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意思是成敗都是由於同一個人或事物所致。那麼這個成語的由來是什麼呢?想要了解這個故事,我們不得不提到事件的主人公韓信。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被後人稱為“兵仙“。還有一個關於他的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從這幾點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才能。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秦朝末年,韓信參加反秦鬥爭,先投奔了項羽,但是不被重用。恰巧碰到劉邦的謀士張良外出訪才,張良碰到韓信後,發現了他的才能,就給他寫了一封舉薦書,讓他去找劉邦。韓信到達劉邦駐地後,經人引見給蕭何,蕭何也非常欣賞他的才能。於是多次向劉邦進言舉薦韓信,劉邦得知韓信出身低微,不肯重用。韓信看劉邦不太願意用他,於是便留詩一首,棄官而去。蕭何聽說以後,深恐失去人才,以文官之身不顧道路艱難,戴月追趕。最後終於追上韓信並將韓信勸回。這也是大家熟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經過一番波折,劉邦登臺拜將。此後,韓信暗度陳倉,平定三秦;滅魏破代,東滅趙齊,九里山十面埋伏困住霸王,逼霸王烏江自刎。為劉邦打下了大漢江山。雖然中間有一點戲說的成分,但是也與正史出入不大。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因為功績太大,韓信先後被封為齊王,楚王;也同樣因為他功績太大被劉邦忌憚,因此被降為淮陰候。被貶為淮陰候後,他深知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於是常常裝病不出。但是,君要臣死,此種禍事又怎麼能夠躲避的開呢?漢十年,呂后打算除掉韓信,又怕韓信不肯就範,於是和蕭何密謀。蕭何把韓信騙到長樂宮,命人將他捆綁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將他殺掉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關於韓信的被殺,還有一個民間流傳的版本。因為韓信的功勞太大,於是劉邦封他為” 天齊、地齊、君齊“的三齊王,並下旨“五不殺;一、見天不能殺;二、見地不能殺;三、見君不能殺;四、見光不能殺;五、見鐵不能殺”。後來,呂后和蕭何密謀,將韓信騙到長樂宮,宮內紅紗遮住天地,不見光,不見君,後用竹刀將韓信殺死。

韓信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是因為蕭何的多次保薦。但是他的死,也多為蕭何出謀所致。因此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