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是“儒”的初創始者嗎?

提起儒學,知道的都會想到孔子,認為儒學的創始人是孔夫子。

孔子立志傳播,發揚光大周禮而滋滋不倦,周遊列國,說服諸侯行周禮教化,最終不成,晚年倦怠於此,歸於教育而置名望所歸。被後來學子尊奉為儒學始祖!

我不想妄加評論,但就其先前的“儒學”含義與此的區別,說說自己的觀點。

《說文解字》中對此的解讀:儒,形聲字,柔也。朮士之稱。從人,需聲。“儒”的本義為春秋時期從巫丶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併為貴族服務的方術之士。

引申特指儒學,儒家,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創立的學派。

…………

何為引申特指?認可的人多了,無需特別註明。

從《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儒術”先早於孔子創立的儒學;且是出自於巫、史、祝、卜等方術中的“柔軟”之術。

從古至今,字形上“儒”字也沒有變化。這樣就可以從字型結構上探討一下!

下面的觀點及部分內容皆參考,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張立鴻老師的《彭祖與老子》論文。

儒字的字形結構,是由“人,需”組成,人需要的是什麼東西呢?是“雨而”,所以“雨而”二字構成了“需”的字形,而“人需”又構成了“儒”的字形。

這就是中國象形文字的由來,就像“地”是“土也”一樣,那麼`人′需要“雨”幹什麼用呢?是澆灌眾生,即雨的下霝和下霖。下霝是雨灌澆動物,雨灌澆植物叫下霖,雨的下霝和下霖是眾生維持生命所必需要的。

對於人來說,就是解決“眾人”的`飲食問題′,`霝'字下面的三個口字代表“眾人”。因為一人為`人′,兩人為`從′,三人成`眾'。三人三張口,三人成眾則是“眾人之口”了。

解決人的飲食問題,需要雨的下霝,而人要使雨下霝,就必須具有一定的法術和功力。所以,使雨下霝以解決人類生活需要的“儒”,就必是具有法朮和功力的術士“巫″。

法術和功力的訓練,就是術士所煉的功,就是古代的“導引丶吐吶丶行氣”等可以使人“柔軟”的功夫,如老子道德經中的“摶氣至柔能嬰兒乎”的技術。

習煉此技術的術士⺀巫″,可以使雨下霝,以解決人類生存的需要,所以被稱為“儒”,“儒”字的字形結構就揭示了以上的含義,才是“儒學”的真正含義!

《漢書。司馬相如傳》有“有道術者皆為儒”的話,而《周禮。太宰》則有“儒,諸侯有道術以教人者”的記載,提出了成為“儒”的三個條件:一諸侯,二有道術,三教人。

此三個條件者,彭祖都符合,彭祖是封國諸侯;彭祖是巫彭世家,有道,有朮,有學。是“導引之士,養形之人”,摶氣至柔的術士,是能使雨下霝的大伽。

《神仙傳》中的“殷王傳彭祖之道,屢欲秘之”證明了彭祖傳授教人的真實性。

而孔子呢!三個條件他又符合哪個?一,孔子不是諸侯;二,孔子沒有道術;只有教人,孔子符合。

如此“儒家”開祖不應是孔夫子,而是彭祖!!

孔夫子並無自創,而是後來學子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