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方像是“梅雨季”?多雨事出有因

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強降雨天氣增多,北方整體雨量充沛,河南鄭州、北京海淀等多地雨量打破歷史記錄。特別是入秋以來,一輪又一輪的降雨讓很多北方人感嘆彷彿身在江南“梅雨季”,道路兩旁也長滿了翠綠的青苔。為何今年北方雨水如此多?未來短期氣候的變化趨勢是什麼?

今年北方像是“梅雨季”?多雨事出有因

圖為鄭州市民雨中在街頭涉水前行。新華社記者朱祥 攝

據國家氣候中心資料顯示,截至9月26日,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多,北方地區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多;全國平均氣溫18。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南方高溫天氣多,降水偏少,華南和江南南部出現乾旱。單就9月來看,北方暴雨,南方高溫、乾旱構成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今年北方像是“梅雨季”?多雨事出有因

在北京,很多人感覺像是度過了一個漫長的雨季,難得有晴朗的天氣。中國天氣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北京20個國家站的累計雨量全線超過常年同期平均值,海淀、石景山、密雲以及湯河口站等5個站點打破年降雨量歷史紀錄。其中,海淀、石景山都是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突破1000毫米。

今年,不僅僅是北京,在河南、山東、東北和內蒙古等地整體也頻繁降雨。特別是在河南,繼7月份鄭州等地遭遇暴雨洪澇災害之後,9月份鄭州、新鄉又遇連續降雨,黃河接連形成2021年第1號、第2號和第3號洪水。

今年北方像是“梅雨季”?多雨事出有因

圖為水湧若輪的濟南趵突泉三股泉水。新華社記者王志 攝

近期,北方亦是晴不過數日,耐不住寂寞的降雨又不斷頻頻到訪。在國慶假期,很多北方城市都經歷了綿長的降雨。10月2日至7日,山西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多地遭遇時間久、範圍廣、強度大的降雨天氣。山西平均降水量119毫米,最大為山西臨汾大寧縣降水量達285。2毫米,此次強降雨共致15人遇難,3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12。01萬人。另外,受連日降水和節水保泉綜合措施影響,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濟南趵突泉10月7日地下水位達到30。04米,創下196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今年華北雨季具有開始偏早、雨期偏長,總雨量偏大的特徵,這主要是由於副熱帶高壓的原因。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認為,由於副熱帶高壓的位置相對偏北偏西、主體強且穩定,才持續對華北地區輸送了暴雨天氣。同時,副熱帶高壓北側也能夠把南方或者來自太平洋的水汽不斷向北輸送。這個季節還經常有華北冷渦的活動,以及在副熱帶高壓北緣區域裡有低渦切變線的活動,這都會帶來具有短時、相對移動性且尺度相對小,但是強度大的暴雨過程。

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指出,今年我國的華西地區一直到華北黃淮等地雨水確實非常頻繁,尤其是進入到9月份以來,很多地方都創下了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新紀錄,這主要是和水汽的充沛有直接關係,而水汽的充沛又來自於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偏強的位置,冷暖空氣交匯的主戰場就在北方。

中國氣象局近日召開新聞釋出會表示,預計10月份北方大部降水依然偏多,其中華北南部和黃淮北部等地增多五至八成。今年我國秋雨強、秋汛重,極端天氣增多,防汛和安全生產形勢嚴峻複雜。各地要全面排查風險隱患,杜絕盲區漏洞。

與綿綿秋雨相伴的是,受冷空氣的影響,近期北方氣溫不斷降低,秋意愈濃,而南方也暑熱褪去。在此提醒大家多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

附氣象專屬名詞解釋:

冷渦,是在高空旋轉的冷性渦旋系統,它的中心溫度比周邊低,因此稱為“冷渦”。“冷”說明它是一個攜帶冷空氣的渦旋。

低渦,是高空中心氣壓較低的空氣渦旋。低渦中有較強的幅合上升氣流(負責把水汽抬升至高空,凝結成冰晶),可產生雲雨天氣。

切變線,是指風向或風速的不連續線,實際上也是兩種相互對立氣流間的交界線,切變線附近有很強的輻合,常有降水天氣產生。7月中旬~8月中旬,副高脊線位於25°N~30°N之間,切變線形成於華北地區,稱為華北切變線。

副熱帶高壓,它的形成原理主要受太陽輻射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兩大因素影響。由於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烈,導致該地區的空氣上升,到高空後就會向極地方向流動;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使得氣流不斷髮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隨著緯度的升高,地轉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熱帶地區(北緯30度附近),氣流基本變成了自西向東流動,並對後續空氣進行阻礙;使得該地區上空空氣聚集且被迫下沉,於是便產生了副熱帶高壓。

監製:龍新華

編輯: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