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2022年4月4日,中國電影資料館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誕辰90週年”

紀念放映迎來第一場重磅活動。在電影《壓路機和小提琴》映後,我們邀請東歐電影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策展人王垚老師帶來塔可夫斯基導讀,並與我館策展人沙丹進行交流,帶領觀眾一起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

文字整理 | 錢佳儀

第一部分連結:

映後實錄 | 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上)

以下為映後實錄第二部分:

塔爾科夫斯基的藝術手法

王垚:

一般來說我們對塔爾科夫斯基的藝術手法怎麼總結?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首先文體上是“詩電影”。

不強調有因有果、三幕結構或者特別敘事性的東西,

段落之間的連線是一種詩的邏輯,《鏡子》尤其明顯。

《壓路機和小提琴》還是比較敘事性的,但是好像也沒什麼核心事件。放到現在,你在劇作課去寫一個故事,都要求有一個logline,一句話梗概講清楚你的故事。一句話怎麼講清楚《壓路機和小提琴》?我們來試一試:“一個學音樂的知識分子家庭的小男孩遇到了一個司機,他們一起躲了一場雨,吃了麵包喝了牛奶,拉了小提琴,約了一場電影但是沒看成。”老師說:“滾。”

(笑)

電影不該只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或者說敘事性對於電影來說是必要的嗎?並不是。

其次是題材、形式與內容。

與“詩電影”相對應,塔爾科夫斯基廣義上也在現代主義電影裡面,《壓路機和小提琴》裡有沒有“想象”?比如影片結尾的場景,小男孩在樓道里像一抹“魂”,是純主觀鏡頭和純第一人稱視點;接著一個大俯角拍攝,他跨過一灘水,一群鴿子飛過,小男孩跟司機一起開著壓路機往畫面左上角開去,這其實是一個想象的場景。塔爾科夫斯基電影中,想象、回憶和夢境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他喜歡在一個鏡頭裡面把這些東西全部統合到一起。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壓路機和小提琴》片段

老塔最著名的幾個名場面,比如《鄉愁》結尾,義大利的破教堂裡面有一個俄羅斯的鄉村,那是一個純粹精神性的畫面來表達回憶、想象和夢境的無差別;比如《塔可夫斯基:在電影中祈禱》講了很多

宗教相關

的內容,和

文化、精神性方面

會有連線

,也有人批評說他在電影裡面過於虔誠,透過電影來跟上帝對話,有點不太待見觀眾。

下面是影片和導演自身的互文關係。

小男孩和司機的關係,其實是老塔自己和缺席的、想象中的父親之間的關係。《鏡子》顯然講述的是他跟母親的關係,但也包含著缺席的父親的歸來。《飛向太空》更多的是跟父親的關係,妻子和母親又以另一種形態出現。

塔爾科夫斯基

何以成為藝術電影的至高象徵?

王垚:

我們的第二個問題就是:

他為什麼成了藝術電影的代表?

首先是冷戰跟後冷戰結構的問題。

冷戰結構裡蘇聯的藝術天才,在國際電影節這樣一個文化對抗的場域裡,西方世界一定是要大力表彰的。尤其是後面他還離開了蘇聯,在冷戰邏輯下充當了一個很特殊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他的電影本身過硬,而且並不以政治為第一元素。就說安傑伊·瓦依達,他的名作《鐵人》《大理石人》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它們最重要的地方恰恰是政治性,當然藝術性也很高,但是到後冷戰時期這套邏輯、這套語言的背景不存在了,

我們就得尋找冷戰和後冷戰年代什麼是可以“通約”的。

那回來看塔爾科夫斯基電影給我們的是什麼?

