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心衰總反覆,原因竟是太愛喝湯

80 歲的文娭毑有著多年的冠心病病史,也多次因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心力衰竭表現住院治療。這不,最近老太太的心衰又發作了,在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病科十三病室住院治療。

可入院後經過積極藥物治療以及減少飲水量等干預措施,文娭毑的下肢水腫仍未消退,氣喘也反覆發作。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主管醫師透過仔細觀察文娭毑的飲食習慣,發現老人非常喜愛喝湯,子女也認為燉湯營養,於是今天雞湯、明天魚湯,每天都為老人準備滿滿一大罐。文娭毑更是不遺餘力,每次都喝個精光。

醫生告訴文娭毑:“ 您雖然喝得水不多,但是每天喝這麼多湯也是攝入了大量液體,這才導致您的心衰反覆發作!”

老年病科十三病室副主任李瑋介紹,心力衰竭是由於任何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損的一組複雜性臨床綜合徵,為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和終末階段。

由於心臟射血能力下降,回血能力也相應下降,導致機體的水分難以回到心臟,形成肺淤血引起氣促和乏力(活動耐量受限),以及體迴圈淤血引起肢體水腫。

因此,除了規律藥物治療外,心衰患者還需要加強自我監測,進行長期液體管理。

“ 原來心衰老不好,是湯喝多了!看來這湯也不能隨意喝呀。” 經過飲食結構的調整,文娭毑的下肢水腫消了,氣也不喘了,病情趨於穩定。

李瑋介紹,心衰患者必須進行液體管理,並長期進行監測。記錄每天所有液體的入量,包括水、菜湯以及水果等所有含水分食物,和每天以尿液為主的液體出量。

“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錄每天的體重,一般是早餐前,穿相同的衣服稱重。” 李瑋解釋,一般情況下,心衰患者 24 小時的液體總入量須控制在 1500 毫升以下,尿量維持在 1500 毫升 / 天以上。如果心衰處於穩定期,無水腫出現,可維持每天出入量平衡,體重基本穩定;如果出現活動後氣促、下肢水腫等心衰發作跡象,最好採取負平衡管理,即每天出量比入量多 500-1000 毫升;如果體重增加超過 0。5 千克 / 天,特別是在 1-3 天內體重增加超過 2 千克,即提示有明顯液體瀦留,這也是心衰發作的先兆,需要更加嚴格控制液體攝入,並及時就醫,降低心衰急性發作的風險。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陽毅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