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本文作者:

愚石

恭喜趙婷,拿下了第7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恭喜《無依之地》,拿下了最佳影片。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兩項分量吃重的大獎,再加上威尼斯最佳影片獎,長期憋屈的中國電影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隨著《無依之地》的獲獎,許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其導演趙婷身上,因為她是宋丹丹的繼女。

而我,卻被電影裡那地道的美國味吸引了,更準確地說,是折服於這個年輕的華裔導演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純粹的中西部味道。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那些廣袤無垠的沙漠,滿目蒼涼;那些一望無際的公路,在你的眼前鋪開又捲起;那些營地裡的篝火,讓人們可以暫時忘記煩惱,互相取暖;那些小酒館中的鄉村歌曲,每天都在你的收音機裡迴圈播放;甚至那一隻大野牛,就好像漫長孤單旅途中偶遇的朋友……

一切的一切,都時不時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無比親切,但,電影裡的人們,於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說熟悉,是因為,工作日的自己,也住在房車裡,因為工作地點離家遠,不想把時間花在每天的來回奔波中;而節假日時,我們也會拖上房車去旅行,也會把房車停泊在一個個營地裡。說陌生,是因為,我們的房車嶄新、整潔,影片裡的,卻是殘舊、邋遢的;就連房車營地,我們去過的,基本都是為和我們一樣的遊客服務的,無依之地裡的,好些都是季節工聚居地。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我們去過的,基本都是為和我們一樣的遊客服務的,無依之地裡的,好些都是季節工聚居地。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無依之地”,英文名稱是Nomadland,字面意思是,遊牧部落,或者,流浪之地。

這部影片改編自傑西卡·布魯德2017年的紀實文學作品《無依之地:21世紀在美國生存下去》,書中講述的,是一個特定群體的故事。這個群體,英文稱之為workampers,就像當代的“遊牧民“(nomads)。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他們,是一群上了年紀的人,四海為家,哪裡有工作,就去哪裡,這些工作的共同特點就是,繁重,薪酬也低,而且,沒有任何福利待遇。他們的全部家當,就是一輛破破爛爛的房車或廂式小貨車,和車裡零零碎碎的雜物。

車,停在營地裡,營地,也就是他們臨時的家。

而電影,相對於原著,少了一些苦澀,多了一些溫情。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雖然電影的中譯名叫“無依之地”,但在我看來,影片從頭到尾,圍繞的主題,就是“家”,每個人都會依戀的那個“家”,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影片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遺症影響下的美國。主人公弗恩的丈夫所在的石膏板產業大蕭條,2011年,礦山關閉,和中西部地區無數個因為某產業而發展起來的小鎮一樣,弗恩家所在的恩派爾鎮也失去了生命力,就連郵政編碼都被取消了。人們只能離開這個曾經安家落戶的地方。弗恩在丈夫去世、自己失業後,帶了幾件心愛的物品,駕駛著自己的小貨車,也離開了小鎮,開始了流浪生活。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第一站,她來到了聖誕季前需要僱傭大量打包裝箱工人的亞馬遜倉庫。當她和工友們在一起用餐時,其中的一位向大家展示了她佈滿全身的歌詞紋身,並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歌詞,大聲唸了出來:“家,這僅僅是一個字眼,還是你安放於心中、相攜同行的一個角落?”(Home, is it just a word? Or is it something you carry within you?)這,既是一句歌詞,也是貫穿於整部影片的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聖誕季的臨時工作結束後,弗恩有時候在國家公園做營地接待員,有時在南達科他州沃爾商店食品鋪做漢堡包,有時又在內布拉斯加州收揀甜菜根。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不穩定的生活,唯一的好處,似乎就是,她結識了許多和自己一樣,漂泊在路上的人們——當代的遊牧民(nomads)。弗恩和他們在一起,交換物品,也交換心事,聊過往的經歷,也聊將來的打算。她和他們建立友誼,也因此,遇到了遊牧生活的三個“導師”——琳達·梅、鮑勃、斯萬基。