他告訴你電影可以這樣拍,電影不僅可以敘事,還可以表現更深刻的東西,電影可以跟人的思維以及精神生活有如此密切的聯絡。

而且,他的電影本身就很美,能達到與他的父親阿爾謝尼·塔爾科夫斯基

(蘇聯最好的詩人之一)

的詩歌相近的藝術意境,這些東西是可以超越所謂意識形態的。

其次是電影節。

除了戛納之外,很多電影節包括上影節、北影節都做過整個修復回顧展這個系統,它本身也是開頭講的“經典命名機制”的一部分。

那麼塔爾科夫斯基的超越性在哪?在於他所有的片子裡都有能夠超越題材本身的東西。

比如,《飛向太空》最後討論的是上帝、是神性、是超驗的體驗,而不是任何一門宗教的,而且這種宗教體驗是直接從你的內心出現的。結尾名場面他一直魂牽夢繞的家,其實是在索拉里斯星那一片汪洋大海里面。萊姆對《索拉里斯星》的科幻設定中,整個星球是一個超驗的智慧生命,它能讀取你內心的悔恨,觸及生命中最痛苦的、永失所愛的記憶,然後把它現實化。這既是科幻,又是宗教體驗。當時萊姆非常生氣,覺得你拍的和我寫的完全不是一個東西,況且當年在塔爾科夫斯基之前,《飛向太空》已經拍了一個電視電影了。但最後會發現《飛向太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兩個科幻電影之一,在各種語境下都與《2001太空漫遊》並列。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飛向太空》海報

再比如,《鏡子》講述的是關於記憶、關於母親和孩子這一人類最普世的情感;《鄉愁》講的是任何人都會有的離家懷鄉的情緒,《鄉愁》和《犧牲》其實講的是一件事情——

我們這個世界能不能更好?我願意為了全人類獻祭我自己。

名場面燒房子就是獻祭的一個過程。

對塔爾科夫斯基的致敬

王垚:

關於老塔的影響我們下面看幾個例子。左邊寬銀幕的兩張劇照來自《荒野獵人》,上面對應的是《鏡子》的名場面燒房子,下面是死掉的原住民婦女胸口飛出一隻鳥,對應《鄉愁》裡開場的聖母像胸口飛出麻雀,網上有個剪輯叫做“The Revenant by Tarkovsky”,就是“塔爾科夫斯基 ‘拍’的《荒野獵人》”。這是我從中間截的兩張,大概有三分鐘的一個影片,非常有意思。

(見下圖)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荒野獵人》《鏡子》對照

接下來是努裡·比格·錫蘭。左側兩張是塔爾科夫斯基的《潛行者》和《鏡子》,對應右上圖是錫蘭的成名作《遠方》,右下圖是《三隻猴子》。第一組是直接引用,第二組是去找相似性構圖。

(見下圖)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潛行者》《鏡子》《遠方》《三隻猴子》對照

左上《潛行者》,右上《遠方》,左下《鏡子》,右下是錫蘭的一個短片叫《繭》,你能看到地平線的位置都一樣,有很多相似的構圖。

(見下圖)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潛行者》《遠方》《鏡子》《繭》對照

再看幾個名場面,左上是《鏡子》,右下是《犧牲》,左下能看出來嗎?是《畫皮2》。

(笑)

我跟烏爾善導演核實過,就是從《犧牲》而來。不要小看《畫皮2》,中間趙薇和周迅洗澡、換皮那個片段,能看出伯格曼的《假面》,烏爾善導演其實很“迷影“、很作者性。

(見下圖)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鏡子》《畫皮2》

《犧牲》《地球最後的夜晚》對照

沙丹:

我這裡插一嘴,烏爾善導演老到電影資料館來看電影。今天早上我看他微信朋友圈還轉了塔可夫斯基的相關文章,你這麼一說才知道是受到大師的影響

(笑)

王垚:

右上是《地球最後的夜晚》裡“旋轉的房間”,畢贛讓房間旋轉,其實是這兩個人旋轉,因為那是個長鏡頭,如果他能“分切”,這兩個人是一定會飛起來的,他指的就是《犧牲》的場面,一看就知道是從哪來的。

(見上圖)

從《壓路機和小提琴》

看塔爾科夫斯基的作者性

王垚:

在《壓路機和小提琴》這樣一個情感故事裡,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關於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它並沒有什麼核心事件,就是一瞬間的感受。這個片子最動人之處在哪?我還記得我的老師鄭洞天跟我講過,他說

