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文/李娜

十二年後重溫《奮鬥》,依然覺得魔幻,且驚訝。

一群年輕人,大學畢業進入社會,開始與真實的生活短兵交接,在迷霧森林般的都市裡跌跌撞撞。天真的理想在現實的人生面前,不斷破碎,坍塌,然後得到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在生活的一地雞毛裡,撿拾起那些碎片,小心翼翼地拼貼與重建。

令我驚訝的是,短短十來年,時代好像全變了。如今這部劇,覺得很魔幻,因為那時候的年輕人像年輕人,他們天真,迷惘,冒傻氣,到處瀰漫著荷爾蒙噴發的味道。他們可以在有男女朋友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對別的異性心動;可以因為愛一個人,放棄出國留學;也可以稀裡糊塗就結了個婚……

他們被允許探索,試錯,也犯錯。他們心裡有一團火,眼睛裡有光,哪怕現實混沌灰暗,他們不喪。

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十多年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看這部劇,印象最深也特別不解的一幕是:

陸濤掙了2000萬,在城中優越地段買了一套帶樓梯有巨大落地窗的豪宅,做為給夏琳的驚喜帶她去看房子,夏琳不但不開心,反而向陸濤提出分手了。

陸濤不明白為什麼,年少的我也不明白。如今用中年人的心境去看,雖然覺得遺憾,卻也理解了夏琳的選擇。

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愛情,

很多時候是在尋找同類

《呼嘯山莊》裡有一句話,“He is more myself than I am”,愛情,很多時候就是在尋找同類。

陸濤和夏琳,電光火石,相遇的剎那,就像從茫茫人海里認出了彼此。他們是在彼此身上看到了最真實的自我,驕傲的,迷惘的,不可一世,卻又敏感脆弱。

相識的最初,陸濤有個白富美女友米萊。他稀裡糊塗地談著戀愛,理所當然地“仇富”,帶著一群哥們聚會狂歡,讓富家女買單,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他不會愛上米萊,他生來不是富人,雖然他後來接近過富人,住豪宅,買單不用再看價籤。但他永遠不會真正理解富家女的內心世界,她對他來說是陌生的,有距離感的;這陌生和距離不會因為她的愛慕而消散,中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幕那叫萬水千山。

夏琳和陸濤,家境相當,都是漂亮,聰明,心氣高,驕傲的人。我小時候也不信“門當戶對”這種鬼話的,現在我全信了,不是世俗的原因,而是隻有成長環境相近的人,才會真正彼此理解和共情。

那時候夏琳也有個男朋友,追米萊沒追到,被夏琳收了,她是抱著“有個司機接送也不錯”的態度。那時的編劇真敢寫,夏琳和陸濤,都有點自私,不純粹,不“道德”,可夏琳為了陸濤,連法國都不去了,學設計的夢想也放下了,傻傻地信仰愛情,選擇了兩個人一起奮鬥,不害怕被辜負。

我為什麼現在看這部劇格外唏噓,因為現在的人,不敢相信愛,不敢交付自己,也容不得半點瑕疵和失控。

我們看似更精明瞭,其實活得更緊了。不自信,焦慮,患得患失,失去了對生活的感知力和活在當下的能力;自顧不暇的當代人,愛情成了最大的奢侈品。

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奮鬥很苦,

她離開不是因為愛不在了,

而是愛人如鏡,

她把自己弄丟了。

雖然從天而降了一個富爸爸,但這部劇也沒有刻意美化奮鬥的苦。

陸濤在追求夢想的金光大道上一路狂奔的時候,夏琳承受著劈頭蓋臉而來的一個個現實責難。她的夢想是做設計師,可是找第一份設計工作,就被陰陽怪氣的男同事嚇個半死。放棄專業,曲線救國,去夜總會走秀被性騷擾,然後又跑去經紀公司做藝人宣傳,再輾轉進入廣告圈。

夏琳的每一次職業上的挫折和變動,都是赤裸裸,血淋淋,和現實生活的短兵交接,是“祛魅”的過程,是從天之嬌女被打回原形的過程。

隔著一段距離回望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年輕時那些奮鬥的苦,不是物質上的,小心謹慎地算著錢過日子,租蟑螂亂串的房子,搭公交乘地鐵通勤……不是的,20幾歲年輕的時候,其實最不怕的就是物質上的苦,最怕的是失去希望。

信念,理想,希望,被現實一點點磨得鏽跡斑斑;日復一日的侵蝕,摧毀,坍塌,才是最痛苦的部分。

夏琳為愛出走,愛從來不是萬能的解藥。

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在一個人理順自己之前,基本實現自我之前,愛情有時候很殘酷,它像一面鏡子,更加照出你的失敗與不堪。

陸濤的成功,也讓夏琳在他面前越來越迷失自我,沒有安全感。因為她想象的人生不是這樣的,至少是舉案齊眉,齊頭並進的。他走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遠,她把自己弄丟了。

以中年人的心境來看,安穩和圓滿當然是好的。可走過一段長路之後,我發現安穩和圓滿,是要建立在自我實現基礎上的,那是一個人的根系。

不然你還是會不安,還是會不甘,越幸福就會越自我懷疑。每個人都在低頭撿六便士,可你是抬頭看月亮的人啊。

重溫《奮鬥》:為什麼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我愛你,

我更愛我自己。

閃光的物質,安穩的世俗,

都沒有自我實現來得更珍貴。

夏琳離開了。

她說,如果我想要的是錢,大房子,我早就有了。你關心過我嗎,你現在和俱樂部那些男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她又開始學法語了,要去巴黎學服裝設計,去接近自己閃閃發光的夢想。

這才是青春啊。雖然前路漫漫,動盪不安,但你不準備向這個世界妥協。想起《慾望都市》裡,50歲的薩曼莎發現自己和小男友在一起失去了自我之後,果斷地離開,她說,“我愛你,但我更愛我自己。”

閃光物質,世俗安穩,都沒有自我實現來得更珍貴。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奮鬥》傳遞的價值觀是很先鋒的。在十二年前,多數女孩子還活在嫁個有錢人的夢幻泡泡裡時,它冷眼旁觀著,無情戳穿著,告訴那些驕傲的女生,你的夢想最珍貴。

可能這也是我什麼,隔著十幾年光陰,我看這部劇更加理解和感動的原因。它肯定奮鬥的意義,頌揚了愛情的美好,也沒有迴避人性的複雜,自我實現的珍貴。

...END

★作者:李娜,座標北京,一個水瓶座文藝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