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是一朝盛宴,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就是它的原料、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

唐詩是一朝盛宴,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就是它的原料、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

《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漢魏六朝人與詩歌,是脫去矇昧的男女青年開始初戀

先秦時代,人和詩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兩小無猜;漢魏六朝時,人與詩,是脫去矇昧的男女青年開始初戀;唐代,人和詩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讀過唐詩的人都目睹了那場婚禮的隆重,金碧輝煌,歌吹沸天;宋代,是人和詩婚後的思考,哪家該來的人沒有來,哪家該送的禮沒有送;元、明、清時代,是婚後一大堆雜事,生孩子,洗尿布,夫妻吵架,鄰里糾紛,當然也有絕妙好辭。

不同時代的中國文學,是不同年齡的人——甚至,唐代的結婚,也沒有漢魏六朝的初戀好——這本書,就是人和詩初戀的書。

詩是什麼?人是什麼?在這一時期開始發問,開始自覺,開始感到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體內騷動。他們想,人很快就會死亡,但詩不死。只要人把思想、感情、精神寄託在詩上,哪怕經歷千百年,他的思想、感情、精神就永遠活著;自己留戀這個令他愛,也令他恨的世界,無論是愛,還是恨;是痛苦,還是幸福,或者是飢餓或對社會的咒詛,自己要用詩,作為寫給社會、寫給世界的“一份遺囑”。

想到這裡,當時很多人,一群一群的人就開始寫詩,或者口述,此時的詩歌,便春草般地在兩漢、六朝豐厚廣袤的土地上生長出來;那是青春之歌,初戀之歌,生命之歌。

本書選了五類:古詩十九首、舊題蘇李詩、漢樂府、南朝樂府、北朝樂府,就是這樣的詩歌。但是,詩歌的作者,卻在江南蓮塘輕妙的合唱裡,在前往洛陽令人疲憊的黃土路上,在下層文人落魄失意的酒筵之間,一代一代傳唱的時候,失去了名字。

即使失去了個人的名字,但他們合起來,那些時代人的思想、感情、精神、光芒,仍然像我們今天可以仰望的璀璨閃爍的群星。

唐詩是一朝盛宴,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就是它的原料、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

失名氏的歌是——無家可歸的音樂

以前說到這些詩,說它們的作者是“無名氏”。但現在不知道名字,就等於作者原來沒有名字嗎?因此,“無名氏”不如“失名氏”準確,他們有名字,不過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

現代理念說,閱讀文學作品有三要素:一是作者;二是文字;三是讀者;三者缺一,就會有問題。缺了文字,無詩可讀;缺了讀者,就像沒了觀眾;缺了作者,同樣也因缺少作品的背景,阻礙了對作品的理解,孟子的“知人論世”就無法進行。本書的詩歌,大都是缺了作者的;說枚乘、傅毅、蘇武、李陵寫的,也可能張冠李戴、冒名頂替,不是真的。

那麼是誰?留下了那麼多散落的珠璣?這般晶瑩完美的文字和語言形式?這些無家可歸的音樂?它們是那麼美麗,那麼有生命力,在當時的城市、鄉村、驛站、酒樓,甚至在路途上飄來飄去,經歷千百年,仍然音韻悠揚、感情深沉地傳到我們的心裡。

這些作者──當時是住在洛陽、荊襄、建康的,現在要找他們的姓名住址已沒有可能;但是,一千八百年後,在同樣的彩雲下,行走在洛陽、荊襄、建康城裡來來往往的人,其實都是他們的子孫;捧讀這些精彩篇章,我們會隔著琥珀般透明的語言,讀出其中蘊含的社會精神和人的情思,懷念這些已經隨風而逝的祖先。

他們的詩歌,每一首都精彩,各有各的精彩。我們作一番巡禮——

唐詩是一朝盛宴,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就是它的原料、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

《古詩十九首》是——一個時代詩歌的代表

我們統計過:《詩經》三百零五篇;楚辭也很多,系在屈原名下的就有二十五篇;《全唐詩》不完全統計有五萬多篇;《全宋詩》有九十多萬篇;而漢代的《古詩十九首》只有十九篇,就成為一個不可缺或的詩歌代表;與作品超過它幾百倍、幾千倍甚至幾萬倍的詩歌經典站在一起。這就像在NBA打籃球,長人如林,2米左右的人多的是。姚明2米26,有的球員比姚明還高,與數量眾多的《全唐詩》《全宋詩》相比,這十九首詩,是不到150的矮個子,居然上場打首發,你就知道他是什麼水平。