學生作業很重要的是你的態度。

最後“扔紙飛機”那個片段很浪漫又讓人很難過,是“錯過”的狀態,

你可以思考情緒是怎麼傳達過來的?前面提到的藝術手法、意識形態、階級呈現跟這個主題和核心事件都是相關的,但是最後這一瞬間呈現的是態度。

作為最好的學生作業之一,28歲的塔爾科夫斯基能拿捏到這個程度是非常厲害的。這也是劇作中常講的情感與人物心理,一般“B故事”更側重這一點,但非要拿“A故事B故事”這一套模式來分析“詩電影”就沒必要了。

視聽技巧上就是強調衝突的構圖。

比如壓路機為什麼是紅色?地面為什麼要灑水?倒影裡面有多少種元素?開場小男孩經過商店時,有一個多組映象拼接在一起的片段,它不光來自蘇聯蒙太奇學派,還有20年代歐洲先鋒派,是和整個電影史之間的關係。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壓路機和小提琴》片段

“拆房子”這個片段我要在這裡說,片中經常會露出一個教堂的“洋蔥頂”

(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穹頂的主要樣式)

。讀了《塔可夫斯基父子》會知道,塔爾科夫斯基小時候受洗的教堂被拆,看了一些材料後我的理解是,如果可以,老塔一定會選擇拆一個教堂,露出來的是社會主義新建築,或許是表達“抱有沙皇俄國舊階級習氣的這些人終究會被淘汰,工人階級才是歷史的主流”這種感覺,但也不一定。

夢境、記憶、幻想指向的是時間觀念。

《壓路機和小提琴》時間上還是順敘的,只是最後有想象的一個片段;《飛向太空》完全是心理時間;《鏡子》最複雜,根本沒法談時間;《犧牲》又回到一個特別簡潔的模式,但有一個時間線重啟的概念;《伊萬的童年》厲害之處就在於塔爾科夫斯基插入的四個夢。

長鏡頭構思方面,橫移是一個特點,還有放入各種想象的元素,以及用“地-水-火-風”等“基本元素”做組合。

比如在《鏡子》最後,真實的母親、電影裡的母親、小時候的他和妹妹、少年期間的他和妹妹都出現在那個很複雜的移動鏡頭裡。在《鄉愁》詩人夢境裡多次出現過的俄羅斯鄉村場景、義大利的教堂廢墟、地和水等基本元素,都組合在一個鏡頭裡面。塔爾科夫斯基最愛的是“水與火”的對比,從蒙太奇學派所謂的衝突而來,比如《鄉愁》裡手持蠟燭走過水麵等。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電影《鄉愁》劇照

塔爾科夫斯基在中國

王垚:

《伊萬的童年》當年是內參片,啟發了《小兵張嘎》的出現,我個人覺得《閃閃的紅星》跟它可能也是有關係的。第二次是1986年瑞典電影回顧展的《犧牲》,到1987年蘇聯電影回顧展是《安德烈·盧布廖夫》,很快他就進入了電影學院的教材《通向電影聖殿》,奠定了整個中文迷影圈的經典序列。我去挖“西祠衚衕”

(注:華語社群入口網站)

的史料發現,

《通向電影聖殿》和80年代出版的《世界電影史: 1960年以來》這套書很重要。

烏利希·格雷戈爾除了是學者之外,還是策展人,自己運營一個藝術影院,這兩本書是他為了做藝術影院的日常節目寫的觀摩材料,因為寫得太好了就變成了書,他那個時候對塔爾科夫斯基有很高的評價。因為喬治·薩杜爾很早就去世了,《世界電影史》

(1959)

最多就寫到50年代,這兩本書其實跟薩杜爾是接上的。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烏利希·格雷戈爾《世界電影史》

這個過程裡面最重要的是

《雕刻時光》和雕刻時光咖啡館。

塔爾科夫斯基在中國一半以上的名聲都要歸功於這個咖啡館

(笑)

,毫不誇張。如果大家瞭解知識社會學,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譯”的過程,可能真正有多少人讀過《雕刻時光》這本書並不重要,重要就是這個“feel”,對吧?

