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若非他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多年統一三國

若他沒有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已一統三國

說起三國智士,人們最熟悉的應該都是諸葛亮,司馬懿這類名氣很大的。有一個人常常會被人們忽略,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才”。他跟隨曹操,屢出奇謀,曹操稱他為“奇佐”,可他卻英年早逝。要是他沒有那麼早就去世,恐怕這三國歸魏要早上數年,甚至這三國鼎立之勢也未必能夠形成。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郭嘉。

《三國演義》中,若非他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多年統一三國

郭嘉在很小的時候就擁有比較大的志向,在年少的時候他就預測到現在平靜的天下並不會持續很久,並且他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裡,想要在這個即將大亂的天下的時代做出一番功績來。為建功立業,他先隱居起來努力的看很多書來保證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素質提升到最高,他這段時間絲毫不去關注天下的局勢怎麼走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斷,並且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等到他21歲那年,郭嘉他本想去袁紹營中給他建功立業。可在他見到袁紹了之後大為失望根本不是他想象的樣子,甚至他很厭惡這樣的人。他說,明智的人會慎重的衡量和選擇他的主人,這才才能建功立業,揚名立萬。可是袁紹不知道用人的道理,喜歡謀略卻不決斷,要和他一起完成霸業實在是難啊,這時的郭嘉早早的預知到了袁紹的未來。於是他就離開了沒有回頭,後來,他又隱居了六年,這六年他也不斷的在提升自己,為機會來臨的那個時間能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光芒。

《三國演義》中,若非他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多年統一三國

直到建安元年,曹操的一位謀士死了,他希望荀彧能夠介紹一位人才給他。荀彧與郭嘉感情甚好,他很清楚郭嘉的本領,於是他把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半信半疑的見了郭嘉,兩人一同商討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驚喜過望說:“這是能夠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下定決心要把這個人留在自己的身邊一起進行接下來的計劃。”而郭嘉面不改色地走出營帳,其實他心理也甚是歡喜,他知道了自己的才華終於有能用得到的地方了,但是自己卻沒有表現出來他想看看這個人的想法看他怎麼做,但是他知道曹操就是他一直以來要尋找的主人。

《三國演義》中,若非他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多年統一三國

至此之後,郭嘉在曹操陣中出謀劃策,屢立戰功。有一次,曹操出征失敗,袁紹趁機寫信羞辱和嘲諷。曹操信心一落千丈,軍中計程車氣也備受打擊。此時這人站出來,提出了知名的十勝十敗,他指出了曹操勝過袁紹的十條理由,以說明操有十勝,而紹有十敗。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將士們計程車氣一下子就恢復了。曹操也愈發的信任和看重郭嘉。後來曹操聽從他的建議,率先攻打劉備,而袁紹因為優柔寡斷不會迅速趁機進攻曹操後營。曹操果真大破劉備,而袁紹卻還沒有任何反應。大敗劉備的曹操轉頭和袁紹對峙,在相持官渡之時,孫策奇兵偷襲曹操後方的根據地。一時間,曹營中人心惶惶。在此緊要關頭,郭嘉沉著冷靜,他分析說:“孫策此人輕率不重視防禦,率百萬之眾,身邊卻如無人一般。如遇埋伏,必死無疑。”後來孫策還未渡江就死於奸人之手。無論是偶然還是郭嘉派人行刺,這郭嘉確實是算得很準。

《三國演義》中,若非他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多年統一三國

袁紹在官渡之戰大敗後病死。他的兩個兒子繼承他的勢力,曹操全面攻擊。此時郭嘉出一奇謀,讓曹操退兵。他說,袁氏兩兄弟有矛盾,他們又有許多謀士在其中摻和,他們必定反目。曹操採納他的建議,決定退兵。曹操剛剛回到許都,前方就傳來訊息,袁軍兵變。曹操趁機進攻,輕鬆消滅二人。郭嘉不僅為曹操收服了整個黃河流域以北的地區,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還為曹操規劃了未來的路線和策略。可不幸的是,郭嘉身體虛弱,在行軍途中就意外身亡了。

《三國演義》中,若非他英年早逝,曹操或許早多年統一三國

曹操對郭嘉寄予了厚望,他甚至已經決定在統一天下後,將治國之事交付給郭嘉。郭嘉與曹操二人關係親密,如同朋友一般。據說,二人出行都坐同一輛車。每逢大事,郭嘉一身都算無遺策,但是他卻萬萬沒有算到自己38歲就早逝。他一生奇謀無數,一篇文章只能寫出寥寥數件,但是不難看出,他的智謀之高完全不輸諸葛亮等人,如果他沒有早逝,或許三國大勢能夠按照他的計劃進行,曹操也能夠一統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