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秦王府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李世民回來,大家的身家性命全部壓在這了,下一步怎麼辦。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李世民回來以後,馬上組織起能夠調動的所有軍力,立刻開始了行動。太子殿和齊王府都在太極宮的東北面,他們要進皇宮肯定是走玄武門。所以李世民決定行事的地點在太極宮北面的玄武門。埋伏地點在玄武門北面的樹林裡。秦王府上上下下所有武將盔甲整齊,刀劍出鞘,連夜藏到了樹林之中。

這件事充滿風險,如果太子今天不上朝,或者不走玄武門,天亮以後發現李世民軍隊在這埋伏,那性質就成了謀反,所有人的前途性命就交待了。何況即使太子和齊王來了,能否殺掉他們,也是一個未知數。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觀察著道路上太子和齊王來沒來。這種壓力甚至比戰場上千軍萬馬的震撼,還多了一份可怕和詭異。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正在這時,太子和齊王騎著馬從東北面走過來。他們也感覺到了氛圍不對,在玄武門外勒住了馬。史書記載二人來到了臨湖殿,“覺變”,打算往回走。這時身後出現了一支隊伍。

史書記載“世民從而呼之”,李世民慢慢跟著他們,進入範圍以後大喊一聲。沒有記載喊了什麼,但肯定是立刻宣戰的內容。類似於“擒拿反賊李建成、李元吉”之類的話。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李建成李元吉一回頭先看向東方,拂曉之下,一群黑壓壓的武士向他們走來。為首的正是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呆立,沒有反應。而齊王元吉三次搭出弓箭來射,但是弓弦就是搭不上,身經百戰的李元吉這個時候也緊張了。而且二人也覺得李世民沒有真敢殺他們。我是你大哥,我是太子,你對我下手,應該嗎?可能嗎?太子腦中充滿了無數個假設。

但是李世民是什麼人?帶著幾百人面對上萬人的軍隊都沒怕過。那麼多年的厲兵秣馬,忍氣吞聲就是為了這一刻。史書說得非常清楚,李世民毫不猶豫直接一箭射向李建成,李建成當場中箭身亡。李世民完全是搭好弓箭以後才大喊一聲。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雖然太子沒動,李元吉搭弓射李世民,可李世民卻瞄準的是太子。完全不在乎你李元吉。李世民非常清楚誰對他來說更重要。哪怕是自己身中一箭,也要先射死李建成。自己的命運,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尉遲恭率領七十騎快馬殺到,李元吉也中箭掉下馬來。就在這危急關頭李世民的馬也驚了。按道理來說不會啊,人和馬都是身經百戰的,可能是戰場都沒有這麼緊張。史書記載“逸入林下”“墜而不能起”。李元吉爬起來拿弓弦想勒死李世民,“奪弓欲扼之”。尉遲恭飛馬殺到,李元吉撒腿就跑,“敬德追射,殺之”。

短短的幾十秒內,大唐的撲朔的命運,就此確定了。有人說李世民殺兄弟不仁。如果站在李世民角度,大人物不可一日無權。這麼多年的戎馬生涯,如果不果敢,到了李建成登基以後會放過他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到那時一切就只有扼腕嘆息了。

太子和齊王被殺的訊息很快傳到了太子府和齊王府。他們迅速調動起來,為首的是翊衛車騎將軍馮力,和副手薛萬策和齊王府的謝叔芳都來不及商量,馬上帶著兩千兵馬立刻奔向玄武門。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秦王府才不到百人,加上玄武門守軍也敵不過這些精兵,立刻退回玄武門內,慌亂之中城門都關不上,多虧張公瑾身高力大,一人抓住門環關上玄武門。剛剛關上大門,身經百戰的馮立就殺到了,立刻組織軍隊開始攻玄武門。

