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列步兵是近代歐洲陸軍的主力步兵,近距離齊射戰法有何意義?

英軍是在戰爭中使用了傳說中的二段擊的,第一排放完槍後第二排迅速放槍,隨後便是刺刀衝鋒(當時也只有英軍敢把部隊排成兩排,並用二段擊攻擊),亞伯拉罕戰役和半島戰爭英軍都有這種戰術,即便不刺刀衝鋒,第一排蹲式換彈也應該是可行的吧,莫非還要站起來?滑膛步槍除極個別角度造成的跳彈外,在中近距離皆可有效對騎兵胸甲造成穿透,如果距離較遠或使用手槍則不能保證擊穿。關於裝填姿勢的細節不同國家的軍隊有不同的規定,甚至英軍自己也有使用不同的操典,兩支英軍部隊的裝填習慣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關於1759年9月13日的亞伯拉罕平原之戰,雖然存在各類“最恐怖排槍”的傳說,其實際狀況卻與福蒂斯丘(Fortescue)等人的誇張描述大相徑庭。

事實上,英軍兩翼在90米距離上就一邊推進一邊展開連齊射,中部的兩個營則在大約50米距離上營齊射。就損失而言,雙方旗鼓相當,英軍死傷658人,其中軍官47人,法軍600人,其中軍官44人。

線列步兵是近代歐洲陸軍的主力步兵,近距離齊射戰法有何意義?

為什麼要站成愚蠢的密集隊形、不尋找掩蔽也不臥倒

大批次生產的鉛彈會更傾向於這種滴落法,而士兵們也會隨身攜帶模具在閒暇時自造彈藥補充使用,兩者的使用都很普遍,並不衝突。

鉛彈的直徑似乎是靠滴管決定的,當一定重量的熔化的鉛流出滴管時會因過重而落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鉛彈的口徑,儘管誤差仍舊很大。

製造鉛彈只需要造一個高塔,然後讓鉛水從高處滴下,鉛會在空中自然形成圓形,落地時已冷卻為固態。按照《圖解世界戰爭戰法》的說法,射擊指揮的歷程是,徐退射擊-輪射-排射,最後的排射才是三排齊射。輪射是六到八排火槍手從後往前依次站起射擊,這一種射擊最先在古二爺的軍隊中推廣,早期線列時代也見得到這種射擊方式。如果沒記錯阿徹瓊斯的《西方戰爭藝術》也提到了這一點,六到八排火槍手依次站起輪流射擊,短時間內發射全部槍彈。最後一個佐證就是瑞典軍隊的salvofoot陣型裡面火槍兵也不是三排縱深。

戰爭不是打架,戰爭有其特定的目標,並且為達成目標有其特定的手段,脫離整個戰爭形態的單一兵種並沒有存在意義。

線列戰爭的時代並沒有高性價比的鍊鋼技術,即使有,如要有效抵擋鉛彈,也會過重而難以行進,這將嚴重影響部隊的機動能力。敵軍有包括大炮、騎兵、手榴彈和刺刀在內的無數種方式輕鬆應對這種龜殼部隊,而這種成本極高的部隊在完成其步兵原有的使命——如攻佔一個據點或防守一條戰線時,未必能做得比常規步兵更好。整合密集隊陣列是怕散兵隊形時被對方騎兵衝鋒或者列隊衝鋒給打穿,直接士氣崩潰。刺刀上步槍不開槍時感覺就是燒火棍,槍有10磅重,一手握槍把,一手握中部,刺刀加步槍總共兩米多長,這打起來還不如兩米短矛。

線列步兵是近代歐洲陸軍的主力步兵,近距離齊射戰法有何意義?

線列戰爭並不是完全沒有掩蔽

巴拉克拉瓦戰役的蘇格蘭第93團已經裝備了米涅式步槍(恩菲爾德1853)。

不列方陣在開闊地正面打垮騎兵依然被視為是依靠了“血與火的勇氣”。

靠橫隊打垮騎兵的戰例在滑膛槍時代貌似只有1759年的明登戰役。線列火槍本質就是長矛密集陣的變體,長矛怎麼指揮,線列就怎麼指揮。差別體現在技術細節上,但對如何讓一堆沒什麼文化的農民們維持紀律、陣型、從眾效應與指揮有效性的手法都一樣,整齊劃一,集中扎堆兒,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互相能看見。

英國火槍兵厲害的地方是他們鐵一樣的紀律!

