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懷人|想帶爺爺再喝一次早茶

今天參加公司組織的爬山活動後,大家去喝早茶。不知道是因為太餓了,還是因為這裡的點心勾起了美好的回憶,我突然感到喝早茶是一件讓人很幸福的事。

喝早茶,據說起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從當時勞苦大眾的“二釐館”,到有錢人的“茶樓”,飲茶之風逐漸風靡廣東,一百多年來在嶺南長盛不衰。

作為地道東莞人,我卻從小不是特別喜歡喝早茶,沒其他原因,主要還是不想早起。

小時候,爺爺雷打不動,每天早晨6點去京都酒店喝早茶。京都酒店,原名叫“港寮賓館”,據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批迴內地投資的港商建的,位於寮步最中心的地段——寮步汽車站旁,是當時全鎮最高檔、功能最齊全的酒店,那仿古的琉璃瓦建築,有假山和草地裝點的園林,成了全鎮最亮麗的風景線,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地標啊,一說到京都,東莞其他鎮街的人都知道,要說到“京都”喝早茶,那在當時可是相當風光的事情。

一般來說,如果爺爺和老朋友相約去喝早茶的話,從6點開始,到7點差不多就要結束了,例牌的“一盅兩件”。而到了週末,他會叫上家裡人一起去。爺爺有5個子女,外孫內孫加起來11個,雖不可能每次都到齊,但他似乎很享受一大家子喝早茶的時光,所以經常“號召”大家喝早茶。

他同樣是6點去,而我們要到8點才能到。雖然這裡有我們愛吃的美味點心,但大家更想睡懶覺,就算8點到,也是被大人從床上強拉起來的。未曾想過早到的爺爺已經在那裡等了2小時了,所以每次爺爺見到我們無精打采地來,都有點生氣,說下次不給你們“霸位”了,但下次,他照樣會霸著位,繼續等我們兩個小時。

後來,有了夜茶——就是酒樓做完傳統的晚市後,還會提供像早茶那樣的服務,這時就輪到我們小孩子們高興了。但爺爺卻對夜茶不太感冒,而事實也證明夜茶沒有堅持太久,很多酒樓就不再推出了。

中考時,我考上了當時東莞最好的中學——東莞中學,爺爺特別高興,覺得這是光宗耀祖的事。雖然學校離家遠,只能寄宿,每週回一趟家,但這是我第一次離家,心裡總惦記能早點回家。

歸心似箭的我,會在每週六天剛剛亮就起程坐車回家,到了京都酒店旁邊的汽車站時才到早晨7點,想著爺爺還在京都酒店喝早茶,當時就立刻有一個好主意——給爺爺一個驚喜吧!

果然,當我出現在爺爺面前時,他高興得嘴巴都合不上,滿臉自豪地向他的老朋友介紹:“我孫女,在東莞中學上學……”

從此,我每週回去的時間越來越早了,為了不讓爺爺等太久。

就這樣過了一個學期,我慢慢適應了學校的生活,有時週末不回家,留在學校學習。那時爺爺奶奶的腿腳還算利索,一個下著小雨的週末,他們特意從寮步坐車來莞城的學校找我,當他們一早出現在我宿舍時,別提我有多驚喜了。一見面,爺爺就說:“走,我們帶你去新華大喝早茶。”

以前爺爺帶過我去舊華僑大廈(舊華大)吃過飯,那是我從未嘗過的美味。後來在旁邊又建了新華僑大廈,剛開業不久的“新華大”是一座現代風格的高樓,據說主樓高99米,共28層,非常氣派,是當時全市數一數二的高檔酒店。實際上,我和爺爺奶奶去喝早茶,當時吃了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們掛在臉上的笑容,以及我的那份興奮勁兒。

再後來,京都酒店沒了,“新華大”也關門了,爺爺因為病痛只能在家裡活動,病重時,孫輩們在床邊圍著他,握著他的手,陪他說起他帶我們吃過的美食,喝過的早茶……

如今,斯人已逝,我們家再沒有一大家子週末喝早茶的習慣,更別說早晨6點到酒樓喝早茶。但喝早茶依舊是我們嶺南最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代表食俗,酒樓會因現代人的作息時間,將早茶營業時間延續到中午,甚至14點才結束,稱為“早午茶”,點心的品種也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不僅有傳統的鳳爪、燒賣,還有養生健康的粗糧包、各種造型精緻的點心。但無論怎麼變,我仍堅定認為,喝早茶總能在時代的變遷中經歷歲月的沉澱而源遠流長,因為這種飲食習慣,融入了家人的團聚、朋友的情誼;這種飲食文化,也融入了我們嶺南人的基因,必定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多麼希望能夠穿越時空,帶爺爺喝一次現在的早茶,就像小時候他帶著我們去喝早茶一樣。

作者:

鄺敏儀:土生土長的東莞人,親歷東莞這幾十年的翻天變化。本文是作者參加公司活動有感而發的一些文字,以此紀念自己的親人。回想這個城市的過去,更加熱愛這個城市的現在和未來。

文字:記者 馮靜/整理 編輯:符德明

【來源:東莞時間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