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中國自古提倡孝道,自漢朝提出以孝治國後,歷朝歷代對孝道都十分重視。

除了我們熟知的“香九齡,能溫席”,“親嘗湯藥”外,關於孝順的話題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由此可見,孝順是融入了中國人骨髓裡的文化基因。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那什麼是孝順呢?古人的孝順是“父母在,不遠遊。”

可是這樣的標準對於現代人來說,顯然有點不現實了。其實想想也是,古代交通不發達,資訊渠道單一。一次遠遊動輒上月,對於勞動力稀缺的古代家庭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而現在社會交通發達,上千公里的路程坐飛機也能在一日到達。再加上手機的普及,和家人的資訊早已不是過去人背馬馱的落後光景。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那麼現代人的孝順應該如何判斷呢?難得千年之後的我們,要從故紙堆裡尋章摘句才能找到符合孝道的標準嗎?

答案顯然不是的,事物總是在發展的。如今交通發達,大量年輕人在外闖蕩,最終希望的也不過家中父母能過得更好。所以對於傳統孝道的“父母在,不遠遊”早就已經打破,但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遊必有方”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回到我們的主題來說,今天的孝道是什麼呢?是給父母很多錢嗎?又或者是給父母聯絡最好的養老院嗎?其實老人沒想要那麼多,老人在乎的更多是陪伴和關心。

在這一點上,其實很多孩子都比大人做得好。舉個例子,在世熙傳媒的綜藝《音樂大師課》中,在第三學年有一個叫張澤禹的孩子讓人記憶猶新。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是的,沒錯。就是那個在宋亞軒之後,也從大師課進入到TF家族的張澤禹。

熟悉大師課的觀眾一定都知道張澤禹是個孝順的好孩子,節目中,他92歲的太爺爺為了支援他,和家長坐了8個小時火車才來到北京。

而張澤禹在和太爺爺一起上臺的第一件事,也不是忙於介紹表現自己。那時年僅10歲的他,上臺拿到話筒的第一件事,就是幫自己太爺爺爭取凳子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由於太爺爺年事已高,聽力下降到一定地步。每一次主持人拉家長式的提問都聽不清,每次都是張澤禹不厭其煩在耳邊翻譯。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而在談到張澤禹是怎麼照顧太爺爺時,太爺爺一臉幸福地說:“不管是吃點什麼好的,他首先送到我嘴裡來”

看看,其實老人的幸福真的很簡單。多點陪伴,多點關心,就能讓老人認可你的孝順。

現在的孩子太懂敬老了,張澤禹小細節說明很多,長大後肯定有出息

孝順其實很簡單,和張澤禹一樣,多點陪伴,多點關心!這樣孝順的孩子,以後肯定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