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記得發原圖!”傳送前,還真有必要猶豫一下

央廣網北京6月1日訊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近日,“發原圖或暴露隱私”的話題在網上引起熱議。有媒體做了實驗:透過手機發送的一張沒有拍到地標建築的原始照片,竟然可獲得拍攝的時間、地點及拍攝裝置資訊。甚至還有專門的網站,可以用於獲取拍攝者的指紋、家庭住址等隱私。

透過網站就可以分析出拍照裝置和地點(截圖自@江蘇新聞 微博影片)

這讓人不由得心生恐慌,手機發圖如何才能既清晰,又不洩露個人隱私?

手機發原圖,會洩露什麼資訊?

用手機發原圖,真的會洩露個人資訊嗎?從不同的角度,答案或許不一樣。

東南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宋宇波參與了這次實驗,他認為,在社交圈釋出的照片可能會侵害個人隱私。手機的清晰度如今越來越高,別人可以從照片裡看到更多細節。有案例表明,從上傳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指紋,甚至能從照片中人像的瞳孔裡看到倒映的影像。

不過,數碼評論員黃浩卻認為,要用手機清楚拍到指紋或是一個人瞳孔裡的世界,還是比較困難的。雖然現在的手機畫素飆升到了4800萬,甚至還出現了億級畫素,但實際拍照並不會用到這麼高的畫素。手機感測器多數使用“四合一”技術,即4個畫素點合成1個畫素點,雖然畫素很高,但實際成像往往也只有1200萬或1600萬。這種級別的畫素,想要拍清指紋必須離被拍攝者非常近,不太可能有人給指紋拍一張大尺寸的高畫質圖並社交平臺,因此不必過於擔憂。

EXIF才是最大的風險!

實際上,照片洩露個人隱私的最大風險是EXIF。

EXIF是可交換影象檔案的縮寫,這是專門為數碼相機的照片設定的。它可以記錄數碼照片的屬性資訊和拍攝資料,增加有關數碼相機拍攝資訊的內容和索引圖或影象處理軟體的版本資訊。這其中就包含了部分個人資訊,例如使用的相機或手機的品牌、照片拍攝的位置、照片曝光時長及色溫等。

“朋友,記得發原圖!”傳送前,還真有必要猶豫一下

EXIF中可能會出現的部分資訊(截圖自百度百科EXIF詞條)

好在,EXIF的問題並非最近才有,廠商和消費者這兩年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現在,很多手機產品在傳送或編輯圖片的時候,都會自動去掉EXIF;接受者只能得到一個純影象,看不到其中關於拍攝裝置、拍攝地點等資訊。

大概3年前,在微博上發原圖就已經不再儲存EXIF資訊——別人哪怕點選“原圖下載”,也不會看到EXIF。小紅書等平臺則會對照片進行壓縮,這個過程同樣會抹去EXIF資訊。另外,修圖軟體也有“是否抹除個人隱私資訊”的選項,如果選擇“是”,就會消除EXIF資訊。

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不過,如果是透過微信傳送原圖,EXIF資訊仍會存在。這時候,如果為了追求圖片清晰度,仍然需要傳送原圖,可以在手機裡關閉涉及個人隱私的功能。例如,在手機相機的設定裡,關掉記錄地理位置資訊的選項,這樣拍攝的照片就沒有地理位置等相關資訊了。當然,還需要確保接收圖片的人是你的朋友,不要給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傳送原圖!

如果覺得這樣太麻煩,還可以直接換一臺功能簡單的傳統相機——或者說,不能聯網的相機。傳統相機一般不具備聯網和GPS相應功能,因而會更安全。另外,在用電腦傳輸備份圖片時,點選滑鼠右鍵會顯示EXIF選項欄,可以手動刪除EXIF相關資訊。

對於安全使用手機、保護個人隱私安全,宋宇波副教授則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在拍攝內容上,不要涉及個人資訊,例如家庭的內部情況、家庭成員資訊,特別是小孩的資訊;第二,拍攝照片時,可關閉如GPS位置資訊獲取等功能;第三,儘量不傳高畫質原圖,防患於未然。

監製:梁悅

記者:鶴佳 楊揚

編輯:馬露絲 彭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