他們放個過年假,讓他們回家看看家小。等過完年,再讓他們回來。到時候該問斬的問斬,該絞殺的絞殺,他們犯的罪依然會得到懲處。

大臣們聽了,更是議論紛紛。他們表示,這些死刑犯個個都狡猾得緊,一旦釋放,就好比縱虎歸山,哪裡會再回來送死!皇帝的想法,有些太天真了。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但是李世民卻似乎是想將天真進行到底,當即就變了臉色,不由分說的就退了朝,然後直奔天牢。他此前已經得到了報告,說是即將處死的390名重犯得知死期將近,個個晝夜嚎哭。獄卒前去安撫,這些囚犯紛紛表示說,自己並非是怕死,也不是悔罪,而是時逢年關,念及家中老小的平安,故而心生悲痛,啼哭不止。

李世民知道此事後,對這些還良心未泯的重刑犯有了些許同情。而且他作為一個政治感覺很強的明君,心裡很快就有了一番盤算。他登上皇位已經六年,雖然自己輕傜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征戰也頻傳捷報,國事治理的井井有條。但是,玄武門之變就像一道無形的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覺得,不管是百姓還是大臣,對他這個靠殺兄逼父而上位的皇帝始終有些疑慮。所以他必須做些前人不敢為之事,給天下立一個仁德的表率。所以他決定放重刑犯回家,一方面跟家人過個年,一方面處理好自己的後事。他當然知道背後的風險,但對於他來說,這些風險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他願意賭這一把。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因為打定了這個主意,李世民才在朝堂上當面給大臣們臉色。現在,他來到了大牢之中,立刻命人將那390名犯人聚集起來,當面訓話。

皇帝親臨,這些囚犯都以為自己死期馬上就到了,心中更加淒涼。而李世民的訓話,也確實讓他們心頭一涼。只聽李世民說道:“你們這些人打家劫舍,殺人放火,個個都犯下過滔天大罪,實在死不足惜!”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囚犯們聽到這話,已經有些萬念俱灰了。於是李世民接著著說:“但你們的家人是無辜的。年後你們就要問斬,這不免會傷了他們的心。朕念及老小孤苦,特許你們一月時間,回家探親,料理後事。但是以上元節之前,必須返京,接受國法的懲處。你們以為如何?”

聽到這話,便是這些老江湖的囚犯也是喜出望外,紛紛點頭許諾,說時間一到,一定返回。於是李世民大手一揮,給每個囚犯都發了路費,換了新衣裳,然後就將他們都放了。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大臣們的疑慮是無法消除的。古今中外,只聽說縱虎歸山繼續傷人的,哪裡聽說過逃出生天又回來送死的?這些重刑犯肯定是不會再回來的。但是李世民卻穩坐釣魚臺,不慌不忙。這場賭局,他自信會贏。

很快,上元佳節就到了,長安城一片張燈結綵。而那些凶神惡煞的囚犯,也陸續回到了京城報到。有司管理查點了一下,390個人,居然一個都不少!李世民大喜,不僅帶著囚犯遊賞了花燈,還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從此,李世民的仁君之名更加高大,讓人高山仰止。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此事在《新唐書》、《資治通鑑》中皆有記載,被稱之為“唐太宗縱囚”事件,非常有名。但是,在後人眼中,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卻備受爭議。一些人認為,唐太宗此舉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是對受害者的不負責任。更有甚者,認為唐太宗是沽名釣譽,利用囚徒做了一場政治花活。宋朝一代文宗歐陽修就曾寫了一篇文章,叫《縱囚論》,對唐太宗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認為“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其實,後人對唐太宗此舉的批評,是因為始終沒有搞懂法律的本質。其實,法律之所以規定出對人懲處的各種律條,最終的目的是讓人不再去犯法,而不是要懲罰某些人。如果一件事可以讓一個罪大惡極的人真心悔過,從此洗心革面,不再作惡,那麼效果就跟肉體消滅沒有兩樣。甚至從國家的經濟方面來講,能夠多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其實效果要更好!

至於歐陽修的批評,不能否認唐太宗的做法,確實有如此成分。但是也應該說,歐陽修的眼光一直只停留在了“術”的層面,而沒有到“道”的方面。對於唐太宗的做法,他沒有真正的理解!

具體到唐太宗縱囚這件事上,他之所以敢賭,是看到了囚犯們心中還有一絲良知,於是決定用自己的仁德去放大這種良知,透過改造一個人來達到和殺頭一樣的效果。這其實是達到了一個更高層面的境界。明朝聖人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說的就是改造一個人的內心,其實比殺他的頭更難。而唐太宗的做法,一次性就破了390個“心中賊”,正好說明了他對人心的把控能力,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李世民不顧規定放重犯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問斬,後來結果讓人驚歎

而後來貞觀一朝的社會現實,也很好的支援了李世民的做法:貞觀時期,社會治安達到了一個極為穩定的程度,人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所有人都安居樂業。至於死刑犯,偌大一個唐朝,幾千萬人口,一年下來僅有三十多個!如此穩定的治安,和唐太宗縱囚的胸懷和他對百姓的愛護絕對有很大關係。後世人學不到精髓就否認唐太宗,實在是有些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