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我們常說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影像大概是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可像《高山下的花環》這種後無來者的國產佳片豆瓣評分人數也不過3萬。

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1979年,作家李存葆作為戰地記者隨隊奔赴越南,見證了無以計數的前赴後繼、精忠報國,歷時3年完成了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並榮立三等功。

他說“我之前發表了很多作品,卻深感不安和慚愧,我沒有勇氣重讀一遍,因為我知道這些作品沒有反映出戰爭中的動人情景,原因何在?我反覆思考,認識到描寫戰鬥過程過多,缺少揭示人類心靈的東西,而這正是感人力量的源泉,為此我想要創作一部能深刻展示英雄人物心靈的作品,它便是《高山下的花環》”。

1982年,李存葆在《十月》叢書發表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後,社會反響強烈,好評如潮,緊接著被改編成話劇、戲曲、評書、連環畫、電視劇。

電影自然不會缺席,這個時候著名導演謝晉對作品原創的高度重視打動了李存葆的心。

謝晉導演之所以看中這部作品,是因為李存葆寫得太感人了,以至於每讀一遍,就哭一次。在請李存葆擔任編劇的同時,謝晉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著名作家編劇李準,讓李準和李存葆共同來擔任該片編劇,兩人先後奔赴雲南老山前線和山東沂蒙山體驗真實的戰爭和老區人民的現實生活。

電影在1984年公映時,感動了億萬萬中華兒女。

第二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該片共奪得了8項大獎。

1985年11月7日,《高山下的花環》易名為《衛國軍魂》在香港上映,又引起了轟動,上映14天票房就達346萬港幣,這是30多年來大陸電影在香港上映的票房最好成績之一。

這部電影被很多人稱讚為“中國最偉大的戰爭片”,但是電影裡卻並沒有太多刻畫戰爭場面的鏡頭,謝晉把鏡頭重點放在了最平凡的戰士身上,老百姓身上。

每個戰士身後,都連著一個家,且絕大多數都是貧窮的家。可也就是這些貧寒的家庭,為保衛祖國奉獻出了兒女,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樑。

整部《高山下的花環》不僅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更大膽反映很多現實問題,這也大大提升了本片的品質內涵。

比如,趙蒙生那樣的官二代,和靳開來這樣的平民子弟兵之間的對立;在越南陣地上,發現了大量的中國援助物資;

最後小北京犧牲,主要因為幾發十年動亂時期生產的炮彈是臭彈,等等。

在風格和尺度上,《高山下的花環》都是相當大膽和超前的。

這樣的《高山下的花環》,正是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主角梁三喜是片中九連的連長,來自沂蒙老區,待人和善,深受士兵們愛戴。

他喜接到回家探親的通知,但由於等待從城市裡來的新指導員趙蒙生,推遲了自己的探親假。

下放到連部的趙蒙生,只是想借用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回到城市。所以無心工作,只是想各種辦法離開軍隊,因此同連裡同志的關係糟糕。梁三喜因為擔心趙蒙生,一再推遲了自己的假期,這尤其引起了排長靳開來的不滿。

靳開來,無論從語言還是身形來說,都是一個“粗”人。

一身蠻力還特別喜歡“發牢騷”,對看不慣的事情當場就說出來,絲毫不會拐彎抹角。

但是他身上的“優秀射手”四個字已經說明他的業務能力相當優秀。

戰爭開始前他被破格提拔我為副連長,他是這麼說的:“戰前送了一個送死官。”

敢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提拔的,恐怕到現在也沒幾個人吧?

聽到指導員的母親在搞不正之風時,他勃然大怒:“那老孃們敢在部隊上前線時把她兒子調回去,看我不自費告狀到北京,我就不是靳開來!”

而他與連長之間那種深厚的戰友兄弟情也格外令人感動。

“喝了這杯酒,咱們烈士陵園見”如此深具人性力量的電影語言,也只有在謝晉的電影裡才能看到。

後來靳開來犧牲了,卻以違反紀律為由,不予戰功,也道出了社會中最為複雜的一面。

戰爭開始的時候,梁三喜所在9連被選為尖刀連,執行帶兵突進的任務。作為連長,他還主動承擔突擊隊長重任,始終走在危險的最前沿。

在全連戰士都孤立趙蒙生的時候,只有他站在趙蒙生身邊保護他,開導他:“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你們都湧到部隊裡來,現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腦袋要回大城市”。“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梁三喜犧牲後留下620元的單是電影的最高潮,也是導演的聚焦點,發人深省,感天動地。這是一種重諾守信的品格,這是中國的傳統精神。

有人說後面略顯拖沓,可以刪去20分鐘。

我覺得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往往是越平凡的細節越能打動人心。大部分電影到英雄英勇就義的時候就戛然而止,只留下一座座萬丈光芒的豐碑,雖然耀眼,但是有讓人感到遙遠。但是謝晉導演還留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描述戰後的情況。

梁三喜的母親和妻子最後一次來部隊領取烈士遺物時,送行晚宴上,軍長讓戰士特別交代炊事班,

“要按接待中央慰問團的規格辦”

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這是戰友之間最樸素的情感,也是對英雄最誠摯的敬意。

最讓人感動的是,梁三喜一家人的愛國品質。

梁三喜在連隊,家裡只有一個老母親和剛結婚的老婆韓玉秀,犧牲時老婆才給他生了個女兒。在這之前,因為父親生病,家裡花了不少錢,為此梁三喜欠了戰友620元錢。

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這620元都是梁三喜一百幾十的和多位戰友借的,清晰的記了一張賬單,還在臨戰前的家信中,交代老婆賣掉家裡一頭豬,再加上550元的撫卹金,一起還賬。

人死,賬不能死。

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為了省錢,婆媳兩人帶著才滿月的孩子,下了火車後,就一步步走到了部隊。

人格如此偉大的一家人,帶給觀眾的不只是感動,還有無上的敬意!

謝晉導演說:梁三喜這一家的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靈魂,民族的倫理。

英雄死了,我們歌頌他,可是他活下來的家人卻是一輩子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兒子,最愛的丈夫,最愛的父親。每一天,每一年,這一個個失去了頂樑柱的家庭都獨自苦苦支撐……

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電影的主旋律味道和諷刺意義兼具。既譜寫了一曲悲壯的烈士輓歌,也諷刺了硝煙時代乃至今時今日依舊殘存的不正風氣。我一直覺得,電影有呈現的義務。

呈現,不一定是為了批判,而是為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建議重映!在36年前,我們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

我們這個社會發展了,也病了。人們浮躁了,忘記了過去,只以自身享樂和經濟利益為唯一指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力所能及的,我們可以關注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多一些善意,少一點戾氣。丈夫許國,實為幸事。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不說讓人人去做大英雄,至少不只是關注小我,或是貪圖享樂,就已經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