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建國以後,我國政府曾經組織專家

對故宮進行修復工作

,這一修復,

竟然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負責修復的專家在拿起損壞的地磚後,竟然連連搖頭感嘆:

“朱棣太狠了!”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這塊地磚難道有什麼異樣嗎?當年朱棣又做了什麼呢?

人人皆知紫禁城是歷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不過有幾人知道,紫禁城其實是朱棣修建的呢?

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宮殿70餘座,房屋足足有9千多間。

很多人對故宮的大小沒有什麼概念,但是看到這組數字就能想象得出來,當年建造故宮時究竟是多大工程量。

朱棣坐上皇位以後,有了要遷都北京的想法

,於是他開始在全國各地召集建築專家、能工巧匠等。

1406年,紫禁城正式開始動工,前後大約歷時14年的時間

,第二年,朱棣正式遷都到北京,從此,這裡就成了後代皇帝的政治中心。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都城在南京,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時也是在南京發家的,

那麼朱棣為什麼捨棄南京城,轉而遷都北京呢?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當時朱棣在做燕王時,

他的據點就是在北京

,那時候還叫北平,回到自己的老家,自然是皇位坐得更穩。

第二個原因就是北京的地理位置特殊,這裡能夠抵抗蒙古人的南侵,還能更好地經營東北地區。

不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棣的皇位來的不是那麼名正言順,他考慮到世人多他多有爭議,害怕南京城已經有二話。

種種原因之下,朱棣決定遷都北京。

紫禁城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建築,在修建的時候自然也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那麼你知道它為什麼叫紫禁城嗎?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這個地方代表的是天人、天命所歸。

所以就有了紫禁城這個名字。

紫禁城在建造過程中,朱棣為了讓紫禁城看起來更為奢華,不僅所有的材料用的都是頂級的,

還命人去全國各地尋找珍稀楠木

楠木多長在奇山峻嶺上,很多人進山尋找,最後卻命喪懸崖,當時的文人多感嘆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足以可見當時為了尋找楠木,沒少勞民傷財。

當然了,對於朱棣來說,整個紫禁城除了要修建得賞心悅目之外,

其安全問題也要重視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當年朱棣發起靖難之役的時候,自己能夠成功打進南京城,

就是因為南京城的城牆沒什麼機關,堅硬程度也不足以抵抗外敵。

所以朱棣為了避免自己日後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在紫禁城的安全方面就格外注重。

大清滅亡之時,馮玉祥帶兵攻入了紫禁城,遭遇動亂後,紫禁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直到建國以後,國家派出了很多專家對我國的文化瑰寶進行修復,

因為專家拿起了一塊損壞的地磚,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故宮的地磚稱之為“金磚”

,但是這裡的“金磚”並不是用金子製作的意思,而是指因為這種材質的磚斷之無孔,

敲擊聲會發出如金屬般的聲音

而得名。

另一方面,因為這種磚造價昂貴,有

“一塊金磚價值80萬兩”

的說法,真要說它是“金磚”也無可厚非。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這種磚叫做“御窯金磚”,當時修建皇宮的工程部在選擇地磚材料時沒少下功夫,選了很多樣品,朱棣都不滿意。

直到陸慕磚窯製作出來的樣品送到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一眼就相中了,當即就敲定了使用這種磚,從此以後陸慕磚窯就開始專門為皇家提供金磚。

這種金磚之所以昂貴,是因為製作材料要求高,製作過程複雜,並且每一塊金磚都是純手工製作。

一批金磚的製作週期非常長,根據相關資料記載,

一個製作週期少則130天,多則要720天。

一批金磚製作完成後,並不是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金磚昂貴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是因為成功率極低。

一塊金磚成功的標準是

“敲之有聲,斷之無孔”

,而在抽檢的過程中,如果有6塊磚達不到標準,那麼這一批金磚就會宣告作廢。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要說為什麼御窯金磚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它的用材比較別出心裁。

一塊金磚的製作過程分為8個步驟,從打洞取土開始,到燒製完成,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大意。在這其中,

