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的音樂美:音樂美在詩歌創作實踐中的適用範疇

論詩的音樂美:音樂美在詩歌創作實踐中的適用範疇

作者:丁芒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音樂美既然是詩的語言與散文語言的分水嶺,音樂美既然是詩歌藝術形式的本質,是詩歌的必備的品格,我們就該研究音樂美在詩歌創作實踐中,究竟有哪些方面,被證明是可以適用的,我們是否還可以擴大適用的範圍?

音樂的最小細胞是音符,只有音,沒有義;詩歌的最小細胞是單字,是由音和義兩個元素組成的單字。詩的音樂美當然離不開語言(文字)。不同的語音體系,就有不同的構成音樂美的方式。例如,漢字和西方文字的不同的是單音字。我認為單音字比起復音字,有不少優點。

(一)因為是一個字一個音,可以按照節律要求,靈活組接;西方文字組接成抑揚頓挫的節調,就繁難得多。具體地說,漢文古典詩詞的節調,是按照每個單字發聲時的舒長、短促,來組成節奏的。單音字都可分屬於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分為平仄兩大類,上去入三聲都歸入仄聲類,這樣,這麼多漢字,只以平仄兩大類區別它,範圍就非常寬闊了。而西方的詩,也有“抑揚格”之類,它們不是依賴平仄聲的組接,而是依賴重音的配置。由於是複音字,每個字由幾個音組成,幾個音中都有一個重音(多音的字有時還有兩個重音)。那麼在一句詩中,就可以出現好幾個重音。這些重音之間距離的配置,就會直接影響著詩的朗誦的,從而透過節奏幫助詩的感情的抒發。是激昂慷慨的,還是壓抑舒徐的,在重音的配當上,各有不同。這當然要比中國古典詩詞只需講究平仄聲,要複雜得多。

(二)用腳韻時,漢詩考慮合撤的一個字就行,而西方文字的詩,則要尋求末尾發音一致的複音字,其範圖自然就狹仄得多。

具體地說,我國古代詩詞將九萬漢字,歸類為五聲(平聲分上、下或陰、陽平)106韻部,編成韻譜(平永韻),用熟了,什麼字屬什麼韻轍,詩人也可以記得。何況,漢字還常一音數義,或少義數字、字數音的情況,又可以增加押韻時韻選擇幅度。而西方詩押尾韻時,選擇餘地,就沒有這麼寬裕。

我認為這就是不同語言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構成詩的音樂美的不同方式。但節奏和腳韻這兩條,卻是各種語音體系構成音樂美時的共同的途徑。這和魯迅的主張是一致的。魯迅認為:詩的音樂美的構成,主要有兩個基本要素,就是節奏和韻。是主要的,當然還有其他。

論詩的音樂美:音樂美在詩歌創作實踐中的適用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