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華夏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大大小小的戰爭烽火連天,從未停歇過。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戰爭總是要分出高下。勝者金戈鐵馬劍指中原,敗者冢中枯骨身首分離。古代的戰役動輒便是數十萬人大作戰,一旦出現兵敗如山倒的狀況,就會出現連鎖反應,導致全軍潰退。但是潰敗中,有一個難解的問題,敵方首領,率領幾十名或者幾百名親兵逃走,為何很容易地被追擊者攆上(世界上最急的事兒不是救火,而是逃命),為何勝利的天平,總向著追殲者傾斜呢?今天就讓小編揭一下這個魔咒的秘密。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首先說三場經典的追殲戰。秦末之時,項羽和劉邦開始了爭奪天下的較量。一直強勢的項羽因中了韓信的計策,最後落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被劉邦圍困於垓下。項羽殺出重圍,獨自逃亡,可是他面對追兵,心灰意冷之下,最後自刎於烏江。

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堪稱經典,淝水之戰時,苻堅號稱雄兵百萬,投鞭斷江,卻因戰線拉得太長,又因被內鬼誤傳敗訊,導致軍心大亂而潰敗千里。苻堅率領幾百名衛隊逃命,可是被敵方追擊幾百裡,最後苻堅身中數箭,落馬而亡。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嘉慶二十五年時,張格爾發動叛亂,清軍趕緊調集大軍對其進行了圍剿。在大軍圍剿之下,張格爾連戰連敗,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最後,張格爾領著幾十人的衛隊逃亡,大清馬隊馳騁上百里,終於在喀拉鐵克山將其抓獲。

在如此多的追擊戰中,雙方一逃一追,為何追擊者總能取勝呢?萬能的小編總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追擊戰展開的過程中,逃跑的一方是失敗者,而追擊的一方則是勝利者。逃跑的一方想要的就是活命,誰跑得慢,誰就可能被後面追上來的人殺死,此時的他們恨不得爹孃再給自己生十條腿,出於這種求生的慾望,逃跑者一方才會更加賣命。可是追擊的一方也不輕鬆,在主將發出追殲的時候,下達的都是死命令。戰役結束回稟主將戰事時,只能提著兩樣東西而來,一是敵人的頭顱,二是自己的頭顱。也正是這個死命令,讓眾多的追擊者玩命追趕……由此可見,在追逃的過程中,雙方都是在賭命,一開始,逃跑的一方和追擊的一方,可以說,暫時處在勢均力敵的狀態。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第二,在戰爭結束後,一方敗亡逃跑,其陣勢必亂,難以做任何的準備工作。逃亡之路倉皇無措,坐下的戰馬更是疲憊不堪,軍械,乾糧在潰敗時,早已經丟棄缺損,可以說,逃亡者面對的是人困馬乏的窘境。對於追擊者來說,由於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兵將們甚至會攜帶三四匹備用戰馬,而乾糧和用水也會備足,完全可以滿足路上連續追殲的需要。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追擊者能夠追上前方的敗北部隊,也是意料之中。

第三,古代打仗,最講究的就是士氣,曹劌論戰中就曾說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敗北的部隊只顧著逃命,更不要提士氣了。但是追擊部隊可就不同,在嚴整有序的命令下,追擊計程車兵體驗到了痛打落水狗的快樂感覺,而士氣益加強盛,可以說雙方的心態已經到了兩個極端,這也是追擊者能夠獲勝的最主要原因。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在古代戰爭中有個“魔咒”,為何追擊者總能獲勝,原因揭秘!

縱觀古代戰爭,可以說士氣旺的一定能打敗士氣衰的,為了讓士兵獲得充足的信心來打贏戰爭,掌握戰爭程序的名將們都會將其當做頭等的大事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