選取燒磚用的土質,以及窰水的選取至關重要。

由於陸慕在蘇州,位於太湖之畔,所以這裡的土質就格外特殊,不僅土質細膩,並且含有大量的膠狀物體,可塑性強,不易損壞,做出來的磚更加堅硬。

選土的第一步是先去除表土

,要選那種細膩、無任何雜質的黃色泥土,這種泥土粘性較強,選好後將土放在陰涼處。

放置足夠的時間後,風、雨等因素就會讓土的團粒結構被破壞,這樣的泥土沒有硬塊,質地更細膩,粘性更強。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其次,放置窰水的過程也是個功夫活。

在燒製的過程中,燒爐是全封閉的狀態,

窰水要從爐頂持續放水

,只要水流速度做到一致、不間斷的標準,燒紅的磚就會呈現出青黑色。

一旦節奏打亂,或者出現漏水的情況,那麼金磚就會出現色澤不一,甚至成塊、白斑的情況,那麼就會成為次品,甚至報廢。

等到燒紙完成以後,還有人工去打磨,最後才會出現在紫禁城中。

在《吳門補乘》中有記載,

“陸墓窯戶如鱗,鑿土燒磚,終歲不絕”

,這個場景就足以說明當時的工程量是極其龐大的。

整個紫禁城的地面足足用了幾十萬塊御窯金磚

,並且在鋪設的過程中,磚塊之間都是用蛋清與糯米黏連的,其中耗費的人力、財力,長年累月下來已經數不勝數。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整個紫禁城中都用這種御用的金磚,因為是給皇家用的建築物,使用世上最好的材料也是理所當然,那麼專家為什麼在看到金磚依舊大感意外呢?

很多人都以為,一個正常的房子,水泥地打好以後就可以鋪磚了,然而故宮的地板卻令人震驚。

因為金磚的下面還是金磚,在故宮的地底下,採用了“橫七豎八”的結構,

也就是橫排鋪7層,豎排鋪8層,加起來一共有15層!

金磚原本就足夠牢固了,哪怕是皇宮,多鋪兩三層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棣為什麼要鋪15層呢?難道是他燒包嗎?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朱棣的這一做法,自然是有他的原因。

當年朱棣發起靖難之役的時候,他能成功打進南京城的一大原因

就是在城牆底下打洞、挖地道。

所以朱棣自然是要防止這種事情再發生。

之所以金磚的檢修標磚是“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就是要從根本上扼殺挖地道的可能性。

首先,金磚就根本挖不動,即使挖動了,因為敲擊的時候有聲響,所以挖地道的工作從根本上就不能進行。

並且由於金磚足足鋪了15層,想挖通地道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當然了,光是耗費人力物力算不上可怕,更加可怕的是

,每一塊地磚上都印製了從製作者到搬運者、到管理者的姓名。

除了名字,製作時間、監管的官員、從知府到保甲,只要經手人都要刻上印鑑。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一旦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能夠及時找到負責人並且追責,

輕則抄家,重則流放或砍頭。

另一方面,這樣做的好處還能防止官員發生貪腐的情況,一旦每個工程各行都精確到了個人,偷工減料的情況就幾乎不會發生了。

龐大的紫禁城能夠花費30萬人力,耗費14年的時間完成

,足以可見朱棣對皇宮的建造是十分上心的。

另外,相傳紫禁城的房間有9999間半,之所以不到一萬間,是為了不僭越天道。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因為傳說上天的宮闕有一萬間,朱棣的皇位原本就來路不怎麼正,於是為了不有違天道,就特意將故宮設定成不滿一萬間。

如今,紫禁城成為我國的文化瑰寶,人們發現的故宮的秘密之後,無不嘆息朱棣太過心狠,能讓每塊地磚的製作者都能精確到個人,足以可見那個年代肯定不敢出現“泡沫工程”了。

在新中國剛成立時修復紫禁城過後,

政府又在1990年後又替換了很多金磚

,現在故宮的地板上鋪設的金磚大部分都是現代的工藝製作的。

其質量更好,更穩定,並且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成功率提高。

如今,製作御用金磚的蘇州陸慕已經不在了

,但是在蘇州還有金磚博物館

,裡面還有詳細的製作過程。

故宮的地板壞了,專家進行修復時,才知道朱棣有多狠心

不得不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時時刻刻都無不讓人感嘆,老祖宗的智慧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