英國火槍兵在面對敵人的時候先讓敵人放一排槍,而自己隊形不亂,人心不散,然後在對方裝填彈藥的時候,踏正步多有十幾步才還擊用以提高相對精度,這樣在排隊槍斃的時代每一次射擊英國造成的傷亡都比對手多得多,對方往往兩輪射擊後就開始崩潰,這時候輕騎兵追上去收人頭。滑膛步槍本來射速慢,準確性差,逃跑過程中根本不能有效對付騎兵。英國能有這麼強大的紀律性在於他制度的先進性。英國軍人收入在當時很高,相對腐敗少,受傷了陣亡了撫卹很高。你可以看看福爾摩斯華生受傷後在英國的待遇,可以說過的相當體面,作為一個單身漢沒有上班卻從不自己買菜做飯,經常坐馬車,住公寓。

線列步兵是近代歐洲陸軍的主力步兵,近距離齊射戰法有何意義?

裝備線膛步槍的軍隊能夠在200米甚至更遠的距離進行精確的火力打擊

裝藥口應該是指燧發槍機處的藥鍋,燧石打上去的時候確實會火花四射,但是即使沒有這個問題,滑膛槍發射2-3次後硝煙就會濃烈的根本看不清遠處的東西,大家基本上還是憑著感覺打。

要達到抵擋火槍射擊的強度,盾牌會重到根本無法攜帶。一戰時期出現過巨型鋼製塔盾,還可以拼接起來形成一面盾牆,上面開有觀察孔供射擊,下面有輪子供以推行,但毫無實戰意義,士兵們剛推出去就被火炮集中招呼了。此前的盾牌其實金屬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木頭覆鐵或覆皮,否則太過沉重。

歷史上燧發槍很少使用輪射

,而是兩排齊射和三排齊射,一次毀滅性的射擊超過多次射擊計程車氣打擊。輪射的火力投放總量並沒有變化,只是將一次變成了三次。輪射在火繩槍上用得比較多,因為火繩槍無法排成密集隊形,依靠移動佇列來提高火力投放效率。

主要是由於槍械原因造成的。

當時的主要武器為滑膛槍,精準度差。呈散兵線由單個士兵精確瞄準是打不到人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士兵集中起來統一射擊,利用機率提高命中率。集中起來隨意射擊又會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沒有紀律沒有方陣的隨意射擊依然沒有打擊效果。所以才採用排隊槍斃的戰術。線上膛槍出現解決了精準射擊的問題之後這種戰術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了。

線列步兵是近代歐洲陸軍的主力步兵,近距離齊射戰法有何意義?

聽口令統一齊射的實戰效果要優於自由射擊

弓箭手也可以排成多行密集橫隊,150米距離先開火(仰射),reload速度比燧發槍快出好幾倍(這個最重要)。等火槍隊走到70米時已經捱了幾輪箭雨了吧。而且由於仰射可多排同時射擊來增加命中率(火槍一輪齊射命中率再高也只能幹掉一排,在第一排被集火的同時後幾排的火力並沒有停),弓箭手前排可也下蹲放箭。

如果火槍手選擇刺刀戰的活,衝鋒路上怎麼著也得再捱上兩輪箭雨。弓箭手每人配上一根兩米左右長矛(白刃戰之前躺放在地上就好)。

第一,弓箭手對於空間有要求,像線列兵站得那麼密集恐怕弓都拉不開了,火力投射密度沒法和線列兵比。

第二,弓箭測試時射程是一回事,實際使用又是另一回事了,弓箭手實戰中對於火槍手的射程優勢沒有紙面上那麼大。

第三,你拿幾年才能訓練出來的弓手去跟三個月就出一堆的雜兵換命怕不是要虧死。而且成本上的差距決定雙方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你用1000名弓箭手對1000名火槍兵有勝算,可你培養1000名弓箭手的時間和金錢可能夠人家培養一萬名火槍手。

線列步兵是近代歐洲陸軍的主力步兵,近距離齊射戰法有何意義?

線列戰術的不斷髮展

古斯塔夫二世那種三排士兵,第一排趴著,第二排半蹲,第三排站立,然後三排士兵一起齊射,同時把三排士兵的子彈全部射出,這是什麼戰術呢?當時他們用的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同時期好像還有一種戰術,五排士兵,遇敵前兩排趴下,後三排分別採取蹲著,半蹲,站立的形態同時齊射,然後前兩排士兵再起身衝到敵軍身邊抵近射擊。

火繩和燧石激發都需要先點燃擊發藥,然後擊發藥點燃發射藥完成發射。

擊發藥是露天放在槍管屁股上的一個藥槽裡的,所以火繩和燧發槍槍管後部都沒辦法完全密封。底火就是子彈屁股上的那個小銅帽,只要敲擊這個小銅帽就能完成擊發。滑膛槍時代,子彈精度不好,射程不好掌握,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來決定射擊的時機和距離。其實前兩輪齊射主要目的不是鼓舞士氣,而是減少自身傷亡,既射擊對面時,由於對面有人員損失,自己受到對方的火力就越弱。當雙方進入射程後,指揮官必須很小心的選擇開火時機,早了的話,命中率低,自己填裝時受到威脅更大,晚了的話對面先射擊自己可能就會承受比較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