玄武門守將敬君弘打算帶軍出去抵抗,被手下人勸住說,這時候局勢不明,看看情況再決定。可敬君弘不聽,馬上帶著人衝出去拼殺。沒有幾個回合,全部被太子府的軍隊斬殺。

這邊玄武門久攻不下,馮力分兵去攻打秦王府。秦王府能打的都被李世民帶到玄武門了,家裡全是老弱婦孺,情況萬分危急。

這時候尉遲恭果斷抽刀砍掉了太子和齊王的人頭,扔到城下給他們看。說太子和齊王已經被殺掉了,你們還打什麼?就這一聲吆喝,攻城的軍士一看,老闆都沒了,還的是打什麼鬼?打贏了能怎樣?殺了李世民嗎?真的殺了李淵能放過我們嗎?大家馬上明白了,太子齊王都沒有了,現在我們打的是誰?是未來的太子,將來的天子啊,我們就是反賊啊,自己人頭不保,家人還會受到牽連,於是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一鬨而散。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玄武門這邊已經平息了,太極殿裡的李淵和大臣還不知道呢,還在那等著開晨會呢。這件事說明李世民局勢控制得好。另外手下的人也不敢貿然去報信,局勢沒明朗之前,是太子謀反?還是秦王謀反?不敢輕易說。說不好要殺頭的。

玄武門這邊平息了以後,尉遲恭穿著沾血的盔甲去見李淵。史書記載說“泛舟於海池”。說李淵在皇宮的池塘中和大臣議事。這也很奇怪,是他召集兒子們和大臣要議事,居然跑到皇宮水池中,但是史書就是這麼記載的。尉遲恭突然一身殺氣闖進來了,把武器往地上一杵。李淵“上大驚”,問“今日亂者誰也?卿來此何為”。兩個意思,一是誰贏了,你代表誰來了。二是條件是什麼。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尉遲恭說“秦王以太子和齊王作亂,舉兵誅之”。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帶兵誅殺了。怕您受驚啊,派我來保護您。說得好呀,到位啊。這時候李淵也沒有辦法了,很明顯李世民已經成了場控了。李淵問裴寂“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沒想到今天這個事情讓我碰到了,能怎麼辦呢?

這時候蕭瑀和陳叔達說,太子和齊王本來就有謀反之心,對國家又沒有秦王那種卓越的功勳,現在秦王撥亂反正,這是大好事啊,現在您就應該名正言順地讓秦王接班,這樣局勢才能穩定。

這一段李淵問的是裴寂,回答的是蕭瑀和陳叔達。這兩人本來就是秦王府的人,李淵大概也就懂了。不僅太子要換人,我這皇帝也還是早點讓他接班吧。得,這尉遲恭就是一個殺人的氣勢進來的,文臣武將都是這個意思。李淵也是很識時務的,說“善,此吾之素心也”。太好了,我也是這麼想的,都挺好的,就這麼定了吧。李淵沒得選擇,必須退位。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尉遲恭讓李淵下令,明確地誅殺太子和齊王的餘黨,讓其餘軍隊全部聽從李世民調遣。皇門侍郎裴矩到玄武門外宣佈敕令。少數頑抗的人迅速就平定了。

事情到了這裡,就需要李世民親自來見李淵了。李世民匍匐到李淵跟前,跪在地上磕頭。這時候李淵“上撫之曰,近日以來,吾幾有投杼之惑”。機杼之惑是曾子被人懷疑殺人,母親緊張的典故。比喻對親人不放心。現在一切明朗了,你是對的,你是好的,你是爸爸的好兒子!

玄武門之變是誰在埋伏?時候怎麼給李淵交代?太子子嗣怎麼處理?

這時李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就像吃奶的孩子,在李淵懷裡一邊喊一邊哭,而且是“久之”。這個行為不能簡單理解為作秀,個人認為這裡面的東西五味雜陳。有這麼多年的委屈,也有今天的擔驚受怕,有成功之後的一抒胸懷,最後還有畢竟是親兄弟的手足之情。這些所有的情緒混雜在一起,所以“號慟久之”。

痛心的李世民並沒有停止殺戮的步伐,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訊、汝南王李承明、鋸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夜、漁陽王李承鸞、晉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有些剛剛成年,有的還是幼兒,一個不留。有人說李世民殘忍,換個角度來講,如果今天是他失敗了,他的子嗣恐怕也是同樣的命運。權利爭奪的失敗方留下子嗣,以後起了刀兵,禍害的是百姓。如果慘案必須要發生,就停留在皇室家族中。兩權相害取其輕。是不仁,也是仁慈。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