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8月27日,《光明日報》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為《「娘炮形象」等畸形審美必須遏制》。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娘

炮形

象」等畸形審美必須遏制》全文。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標題是一篇文章的提要,觀標題便可知一篇文章的核心觀點與內容。

而這篇文章短短十三字的標題,就直接將「

炮形

象」

與「畸形審美」相關聯,認為它們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炮形

象」

乃是「畸形審美」的一種。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炮,

一般指在行為、習慣特別是相貌上比較女性化的男性,是一個帶有貶義性和一定歧視色彩的形容詞。

圖片來源:搜狐

問題在於,「

炮形

象是

畸形審美」這種觀點從何而來?

世界上的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黑有白,有力能扛鼎的男性,也有白皙俊美的男性,有肌肉健壯的女性,也有弱柳扶風的女性,憑何認為哪一種膚色身材,哪一種樣貌形象就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認為某種性別就該被貼上固定的標籤,比如男性必須「陽剛」,女性必須「柔美」,是一種典型的「

性別刻板印象

」。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更何況,「

炮」

這一

詞彙的使用,看似是在貶低一部分男性的形象,其實把「娘」用作貶義詞,更是在歧視和貶低女性,因為使用這種詞彙,前提便默認了「具有女性特質」是不好的。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近年來對於明星形象的討論很多,特別是對於所謂的「小鮮肉」。2018年,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文稱:「我們不認同『娘

炮』

『不男不女』等帶貶損性的說法,但也呼喚在青少年中有著廣泛影響的明星們,呈現更加積極、向上的形象。」

圖片來源:搜狐

那麼,這篇文章又為何秉持這種觀點呢?

原因可能與近期娛樂圈頻頻爆出的負面新聞有關。文章在開頭就表示:

「近年來,『娘

炮形

象』在影視界和娛樂圈愈演愈烈,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所謂『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一些舉止忸怩作態、喜歡撒嬌賣萌的『小鮮肉』,經由影視製作機構和經紀公司商業包裝和市場運作,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其中有些人因人品藝德不佳,頻頻爆出負面新聞,觸碰道德底線,甚至踩踏法律紅線,不僅為大眾所唾棄,甚或身陷囹圄。」

簡單來說,文章認為部分所謂的「

炮偶

像」

經由商業包裝出名,在出名後卻德行有虧,甚至違法犯罪,沒有給喜愛他們的青少年樹立一個好榜樣。

可這些與他們的外形是否「

炮」

有什

麼關係?

某些明星有違反道德與法律之舉,這是他們個人的行為與品德問題,是他們「人品藝德不佳」,怎麼能讓他們是何種相貌來背鍋?

若是某些成天去健身房舉鐵的肌肉男性觸碰道德底線,踩踏法律紅線後,也要質疑他們是由於身材太過雄壯而導致犯罪嗎?

至於文中說「

炮形

象」

的起源之語,更讓人啼笑皆非:

「『娘

炮形

象』發端於某些娛樂節目和影視作品。日韓明星中的『花美男』形象,成為一些中國藝人效仿的物件,他們打著『做自己』的旗號,在節目、劇作、社交媒體上展示所謂的獨特個性和審美,並透過媒體宣傳和商業運作進一步包裝美化。部分影視劇的創作者在挑選演員時,不論什麼題材與劇情,也不顧角色匹配度、演技、藝德等,主演只選容貌豔麗的所謂『花美男』。」

炮形

象」

即所謂的「花美男」,特點是「容貌豔麗」,文章說其起源於日韓明星。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在中國網際網路中,一般提到「花美男」形象,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韓流明星。

圖片來源:新浪

對此,九泉之下的某些魏晉名士,大概會跳著腳地表示不認同。

西晉時期有大帥哥潘岳,世人皆知「貌比潘安」是形容一位男性英俊,那潘安長得什麼樣子?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潘岳(247-300),即潘安,字安仁,滎陽郡中牟縣(今河南省中牟縣)人,西晉時期文學家,善詩賦,詩與陸機並稱為「潘陸」。圖為河南省中牟縣的潘安雕像。

圖片來源:搜狐

《世說新語·容止》說他:

「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

南朝梁學者劉孝標註引《語林》,形容他:

「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妙有姿容」、「至美」,這樣的詞彙形容一位男性,不就是所謂「花美男」的形象嗎?

另一位西晉時期大帥哥衛玠(286-312),《晉書·衛玠傳》說他:

「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及長,好言玄理。其後多病體羸,母恆禁其語。」

衛階的舅舅王濟,本人相貌也很俊朗,但見到衛階後,感嘆道: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與玠同遊,冏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衛玠(286-312),字叔寶,小字虎,河東郡安邑縣(今山西夏縣)人,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圖為今人所繪的衛玠形象。

圖片來源:新浪

「玉人」、「珠玉」、「明珠」這些形容詞說明衛玠的相貌必定白皙而乾淨,光彩照人,可他同時又體弱多病。

不妨想想,這樣的人應當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除了所謂「花美男」之外,不會有別的答案。

故而,所謂的「花美男」形象,根本就不是什麼外來文化,而是中國自古就有的,流傳上千年的傳統男性形象之一種,與那種「赳赳武夫」的形象性質上並無差別。

那麼,魏晉時期的人們是如何看待此種形象的男性呢?

