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要說孩子

跟誰最親,

肯定是自己的媽媽。但成為媽媽後,女人也是

很辛苦的

,從娃剛出生到會爬,再到蹣跚學步,以為會走路了就省心了,可有的孩子還是會往媽媽懷裡鑽,

非要媽媽抱著,這是為啥呢?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妮靜的兒子剛三歲,已上幼兒園了。這幾天開學,我經常會在路上碰到妮靜送兒子上學,但

十次有八次都是媽媽抱著

,小傢伙趴在媽媽懷裡,那叫一個乖巧。到學校門口還是不想下來

,戀戀不捨的樣子。

妮靜說,這孩子每天都是要抱著來幼兒園,不抱就哭,有時真想打他幾下,都上幼兒園了還是這麼

粘人

!我跟妮靜說,其實孩子這種需求很正常的,你能滿足他,作為家長,

你做的很棒!

妮靜一臉詫異的看著我,真的假的?好像不敢相信的樣子呢!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3歲孩子會走路,為何總要媽媽抱抱?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一期中指出:親子依戀是嬰兒尋求在軀體上和心理上,與撫養人保持親密聯絡的一種傾向,常表現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隨等。

不僅是妮靜的兒子,我家大寶也有過這樣的時期,明明自己走的挺好的,但一轉身,兩隻小手一伸:“

媽媽,你抱抱我吧!求求你了,我的好媽媽!

”寶爸說我太溺愛孩子了,但我不這樣認為的。我知道,此刻我的孩子

是需要我的

,這是他對我的

依戀

,我找不到

拒絕的理由。

我會蹲下來

張開胳膊

,等著他飛奔撲到我懷裡。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美國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

和他的助手們,做過一次著名的心理實驗

"陌生情境實驗"

,用來研究

嬰兒在陌生環境

,並與母親分離後的

行為和情緒表現。

透過該實驗,他們發現了

三組幼兒期不同的依戀關係。

1、 安全型依戀

第一組的兒童在跟母親在一起的時候,是非常踏實的

探索外界

,有陌生人到來反應

也很積極,

但如果母親離開,他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

不安與失落感

。等母親回來後,他會

非常想要跟母親接觸,

精神狀態也會

很快恢復平靜。

2、 迴避型依戀

第二組的兒童對母親是否在身邊,

情緒變化並不大

。當母親離開時,

不會有明顯的不安

,且等母親再次回來,也

不會表現出刻意的迎合

,表現

一直很平淡。

但測試其實際心率,他的焦慮程度和第一組兒童是

一樣的

,只是他沒有表現出來,和主要照料者(母親)

平時對待他的情感需求比較冷漠有一定關係,

孩子沒有和母親形成明顯的

依戀關係。

3、 矛盾型依戀

第三組兒童看到母親要離開,表情

非常誇張

(驚恐、大哭、尖叫)等等,見到母親回來,撲到跟前又想要表現出反抗、想要逃離的狀態。他們

沒有安全感

,需要父母隨時在他們身邊,一旦離開就會

急躁不安。

第三組兒童還有個特點,是會

把母親當做其安全感的來源,但內心又很排斥,表情和內在是混亂的。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三組兒童的

依戀關係

截然不同,和主要照料者(媽媽)的

情緒

有關。第一組兒童的媽媽,

大都情緒穩定

且能及時對孩子的反應做出迴應

;第二組兒童的媽媽常常

忽視或無視孩子的需求,孩子內心認為,自己即使很焦慮,媽媽也不在意;

第三組兒童的媽媽,

則通常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由此看來,上文中妮靜的兒子,屬於安全型依戀,這和媽媽平時的陪伴有關。孩子的表現也是正常的依戀關係應有的表現。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不僅需要食物上的養育,更會對照料者產生依心裡依賴,而這些,和以下幾點有關。

▼、來自子宮的熟悉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呆了足足280天,他們熟悉那個

被羊水包裹,

能聽到媽媽

心跳的環境

。寶寶出生後,從熟悉的環境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會很害怕,沒有安全感,所以很多時候都需要

媽媽抱著。

寶寶聽到他

熟悉的心跳聲

,感受到媽媽的

體溫和體味

,他會很快安靜下來。媽媽的懷抱永遠是孩子最依戀的地方,即使我們成人後受到委屈或傷害,也是想讓媽媽抱抱。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獲取能量和自信

我們的孩子在

情感和生理上都是依賴父母的,

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如果

生病了、難過了、或者委屈了,只要媽媽抱抱,就感覺好了一大半。

想要讓媽媽抱抱,從最初也是最熟悉的地方出發,能給自己

能量和自信

,對抗所遇到的困難。

▼、開闊視野,增加樂趣

你知道我們的孩子每天能看到什麼嗎?他們的視線內,大都是跟身高平等的景色,很難看到其他的,除非自己不斷變換姿勢。而趴在媽媽的肩膀上,

俯瞰周圍的景色,

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他們的心情也變得更好了“

你瞧,我能看到這麼多人的腦袋了,還有笑臉,真好!"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gb好孩子多功能嬰兒揹帶四季通用正品腰凳寶寶前抱式兒童腰凳抱帶

檢視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抱抱吧

所以,有很多孩子會在逛街的時候想要媽媽抱著,因為他的視線,只能看到各種行人的兩條大腿,穿梭在其中,孩子覺得很乏味。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孩子要媽媽"抱抱",父母的兩種迴應,對TA心理影響不同

自己學會走路的孩子,卻要媽媽”抱抱“,一般父母會作出兩種迴應:”

拒絕or同意

“。這兩種不同的迴應,會對TA產生什麼

不同的心理影響呢?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拒絕給孩子擁抱

上文中我們說到了三種親子依戀關係,而經常拒絕孩子的擁抱,你可能再也得不到孩子的心,很難讓孩子發展”安全型依戀關係“。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提出的”孩子不能哭了就抱,不哭才能抱“的育兒,已經被他自己的孩子深深打臉了,更不適合我們拿來作為參考。

約翰華生的大兒子雷納精神出了嚴重的問題,多次自殺,並在三十多歲成功自殺身亡;女兒Mary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小兒子離家出走,常年流浪……

你想過沒有,等孩子成年獨立了,也有了足夠的安全感,能夠獨立做主的時候,可能你想抱抱,他都會推開你:

"對不起,媽媽,我已經長大了。"

“明明會走,為啥總要抱抱?”3歲男孩的回答讓媽媽紅了臉,暖心

、同意抱抱TA

在一篇文章下,我看到過這樣的評論,說的是孩子越獨立越好,而且拿國內和國外做對比。而我認為,不管怎樣,這並不能作為我們對孩子教育的

"盾牌"

,幼兒期該給的愛真的不能少。

而且,國外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父母也會多抱抱,

即使長大了,也會經常擁抱、親吻臉頰,這些是我們所欠缺的。

沒必要讓孩子從小就嘗試凡事都要靠自己,當孩子的心理和身體發展到一定程度,很多事情會自然的發生。而你的孩子最終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和在他幼年給予的擁抱有很大關係。多寶寶孩子,讓他們更勇敢、更堅強,也更能感覺到你的愛。

枕邊育兒寄語: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幼年的親子依戀發展,對其一生都有影響,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長大,有隨時可以給他擁抱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