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家人共分三類,除了“尼姑”還有這兩類

佛教出家人有所謂“出家五眾”,其中女性有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尼三個等級。

“比丘尼”亦叫“苾蒭尼”,義為“女乞士”,俗稱“尼姑”,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須遵守五百戒和八敬戒。梵語“尼”,表示女性之聲。《慧琳音義》解釋,比丘尼是“出家女之總名。‘尼’例宣告及女聲也。”因此,女性出家人並不只有“尼姑”一類,還有沙彌尼、式叉摩那尼。

女性出家人共分三類,除了“尼姑”還有這兩類

演奏小提琴的“尼姑”

釋迦牟尼出家成佛後,弟子阿難懇請初度佛的姨母大愛道為僧,佛門中才有了第一位比丘尼,世稱“比丘尼阿姨”。“阿姨”即梵語“阿梨耶”,可意譯為“聖者”,是對大愛道的尊稱。我國最早的比丘尼出現於漢代。東漢時,劉峻的女兒出家,還有洛陽有個叫阿潘的婦女出家,這是中國尼姑的始祖了。何充舍宅安尼,則是尼庵的雛形。

比丘尼應和比丘具備同樣的職能和德行。《百緣經》中,有這樣的記載:舍衛國有位長者,生有一個女兒,頭頂上自然有一顆寶珠,因而取名“寶珠”。有來乞者,即取下寶珠施捨,隨後又會生出寶珠來。後來她詣佛所出家,證阿羅漢果,人稱“寶珠比丘尼”。梁代寶唱撰寫的《比丘尼傳》,介紹了淨檢、慧果、法緣、淨修等六十五位著名的比丘尼。

女性出家人共分三類,除了“尼姑”還有這兩類

古印度犍陀羅藝術·佛陀造像

“沙彌尼”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還沒有受具足戒的女性修行者。沙彌尼意與沙彌相同,可意譯為“勤策女”。沙彌尼戒,指不殺生、不盜竊、不兩舌惡言、不淫慾、不持香華自薰衣被履縷、不坐金銀高床綺繡飾被寶綄綖、不聽歌舞音樂聲、不積聚珍寶、食不失時、不得飲酒。

沙彌尼欲受具足戒,上升為比丘尼前,由十八歲至二十歲滿二年間,別學六法,驗胎之有無,且試行之真固。這時就不再是沙彌尼,而叫作“式叉摩那尼”了,也可譯作“學法女”或“正學女”。當其戒至五百,就成了比丘尼。

女性出家人共分三類,除了“尼姑”還有這兩類

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