上述引文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當然是瘋狂追星。

潘安因為太帥,乘車出門時連老太太都迷倒了,拿著水果就往潘安的車上仍,最後滿滿一車水果,遂有成語「擲果盈車」。

衛玠更甚,他之所以二十餘歲就早夭,主要就是因為長得太帥。《晉書·衛玠傳》記載:

「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京城裡的人都聽說衛玠賊帥,於是爭相來看他到底生得什麼樣,觀看之人多得如同一堵牆。衛玠身體本就不好,由此疲於應付,更加辛勞,終於一病不起,死於二十七歲。

當時的人都說衛玠被人給「看死」了,由此還出現了一個成語,是為「看殺衛玠」,用來形容一個人廣受愛慕。

可見魏晉時期,這類長相的人已頗受欣賞和追捧。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魏晉時期,還有一個與潘安、衛玠相似的人是何晏,有典故「傅粉何郎」。《世說新語·容止》中說:「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此言是說,何晏容貌俊美,且喜修飾打扮,面容細膩潔白,因此魏明帝懷疑他臉上搽了一層厚厚的白粉,於是準備試試他。夏天某日,魏明帝讓人把他找來,賞賜他熱湯麵吃。何晏一會兒便吃得大汗淋漓,不禁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擦完後,不但沒有粉掉落,臉色反而更白了。魏明帝才知道,何晏沒化妝,是真的白。圖為電視劇《虎嘯龍吟》中的何晏。

圖片來源:豆瓣

當然,那時候人們欣賞的長相不止這一種。

陳壽在《進〈諸葛亮集〉表》中描寫諸葛亮的相貌是: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這就與前面的潘安和衛玠的相貌截然不同,身高約一米八八,高大偉岸,諸葛亮周圍之人對此是嘖嘖稱奇。

另一個代表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晉書·嵇康傳》形容他外貌:

「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嵇康的特點是「土木形骸,不自藻飾」、「天質自然」,高大清瘦、氣質超然而不拘小節,不是「花美男」型別的帥,卻為當時人所稱道。

這些人各有各的特點,時人也能夠欣賞和包容他們不同樣貌的風姿。

可一千七百多年後的今天,居然有文章能大肆宣揚「

炮形

象是

畸形審美」,在審美多元上尚不如魏晉古人,可謂是越活越回去,實在可嘆可笑。

明星出現負面新聞,或者作品質量不佳,應該就事論事,批判其私德和藝德,而不是攻擊與此毫無關係的審美。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通讀文章會發現,文章抨擊的另一要點是當下娛樂圈存在的種種亂象。但「

娘炮

形象」實在是太過引人注目,就像是靶子一樣被高高舉了起來,背上了全部的鍋。這種方式會對本來很正常的形象進行汙名化,使人們對其產生異樣看法,這對於審美的自由和多元殊為不利。

圖片來源:網易

既然「花美男」形象自古有之,那麼,文中所謂的效仿日韓是否全無根據呢?

其實,我們現在印象中偶像明星的形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韓影響,並且有一種追求「白幼瘦」的傾向。形成這種情況,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花美男」形象的流行,被視作女權或女性文化繁榮的象徵,女性在審美中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可以追求像漫畫般理想化的男性形象,同時被凝視和評頭論足的物件也從女性變為男性;

(2)由於「白幼瘦」形象容易激發女性的母愛和保護欲,從而吸引更多女性粉絲,因此部分偶像會刻意追求這種形象;

(3)日韓和國內的偶像都以舞臺表演為主,而在舞臺上由於打光,偶像常常會帶有厚重的妝容,再加上後期修圖和濾鏡,呈現在照片和影片中可能會導致過於誇張的效果;

(4)日韓偶像明星普遍存在低齡化現象,往往還未成年便成為偶像,在這種情況下,偶像本身的性別特徵可能尚未發育完全,長相也往往偏向「白幼瘦」。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這種審美是東亞特有的,或者是畸形的呢?

如果從韓流明星在世界範圍內受到熱捧的程度來看,顯然不是的。在東亞之外的歐洲、拉美、非洲等地區,韓流明星都有相當多的擁躉,當地人也對他們的打扮和形象接受良好。

「娘炮形象」真的是畸形審美嗎?

2016年在法國舉辦的KCON韓流演唱會座無虛席,來自歐洲各國的粉絲到場觀看。

圖片來源:korea。net

對於「花美男」或者所謂「

炮形

象」

的熱衷,古今中外都不罕見。因而,這可以說是人類天性使然,不過是人性對於美的眾多追求之一,既不畸形,也不病態。

事實上,從來不存在哪一種形象是所謂畸形的,也不存在所謂的畸形審美。

這就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言:

「美其實是一種本原現象,它本身固然從來不出現,但它反映在創造精神的無數不同的表現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樣豐富多彩。」

所謂「

炮形

象」

,其實只是多元審美觀中的一種而已,和其他的諸多形象一樣,都值得人們的尊重。

你當然可以不喜歡「

炮形

象」

,那別人也可能不喜歡「爹味十足」。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當我們都能接受自己的審美不是唯一正確的審美時,我們便能嘗試著去包容和理解他人。

當審美和觀念足夠自由和多元,我們都能以自己最真實的狀態生活,而不必擔心被世俗眼光所批判。

認為

炮形

象是

畸形審美,意圖控制審美的想法和行為才是一種真正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