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最近最火的國產劇莫過於白敬亭、趙今麥領銜主演的《開端》,開年沒多久就引爆全網,劇情跌宕起伏,主角每一次新的嘗試,都牽動著觀眾的心,因為劇情需要,也讓《卡農》繼《小白船》之後,成功加入恐怖曲子行列!

該劇改編自祈禱君的同名小說,但跟小說的兩條迴圈不同,劇版只保留了一條迴圈線;而角色和故事方面,劇版也做了一定的改動,從根本上杜絕了被劇透的可能。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開端》的故事無疑是超現實的。早在2014年的時候,網上就開始流傳廣·電的一條奇葩禁令,那就是“建國後不許成精”。

字面上是這樣寫,但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建國後不允許超現實的事情發生”,那麼《開端》作為“超現實”的作品,結局應該怎麼拍才能過審,才能讓觀眾買賬呢?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條奇葩禁令其實是網友杜撰,實際並不存在。但奇怪的是,國產影視作品都很有默契,只要故事背景涉及現代,又是超現實題材,結局都會來一個“大反轉”,告訴觀眾一切都是假的!最敷衍的做法莫過於把一切歸結於“精神病”。

這不免讓廣大觀眾擔心《開端》的結局,也會來這麼一個“玩笑”。

同類型作品在國外可以說早已經拍濫了,像經典電影《土撥鼠之日》,就屬於此類。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而《開端》的故事,是發生在公交車上的爆炸事件,主角無限迴圈,試圖在爆炸之前解救全車人,這樣的設定,難免讓觀眾想到另一部2011年的電影《原始碼》。

設定雖然相似,但是說《開端》抄襲也有點過於絕對,畢竟很多作品的都難免會存在撞梗的情況,總的故事不同就證明了清白。

恐怖襲擊事件必定會引起警方調查,但“迴圈”這種無厘頭的解釋又怎麼可能讓人信服?劇情也很好的避免了糾結於解釋上,反而是在主角調查之餘,把焦點放在公交車的其他乘客身上,要不然這劇恐怕連10集都拍不了,還會讓人覺得特別無聊。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既然提到了“抄襲”,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國產無論拍什麼,都容易讓人覺得是“抄襲”呢?

原因很簡單,上面也提到了,就是因為國外都已經“拍濫了“!

像電影《土撥鼠之日》,已經是1993年的作品,而2022年,國產作品才拍了一部同類型作品,這是否說明我們不如人家聰明呢?我覺得不然。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很多觀眾應該都能注意到,國產影視劇更多的都會選擇改編“小說”,更嚴重的是,現在依然不時的在改編金庸武俠小說。

這裡並不是說金庸的作品不好,而是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在改編武俠小說了,為何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國的編劇還是樂此不疲,除了是想吸引新生代的觀眾,更多的,我想應該是好過審吧。

有時候我會想,國內的編劇到底是“不會編“還是”不敢編“?即使是改編小說,為了過審,也要做很多取捨,很少能有什麼特別的驚喜之作出現。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每當國外有大片全世界同步上映的時候,基本天朝都會落後,早則半年,遲則一年兩年。能否引進是一個問題,引進能否過審,能保留多少內容,也是一個問題。

當一部國外影片登陸國內院線的時候,大部分觀眾可能早已透過其他途徑觀看了,這勢必導致觀眾熱情下降,從而導致票房減少。

也許大部分觀眾並不關心票房的問題,但過度保護國產影視作品,一味“排除異己“給國產作品讓路,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國產的不自信,即使那些作品最後票房不如國產,也並不代表就比國產差不是嗎?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如今網路發達,國人有機會看到國外的作品,那國外的觀眾勢必也能看到我們的作品,一直吃老本,拍著毫無新意的作品,外國人看了又會怎麼想?

我相信國內的觀眾都有基本的辨識能力,只要不是刻意獵奇,追逐錯誤價值觀的作品,即使表現手法獨特,也不至於就會讓國內觀眾受不了,說句實在的,咱中國人民的身心素質有那麼差嗎?有那麼容易受影響嗎?

所以,審查部門在審查作品的時候,應當更多地關注哪些作品適合哪些群體,給作品做分級,而不是把作品刪刪減減,最後只剩下吃剩的殘渣……

《開端》結局何去何從?是開啟國產劇新方向,還是僅僅曇花一現?

有點扯遠了。我並不知道《開端》的結局會怎麼寫,只希望不會又是一次“和諧“,國產作品應該早日跳出這個“迴圈”!

當然,無論結局如何,《開端》的質量觀眾都有目共睹,希望觀眾也能公正的對待這部作品。

最後,讓我們一起期待今晚的結局吧!

註明:以上文字內容均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