琳達幹了一輩子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卻有一個精彩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建立一艘用太陽能維持的“地球之船”,還教會了弗恩怎麼樣高效清潔營地的男廁所;鮑勃堪稱這個群體的精神領袖,時常發表關於遊牧生活的演說;斯萬基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婦人,熱愛收藏美麗的石頭,跟弗恩描述自己這一生所到之處、所見之景時,滿滿的都是動人的回憶。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這三個人物,是原著中就有的真實人物,但趙婷將原著改編成電影時,特別塑造了弗恩這個形象。原著作者布魯德為了近距離接觸這些現代遊牧民,自己也在一輛小貨車裡住了幾個月,而趙婷,則是跟著弗恩穿州過省,也帶著我們,輾轉於遼闊的美國中西部。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弗恩,英文是Fern,本意是蕨類植物。蕨類植物,從不開花,也不結果,雖不起眼,但生存能力極強,並不需要細心呵護,甚至你的目光都不會為它們停留片刻,但,只要你願意看一眼,你就會驚訝於那靜美的生命力。失去了一生摯愛的弗恩,大部分時間,看上去都是孤獨的,但她並不需要任何憐憫或救贖,所以,當戴夫邀請她和自己一起回家時,她只說以後會去拜訪他。她也確實找機會去造訪了,然而,和戴夫一大家人在一起時,她卻感覺那般的格格不入,最終仍然落荒而逃,因為那不是她的家。

即使她自己的妹妹多莉,也無法說服她安定下來,和他們一起住。因為妹妹在城市裡的家,也不是她和丈夫生活了幾十年的小鎮上的那個“家”。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整部影片,相對於原著,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特意著墨於人物多舛的命運,但卻愈發喚起了人們的共情,無論是營地裡人們的微笑,還是弗恩恣意地仰躺在水塘中,或者和戴夫相視於嶙峋的巨石之間,又或者僅僅是那個問弗恩借煙借火的小夥子……無論生活多麼的“無依”,簡單的美好,始終存在。

當然,這還得歸功於趙婷日臻完善的導演功力。這部影片中,她和最佳搭檔、攝影師男友理查茲再度合作,成就了這一部也可以稱為風光片的電影——那些長鏡頭中的地平線,為我們呈現了一幀幀壯觀的中西部地貌景觀,但,這又不僅僅只是一部展示“美麗”的影片。每當趙婷和理查茲的鏡頭,隨著弗恩的雙眼慢慢掃過那些“無依之地”時,你完全能感受到表面的平靜之下,蘊含著的對心靈的衝擊——那些堅毅勇敢的人們,和他們正體驗著的生活。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主人公弗恩,由麥克多蒙德扮演。不得不說,這個角色彷彿是為她度身定製的。近鏡頭下的她,凌亂的短髮,更顯疲憊,眼神卻依舊清澈、堅毅,溫情、頑強並存,許多場景中,雖不發一語,甚至整個人都是靜止的,沒有任何大張大合的動作,但正如背景中那些堅硬的岩石,或肆意生長的仙人掌,遍佈在崎嶇的沙漠中,那種獨立、堅韌、孤獨,被完美詮釋,直擊人心。

影片的最後,弗恩又回到了亞馬遜的倉庫工作,意味著,她已經在路上漂泊了一年。該繼續輾轉於“無依之地”嗎?和鮑勃的對話,讓她找到了答案。弗恩質疑自己是否花了過多的時間,回憶逝去的丈夫,而鮑勃就提到了英年早逝的兒子,喪子之痛,在他幫助“遊牧部落”的一路上,得到了緩解,使他相信,自己和兒子會“在路上見到的”,並鼓勵弗恩,也終將和深愛的丈夫在路上相見的,正如,這些遊牧民們在斯萬基的追思會上,將她生前喜歡的石頭,擲入篝火中,和她道別。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這次對話,促使弗恩重返恩派爾鎮,處理了所有從前的物品,繼續上路——我們路上見。(See you down the road。)

她告別了恩派爾小鎮上那個已經凋零的“家”,或許,此去即永別,但,是否她就永遠地失去了“家”呢?我不這樣認為。相反,這裡正呼應了之前的一幕:在商店中,弗恩偶遇了自己從前的學生一家。當他們表現出對她的擔憂時,她對女孩說:“我並不是無家可歸,我只是沒有房子。”(I’m not homeless, I’m just houseless。)這句話,在我看來,正道出了“無依之地”(Nomadland)的精髓——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房子讓我們有了“家”,家,是我們內心覺得有依靠的地方,是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是我們和那個人一起度過的時光。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宋丹丹繼女趙婷獲獎的《無依之地》,與原著比哪裡更優秀

所以,即使你一直在路上,即使人們都以為你無依無靠,只要你情有所歸、心有所繫,你的家,就一直在那裡。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