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8萬次早搏的飛行員,還能上天嗎

一天1.8萬次早搏的飛行員,還能上天嗎

今年6月,羅先生(化名)進行了一次常規體檢,心電圖檢查出他存在室性早搏,進一步的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他的早搏約在1。8萬次/天,屬於頻發室性早搏,需要儘快治療。在此之前,羅先生沒有任何明顯的不適,這個結果令他意外,更給他帶來了不同尋常的壓力和焦慮。

室性早搏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普通人在情緒激動、緊張、過度勞累時都可能出現,一般不會超過100次/天。單純偶發室性早搏基本沒有危害,也無需治療。但是,當早搏數量超過1萬次/天時,就有可能影響心功能,需要密切隨訪、及時診治。

“對我來說,室早直接決定我能否繼續職業生涯,為此我去了很多醫院諮詢,但總覺得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羅先生是一名飛行員,職業對身體素質有極其嚴苛的要求,所以他需要一個幾近完美的治療方案。

羅先生來到瑞金醫院心內科劉珠慧醫生的門診,一番溝通下來,他懸著的心放下了大半,決定在瑞金醫院治療。

其實,對普通人來說,沒有明顯症狀的普通室性早搏,醫生會建議密切隨訪,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並開出“心理處方”:室早一般預後良好,不用過度緊張。當隨訪中發現心功能下降的苗頭,再因人而異,為不同情況的患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

比如藥物治療,其原理是抑制室性早搏,減少早搏數量的同時緩解相關的症狀,長期服藥配合隨訪是常見的治療手段。對羅先生來說,藥物治療的路不通——長期服藥無法從根本上治癒,他依然無法迴歸工作。

“可以考慮射頻消融術,”在劉醫生的建議下,羅先生住進了心內科病房,由張凝副主任醫師負責。頻發室早射頻消融術成功率在85%左右,只要手術成功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室性早搏的問題。

一天1.8萬次早搏的飛行員,還能上天嗎

沒想到,翻山之後還要越嶺。張凝反覆研究術前心電圖,發現羅先生的早搏病灶可能位於心臟重要傳導束周圍。“射頻消融術是將引發早搏的區域性異常心肌組織加熱壞死,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但部分患者的病灶會長在無法手術消融的位置。”羅先生的室早位置存在一定的風險,手術難度較大。

與醫生深入溝通、反覆權衡,羅先生決定手術:“我曾半開玩笑對張醫生說,我把職業生涯交到了他的手裡。其實,這不是單純的玩笑,我對他充滿了信任。”

6月23日上午,張凝為他進行區域性麻醉後,開始了手術,透過大腿動脈穿刺,將導管送入血管,經過在心臟內的精確標測後,確定室早病灶恰巧位於維持正常心跳的重要傳導束附近數毫米,這意味著手術需要極度的精準,容不得絲毫閃失,否則很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傳導阻滯,甚至需要植入起搏器進行後續治療,這對正常人可能不是大問題,但對羅先生來說,這個手術就失去了意義。張凝此類手術經驗豐富,他迎難而上,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用3個小時順利完成了手術,是同類手術時長的兩倍,且未發生任何併發症。

一天1.8萬次早搏的飛行員,還能上天嗎

術後一個月,羅先生的複查結果很好,超出醫生預期,早搏次數已下降到少於100次/天,也沒有出現任何其它問題,和常人無異,這也意味著他可以繼續自己熱愛的職業。

羅先生在感謝信中寫道:“劉珠慧醫生善解人意,讓人倍感親切,張凝醫生則極其細心、嚴謹,他們兩人術前耐心地解釋溝通,術後每天還到病房來關心我的恢復情況,與我討論病情和預後,點滴之處,令人動容。”

現在距手術已有4個月,羅先生已經恢復了健康,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就能重回藍天!

一天1.8萬次早搏的飛行員,還能上天嗎

醫生不僅要治病,還要關愛患者,精湛的醫術、博愛的仁心缺一不可,只有急患者所急,真正設身處地將他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這也是每一個瑞金人的追求。

專家門診:

心內科 張凝副主任醫師

時間:每週三上午 每週五上午

撰文、編輯 | 韓康妮

上觀號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