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紅豆煮酒,竟惹一季相思。

竹林七賢,不老時光中的詩酒年華。

有誰與我同坐?清風明月與我,

哦,不,還有那七個放蕩不羈的身影!

吟歌,縱酒,興起高歌,悲時號啕,

一人牽馬孤獨寥落。

——河南焦作修武 百家巖寺塔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水墨畫的山間,百家巖寺塔靜靜的矗立在那裡,寺廟裡正傳來低沉的誦經之聲。

拾階而上,在峭壁處領略劉伶醒酒臺、嵇康淬劍池、孫登長嘯臺、王烈明月泉,還有那殘碑遺瓦,頓時,濃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說起百家巖的歷史故事,當屬“竹林七賢”最為代表。

魏晉時期的山陽,即今天的焦作修武,能聚集眾多的達官賢士,與當時險惡的政治環境不無關係。

據史料記載,這些賢達多為不滿當時司馬氏族的強權統治而隱居此處。他們的領軍人物嵇康,在京城洛陽任中散大夫官位,娶曹林女兒為妻,可謂是皇親國戚,但他的俠士性格決定了他絕不與黑暗當政者同流合汙。於是,就有了隱居嵇山,另闢一種新的處世生活的選擇。

嵇康到此後,他的好友阮籍,也時常策馬從京城趕來探望。不久,嵇康結識了鄰縣河內郡懷縣(今武陟縣)的山濤、向秀。阮籍的侄子阮咸,沛國(今江蘇沛縣)的劉玲,山東臨沂的王戎或透過關係或從京城辭官陸續來到了這裡。從此,這裡就成了竹林七賢們登山賞景,飲酒作詩,議政舒煩,逍遙逗樂的愜意勝地。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物以類聚,聲鳴情合。竹林七賢個個才藝八斗,人人滿腹經綸。共同的理想抱負和遠離塵世的意念把他們聚攏在了一起。酒是他們的命,以劉玲為冠;泉水是他們的弦,以嵇康為師。

酒足神怡,席地而坐,撫琴低吟,神情自若,一首古曲《廣陵散》,醉迷竹林賢達人。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幃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傷我心。

賢士們面對黑暗統治,懷才不遇,將空有報國之心無處施展的嫉恨、鬱悶的心情傾吐無遺。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青山依舊,還有那朱染血浸的紅色懸崖,巖與崖安靜的聳立著,聆聽著千年的風雨,溝底,泉水淙淙,蒿草遍地,高高低低的石徑上踏過古今多少人的足跡?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古塔安靜的立在那裡,不言不語,

面前絕壁巍峨,山裡還飄蕩著廣陵散的古音,

風清雲朗,草木幽深,

鳥鳴清脆,連蟬音也變得清幽,

斯境斯景,忘我,無憂。

遠處,紅色佛牆綠色的琉璃瓦隱約在嵇山綠樹中。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百家巖寺塔也叫孝女塔,始建於唐代武則天(大周)垂拱二年,重建於金代,相傳唐代一位孝女為救其母在此跳崖捨身飼虎,為了紀念這位孝女,方修此塔。

古塔平面呈八角形,為九級樓閣式磚塔,塔身每層高度自下而上均勻遞減,各層簷下均為仿木斗拱裝飾,塔剎已毀,僅存剎座。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走進塔心室,內部為方形,塔內四壁上疊澀砌成八角形藻井,簷下飾磚雕斜拱。有記載1994年在塔下地宮曾發掘出石函一個,還有瓷片和鎦金泥胎佛像殘片。清代有一品大員毛昶煦在孝女塔前題詩“巍巍唐州塔,一千二百秋。孝女何處去,魂隨七賢遊”。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

斗轉星移,千年過去,百家巖還在,醒酒臺還在,綠色中,有隻鳥兒在鳴唱,清脆,悅耳。坐在一潭綠水的淬劍池邊的石塊上,水草隨著水的流動曼妙搖擺,岸邊的葦草青青,閉目,有風輕輕的從臉頰拂過,時光,是那麼無情、悠長、又寧靜。

花開花落,物是人非,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換。

那麼,找塊石階,聽風,聽禪,悟道,靜心,再陪七賢坐一會兒吧!

竹林在,《廣陵散》在,淬劍池在,明月泉水一直也在;

山風裡,那些傳說也在。

一種風流吾最愛,魏晉人物晚唐詩。

竹林七賢,古塔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