前人說“古詩”格古調高,句平意遠;蓄神奇於溫厚,寓感愴於和平。描寫下層文人內心的焦慮;澗石的永恆,人生的短促;遊子、思婦相思熾熱的歌唱。被譽為“一字千金”和“五言冠冕”。古詩十九首的好處,是把人生和人性寫得深刻而通透——中國詩歌史上沒有之一;不僅寫了人生是一場痛苦的歷程;而且寫了痛苦永遠伴隨著生命的希望和歡樂的期待。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公元501—531)編《文選》,從近六十首無名而近於散佚的“古詩”中,選了十九首編在一起。從此,原來處於散漫、流浪狀態的“古詩”,就有了由十九個兄弟組成的團伙,有了一個集體的名字──《古詩十九首》。

蕭統所選的十九首,是選了——漢末“古詩”十九個詩歌的“模特兒”——讓後代的陸機、李白寫詩的時候可以描紅。

人一生有許多感情,其中愛情、別離、生、老、病、死是人生命根目錄的“典型感情”。古詩十九首表現的,正是對這種生、老、病、死生存價值所作的思考和質疑。每一首,都用清新醇厚的風格把這種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由此更強烈,更穿透人心,更有代表性,也傳得更遠。

古詩十九首是“人心中的詩歌”,“詩歌中的詩歌”。就此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一個獨立的單元;五言詩的新經典、新正規化;衣披百代,影響千年以來的詩學。

唐詩是一朝盛宴,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就是它的原料、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忍無可忍才寫的漢樂府

和古詩十九首一樣,漢樂府也是“失名”的。不過,“古詩”是流傳中失去名字;漢樂府則是採集時“集體失名”。就像一大群被召進皇宮的女孩子,一進宮就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了。

對於社會的黑暗、腐朽、荒淫,統治者對老百姓的壓迫和剝削,漢樂府發出了比農民起義更令人震撼的聲音。漢代有多少次農民起義,大多數被或略得講不清楚了;只有漢樂府,每一篇都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班固《漢書·藝文志》)的精品;每一篇都是忍無可忍才寫的檄文;每一篇都把當時的統治者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示眾。

和“古詩”的“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不同,漢樂府常有奇思妙想,生動、誇張、浪漫而有奇趣。如《戰城南》等,超越生死的界限而能精神漫遊;一些以動植物意象從《詩經》的《鴟梟》中來,如《枯魚過河泣》《烏生》《豔歌何嘗行》《南山石嵬嵬》《豫章行》等,通篇鳥獸木石皆著人之感情與心理,能敘述、知後悔、嘻笑怒罵,顯出新鮮活潑的想像力。

還有一個不被注意的事實是,漢樂府中有一些主題或藝術上的創造。如《平陵東》中的“頂針格”;《刺巴郡守詩》寫官吏上門催租逼債的情景,都是後世《催租行》和《後催租行》的母題。

在詩歌句式上,漢樂府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其中的五言,直接影響了漢末的五言詩,並在建安以後逐漸成為我國詩學的大宗。

明鍾惺《古詩歸》說:“蘇李、《十九首》與樂府微異,工拙淺深之外,別有其妙。樂府能著奇想,著奧辭,而古詩以雍穆平遠為貴。樂府之妙,在能使人驚;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然其性情光焰,同有一段千古常新,不可磨滅處。”它們在內容、形式、筆法及音節上都有不同。從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的“青青河畔草”和《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不同,就可以看出來。

唐詩是一朝盛宴,古詩十九首和漢樂府就是它的原料、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

中國不能沒有唐詩,唐詩不能沒有古詩十九首和樂府民歌

古詩十九首、漢樂府、南朝樂府、北朝樂府,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體式,正如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顏色和香味,蜜蜂、蝴蝶各有各愛,不能一律,不是唐詩宋詩所能概括得了的。說到詩歌美學,一般歷代詩人有宗唐、宗宋二途,那是因為寫格律詩;明代的張溥,晚清的王闓運等人宗尚漢魏六朝。

要說詩歌美學,《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和樂府詩,都是中國詩歌美學的根本。這些詩歌美學在中國詩歌陳列館裡都是並列的,但前代的美學總被後代的美學所取法,好像是特意為後代準備的一樣。

唐詩固然是一朝盛宴,但是,你不能說這朝盛宴是由某幾個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大廚師做出來的,它需要幾百年的通力合作;需要漢、魏、晉、宋、齊、梁、陳和北魏,為這場輝煌的盛宴準備各色各樣的原材料、各種各樣的調味品,以及歷年的菜譜;燒得夾生或燒焦了的成功不成功的經驗。不瞭解“古詩”、漢樂府和南北朝樂府,你就無法知道唐詩母題的來源,風格的繼承,手法的運用,典故的背景及語源的出處。“古詩”、漢樂府和南北朝樂府從內容到形式,都與唐詩相暈化,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以及藝術表現上的雙關隱語等等,先影響南朝詩歌的“詠物詩”、“永明體”、“宮體”,然後在題材、體裁、藝術形式、聲調、體式、意象和風格特徵方面讓唐詩取法。讓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和所有的唐朝人用了一輩子還用不完。

中華詩學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閃閃發光,就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詩歌美學、南北不同文化偉大的合流。

作者:曹 旭

編輯:朱自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