“雕刻時光”就非常高階

(笑)

。那莊崧冽老師

(注: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

考上電影學院這件事對中文迷影圈有多重要呢?他當時從臺灣帶了一批書過來,後來多次被翻譯,他都能把我們的“通譯”

(指原譯名“塔爾科夫斯基”)

給改掉,可見影響之大。

“迷影圈”裡都會把DVD資源、學術研究以及翻譯全都給考察進來。

我們會把塔爾科夫斯基稱作一個“文化英雄”,可能不太好理解。說一個容易懂的,為什麼貝拉·塔爾被稱作塔科夫斯基之後最偉大的導演?2017年的相關報道中,有家媒體稱貝拉·塔爾為藝術電影界的珠穆朗瑪峰,這個詞就通貨膨脹了

(笑)

沙丹:

貝拉·塔爾不是被你們學校蘇牧老師給“捧”出來的嗎

(笑)

王垚:

對,蘇牧老師也是關鍵人物。

沙丹:

他說《都靈之馬》這個電影是未來50年內拍得最好的電影,就衝這句話,咱以後也得把電影的修復版拿下在資料館放一放

(笑)

王垚:

貝拉·塔爾我非常仔細地考察過,如果說對塔爾科夫斯基在中文迷影圈的聲譽起最重要作用的是莊崧冽老師,那提起貝拉·塔爾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蘇珊·桑塔格。她曾評價《撒旦探戈》:“片長七小時卻每一分鐘皆雷霆萬鈞,引人入勝。但願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

金句也很重要,粉絲也很重要。

比如蘇牧老師就是一個貝拉·塔爾的學者型粉絲,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粉頭”

(注:指粉絲群體中有影響力的大粉)

,那塔爾科夫斯基的粉頭現在可能是畢贛。這背後其實有很多複雜的感情投射到塔爾科夫斯基、貝拉·塔爾這些導演身上,包括對藝術理想的表達等等,會有一個“塑造”的過程。

最後我想說,雖然老塔已經去世,但電影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沙丹:

王垚老師講得非常之多,我覺得我過去說話就夠快了,王老師語速更快,資訊量也非常大,坐在上面我也有點緊張。這次不光是講塔可夫斯基,

還有如何去進入一個電影導演的世界、如何去研究一個電影作者,以及在中國語境當中的一些觀點。

再回來看就能明白資料館為什麼要排錫蘭的電影,以及放《路邊野餐》等。當然總說被老塔影響這些導演未必會很開心,但這是彼此之間隔著時光的遙相呼應,我相信大家都是這樣一種心態。

像剛才談到了烏爾善導演,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他,今天跟畢贛導演也進行了聯絡,跟翻譯俄文版的張曉東老師也進行了聯絡。

實際上在此時此刻,這些遠遠近近的人都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發生著很多的關係,構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宇宙——塔可夫斯基宇宙。

希望電影資料館藉由這樣一次機會,透過大銀幕的方式,重燃大家對這樣一位傑出電影藝術家的喜愛,他的電影每次看都能看到一些新的意境。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

其實今天的《壓路機和小提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沒有做2K的修復,看的過程中可能還有一些雪花和噪點,但這版也是一個不錯的版本。王老師剛才也說有個非常大的遺憾,為什麼這次《鄉愁》沒有放映,這個影片實際上在義大利的一個公司,無論怎麼給對方發電郵,都是已讀不回的一個情況

(笑)

。希望90週年能夠是一個契機——

為什麼總是在80、90、100週年的時候會有電影大師的系列展映?就是在這個時候會有電影修復的專案且更容易啟動。

有機會等《鄉愁》2K、4K修復出來,之後電影資料館就可以把這些片子繼續奉獻給觀眾了。到時候再請王老師跟大家分享,包括像畢贛這樣的導演,我們努力請他們再來到電影資料館進行交流,談一談他心目中這些偉大的電影作者對他創作的影響,這也是我們策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初衷。

最後還是那句話,咱們也有金句:“

看藝術電影不重要,學會如何藝術地看電影更重要。

”希望大家今天下午收穫一段非常美好的觀影體驗,謝謝大家。今天是老塔的90歲生日,祝他生日快樂,今晚我們跟他一起“飛向太空”!

(注:指電影資料館當天晚間放映電影《飛向太空》)

映後實錄|走進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