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有多大?

家庭關係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有多大?

社會問題就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關鍵在童年,童年的重心在家庭關係。

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反應,依據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論,童年記憶對人的心理特徵成長髮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01

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關係

現實中,絕大多數家庭主調是溫馨、健全的,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聰明、懂事的。家庭教育中,普遍認為: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肯定都愛自己的孩子。

可太多的例項告訴我們,家庭健全不等於健全的家庭關係,也不等於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在幼兒時期會需要與父母建立安全的情感依戀,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

“我現在的工作特別好,收入也很可觀,但是我的孩子還很小,就是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我該怎麼辦?”很多寶媽、寶爸會有這樣的困境。

事業發展、創業賺錢,永無止境,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只有幾年,錯過了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寶寶很小的時候,媽媽自然會全力以赴照顧孩子,爸爸同樣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做好育兒支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爸爸們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給妻子足夠的愛,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要關心和照顧妻子。

媽媽照顧孩子,爸爸關愛媽媽,這樣家庭就會形成圓滿的連結關係,而不是單向的中心關係,也避免了讓孩子覺得“我是家庭的重點”,你們都要圍著我轉,形成自我中心。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情感會發展——他會“瞄準”一個人(通常是母親),尋求情感慰藉,在得到滿足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一家人,漸漸滋生出以親族為聯結的親情。

家庭關係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有多大?

產生親情之後,又走出家門,跟小朋友融在一起,慢慢從小學到中學,建立起友情——這時候的友情往往是一生中最穩固的,他對朋友的情感依戀也達到了高峰。

當同伴發展好的時候,青春期性發育的時候,再繼續長大,他戀愛了,這時又變成一對一的情感關係了。一對一的情感穩定,就要組建家庭,家庭一形成,他再有自己孩子。

到了這個階段,人的情感會到達什麼程度呢?有上下關係,即“父母跟我”,有橫向關係,即朋友和愛人。還有向下的關係,即“父母和孩子”,這個人的情感立體,就造就了我們常說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

所以我們說的“人的成熟”即是人對人生的各種情感都具有並維持在良好的狀態。同時,

愛的關係,伴隨著責任和約束,人生之旅走向堅實。

02

人的心理發展不是坦途

人的心理發展有順序,在遇到阻滯或障礙時,表現出的問題常常有滯後性:很多心理問題發生在青少年,甚至成年。

心理的問題一定要“往前看”,提前介入和干預,我們想要讓孩子好好發展,一定要在他的嬰幼兒時期做好功課。

未成年人是被動的弱者,所有的問題與陪伴在身邊的成年人息息相關。

為人父母,首先你們給予他的生命,第二有為他提供發展的物質基礎,第三,你能決定對他照顧的程度,第四,他的個性完全很大程度是你們造就的。

有這樣一段話:胃口是喂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嘮叨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家庭關係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有多大?

03

有舍有得,方得始終

諮詢室裡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父母親很有能力,事業有成,家財不菲。在他們有一天回到家時,驀然發現兒子或女兒已經長高、長大,卻總是逃學,惹是生非,沉溺遊戲。家長開始管,卻無奈的發現根本管不了。

家庭撫養絕不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親自陪伴。

值得反思:

第一,給孩子掙錢、攢錢,不如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第二,將全部精力投身商場,不如拿出一些時間分享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04

迴歸人性教育

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中,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人性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有一個青少年失足者曾懺悔說:“人活著在於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有真情,我知道我錯了”。生命是透過愛才誕生的,人長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曾給你提供支撐?

二戰後,有位中學校長僥倖從集中營裡逃了出來,他給所有老師寫了一封信,說:我親眼見到了人類不應該見到的事情,毒氣室由專業的工程師建造,兒童由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高中生大學生槍殺焚燒,看到這些令我懷疑:教育是為了什麼?

有教育專家呼籲: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我們的努力絕不能製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和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狂。

05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很多家長經常關注的是,孩子學習分數怎麼樣,孩子上什麼學校怎麼怎麼樣,同事之間只要誰家孩子高考,就問考上沒有?考哪個學校?其實智力在一定層面上是天生的,我們只能在此基礎上添磚加瓦。

而性格是可以後天可為的:這個人可愛不可愛,能不能幫助別人,對別人是否有愛心,是否接納自我,能不能敢於承擔責任。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一個人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很善良,這種善良既救別人,也能夠成就他自己的福報。

06

尊重是人最深層的需求

保護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給孩子自主的選擇權。

很多家長從小也在被管制的環境中長大,不懂孩子也有權利,等到孩子長大叛逆,變又開始後悔,這種狀況一定跟父母的失誤有關。

一個從小沒被尊重的,沒有感受快樂的人,不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

一個沒有被親人善待過的人,怎麼會去善待別人?成年人給了他什麼,他就回報給成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