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牌匾拆除後,為何卻不換了?

大明門於明永樂十八年建成,也就是現在北京皇城正南門,此門只有在國家大典的時候才開啟,平常並不開通。後來,大明門也成為了一種象徵,成為了國門。所以清兵入關以後,為了向外傳達“明朝的覆滅”的訊息,就迫不及待的把大明門改成了大清門。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牌匾拆除後,為何卻不換了?

這個國門格外的引人注目。李自成攻下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以後,也是迫不及待的想把“國門”給改了。於是,李自成特意讓人做一塊牌匾,結果人家牌匾還沒有做成,他就已經逃跑出了北京城,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牌匾拆除後,為何卻不換了?

一直到了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後。孫中山認為在這個創造歷史的時刻,更應該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於是,就命人把牌匾拿下來。然而,當牌匾拆除後,孫中山為何卻不換了呢?

原來,大清門的牌匾是用石頭製作成的,牌匾又比較大。一時之間,這種牌匾不好找,也不好做。因此,孫中山本想把牌匾拿下來,在背面刻字。然而,當人把牌匾拆除後,卻發現牌匾背面竟然刻著大明門三個大字。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牌匾拆除後,為何卻不換了?

原來,當年清兵入關後,也是找不到合適的牌匾。於是就在牌匾的背面刻上了大清門。既然牌匾的兩面都已經刻了字,自當不能再用了。後來,孫中山讓人重新找了一個木製的牌面,寫上了中華門三個字就掛了上去。而之前的牌匾被保護了起來,如今一直放置在首都博物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