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無所達致,自然而然的存在狀態” 是道家對自在的定義。

我們以對“自在”的解讀,用平面設計及摺紙帶來的靈感,解構出我們想要的室內空間。使得室內原本方正的空間變得有趣;並在空間中運用無序的吊片在視覺中模擬自然萬物的橫看成嶺側成峰;以這種無序的狀態表達內心的自在,借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存在狀態。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意向圖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平面概念

從平面的框架來看,設計之初便拋棄了對稱、序列等慣性思維。從不規則中來探尋另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是相對自由的規則,也正是這種規則在指引方案從概念到落地。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雙“Z”造型的迎賓臺,VI設計常用的手法,“自在”的首寫字母組合,用立體構成方式呈現;牆面的轉折進退,其硬朗的線條也與其相映成趣。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沙盤區開啟二層樓板兩層挑高,相對於門廳的逼仄,十米的層高在縱向空間上有了更好的延續。不規則多邊形的空間佈局,在掩蓋一些結構問題的同時帶來更好的空間變化。模糊牆頂的關係,從頂面折下延伸到牆面的折板,會隨著視線角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構成美感。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YoKo的項鍊概念圖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裝置靈感源自YoKo的項鍊,滿足了喜愛性冷淡極簡風格的一切要求,精簡的線條、極具幾何感的起承轉合、冰冷的金屬光澤,都讓人慾罷不能,看似簡單卻能在三維空間造出不同的變化。這種可變的造型也是“自在”的一種表象。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貫穿於整個空間的折板吊片,用分解的手法,打碎、疊加、重組。創造出的不確定視覺感官,是我們用解構主義來強調對“自在”一詞的解讀;解構主義是對正統和標準批判的加以繼承,運用現代主義的手法,去顛倒、重構,從邏輯上否定傳統的基本設計原則,由此產生新的意義。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也正是這種不確定的感受讓我們確定了設計思路,最終想要的感官;在無序中去尋找一種平衡。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德里達說“解構主義並非一種在場,而是一種蹤跡。它難以被限定,無形無蹤,卻又無時無處不在”。

它反對一切封閉僵硬的體系,大力宣揚主體消散,意義延異、指向自由。換言之,它強調語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戲。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在設計中追求矛盾、殘缺、模糊、散亂、傾斜、動盪、無意義和無目的之類的感覺,在視覺上和心理上給予人強烈的衝擊和震撼。以此誇張和特殊的外形來影響人們的審美和觀念。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解構,英文叫做Deconstruction,而與之對應的一個單詞是Construction,即結構的意思。De作為字首,本身就含有否定和反動作的意思,從這就可以窺出解構和結構是對立的。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對於藝術品的呈現不難看出在雕塑、掛畫、裝置都有“折”的痕跡。原本懸空的折板,根據空間的需求單獨設計深化,既符合空間的獨特性,也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

空間趣味|解構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