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水深30米,港珠澳跨海大橋,橋墩怎麼放海底?中國有秘訣

平均水深30米,港珠澳跨海大橋,橋墩怎麼放海底?中國有秘訣

圖為港珠澳大橋

隨著深中通道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又開始將目光聚焦到港珠澳跨海大橋上,作為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橋隧一體工程,要知道跨海大橋部分所面臨的平均水深達30米,這麼深的海水,橋墩是怎麼放到海底的呢?原來中國有秘訣,看到中國的造橋技術後,就連西方國家也不得不讚嘆,稱中國不愧是基建狂魔,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線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平均水深30米,港珠澳跨海大橋,橋墩怎麼放海底?中國有秘訣

圖為建造大橋

在江河中造橋,老百姓見得多了,因為光長江上,中國規劃的橋樑就已經高達一百多座,武漢更是因為擁有最多的跨長江大橋,而被譽為橋樑博物館,但在大海上造橋,過去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情況,一方面,大海的海況更為複雜,並且深度極深,超過了一般橋墩建設的極限,另外一方面,大海中有大量的鹽分,可不要小看了這些鹽分,它們會不斷地腐蝕橋墩,最終導致橋樑結構受損。

平均水深30米,港珠澳跨海大橋,橋墩怎麼放海底?中國有秘訣

圖為建造橋墩

如今建造橋墩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打樁法,一種是沉箱法,最後一種是圍堰法,打樁法的技術最為簡單,就是在水中打入多根沉樁,然後再在它的上面架設橋樑,這種辦法不僅造橋速度快,而且成本也最為低廉,但缺點同樣明顯,那就是橋樑結構強度不佳,並且水深達到了一定程度,打樁法就難以在這裡施展開來,必須採用另外兩種施工手段。

圍堰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圍成一個圈,將裡面的水給抽乾,形成一個相對乾燥的施工環境,工人們再進入裡面施工,挖好地基,再進行鋼筋混凝土的澆築,最終將橋墩造好,而最後一步,就是將圍住橋墩的擋板給全部拆除,這樣一來,一座完整的橋墩就算是完工了,長江上許多大橋的建設,普遍採用圍堰法施工,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也已經十分成熟。

平均水深30米,港珠澳跨海大橋,橋墩怎麼放海底?中國有秘訣

圖為建造大橋

沉箱法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橋墩施工技術,並且適合用來建設跨海大橋的橋墩,因為海水中的情況十分複雜,並且水深更大,想要用圍堰法來圍出一片海域,施工難度極大,但沉箱法則不同,它先在陸地上制好大型橋墩模組,然後利用氣囊對其進行安裝,透過改變內部的氣壓,就能夠給施工人員營造出一個乾燥的環境,而且跟直接潛水作業相比,這種施工方案更加安全,不會讓人員患上潛水病,更何況在海底作業,穿著潛水服也不方便。

雖然原理跟圍堰法相似,但它在造橋過程中,步驟卻能夠有效簡化,當完成海底地基的澆築後,沉箱也會成為橋墩的一部分,這時候只需要對橋箱內部模組注入混凝土,就可以造出一座完成的橋墩,不僅不需要拆除圍堰,而且在橋箱的固定下,混凝土也不會被海水衝亂,造出來的橋墩也更加牢固可靠,正是因為中國造橋實力的綜合提升所以才能夠讓國內誕生一座又一座的超級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