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一位衣衫襤褸、雙目失明的老人站在繁華的大街上乞討,他的身旁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過往的行人很多,但人們只是掃了一眼木牌上的字就匆匆離去。

一位路過的詩人看到這種情形,便走上前來,悄悄將木牌上的字改成了“春天來了,可是我卻看不見它”。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與之前的無人問津相比,現在很多路人都停下來向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僅僅是幾個字的變化,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溝通效果。前者讓路人無感,後者卻能讓路人產生共情,乞討結果如此迥然不同也就不令人驚訝了。

好的溝通能力勝過千軍萬馬。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說過,如果溝通能力是一件商品的話,自己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它。

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面上有關溝通能力的書籍也比比皆是。今天我要介紹的是一本再版了11次的堪比專業教科書的溝通力經典書籍,它是由威廉J瑟勒、瑪麗莎L貝爾和約瑟夫P梅澤三位溝通學資深教授共同撰寫的《溝通力(原書第11版):高效人際關係的構建和維護》。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這本書系統全面地梳理了有關溝通的方方面面的知識,涵蓋了溝通的基本常識、公眾溝通、不同場景下的溝通策略等。全書脈絡清晰,內容詳實,且在不斷與時俱進,被100多所知名高校視為溝通力指南。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書中的部分精華。

01

重要的不是說了什麼,而是感知到什麼

你是什麼樣,世界就是什麼樣。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視角去解讀外面的世界,這種解讀的準確與否將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溝通效果。書中將選擇、分析和解讀資訊的過程稱之為感知,並指出

感知是溝通的核心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這同樣適用於溝通,溝通的90%是由你的感知以及以此為前提和基礎所採取的溝通策略決定的。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所以,重要的不是說了什麼,而是你感知到什麼。

王陽明說:“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

萬物只有被感知到了,才是真的存在。在與別人進行溝通時,我們要儘可能地讓對方去感知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說自話。

就像文章一開始說的乞討老人,當路人感知不到他的不幸時,沒有人會同情和施捨他,這是一種無效溝通。但是,當詩人改變了木牌上的文字,路人卻能夠強烈地感知到雙目失明的老人無法看見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美好春天卻只能面對一片漆黑的那份痛苦,進而對他生出同情之心,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溝通的目的才能實現。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其實,木牌上的文字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可是人們感知到的東西卻是天差地別,是什麼造成了感知的差異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下。

02

感知有偏差,因人而異,因境而遷

我們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這個世界的,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感知到的世界。對於同一件事,每個人感知到的東西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就像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樣

影響人們感知差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感知定式、歸因錯誤、生理特徵、心理狀態、文化背景、性別、媒體等。下面,我們主要來看一下感知定式和歸因錯誤這兩個因素。

感知定式說的是人們基於過往的經驗先入為主地去看待一個人或者一件事,卻忽略了他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從而導致感知出現偏差。在現實生活中,感知定式的例子不勝列舉,比如,給男性和女性貼的一些固有標籤、地域黑、以貌取人等。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

歸因錯誤說的人們常常將別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卻忽略了他所處情境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感知出現錯誤。歸因錯誤類似於我們常說的對人不對事,經常將別人的錯誤歸結於他們就是“那種人”,比如,上司指責你不努力工作導致業績不好,同事認為你笨所以工作做得慢等,都屬於歸因錯誤。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感知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人而異,因境而遷。同樣的一段話,經不同的耳入不同的心,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意思;同樣的一段話,由不同的人來說,在不同的情景下說,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03

提升感知的準確性,實現同頻溝通

受到感知差異性的影響,溝通中經常出現雞同鴨講、自說自話等情況,這種單方面輸出的無效溝通沒有任何意義。

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同頻溝通,只有當溝通雙方在同一個頻道進行交流時,溝通才會有反饋,甚至能夠碰撞出火花,實現溝通效用最大化

要想實現同頻溝通,我們就要克服感知差異性的影響,提升感知的準確性。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感知帶著濃烈的個人主觀色彩,它是片面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意識不到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有了這個基本認知之後,在與別人溝通時,我們就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落入感知定式、歸因錯誤等陷阱。在對別人的行為作出判斷之前,我們要儘可能多地搜尋相關資訊,多方位地驗證自己的判斷,透過不斷地反思逐步提升自己感知的準確性。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其次,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找到他所在的頻道,去感知他的感知。

我們要根據溝通物件的身份、關注點、利益訴求等的不同因人而異地進行溝通,比如,上層領導在與部門經理和一線員工進行溝通時,就要基於對方的經驗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用對方能夠聽得懂的語言進行交流。

最後,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聲音,求同存異。

每個人看問題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每種看法都有獨到之處,沒有高下之分。在溝通中,我們不要追求完全的一致,要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寫在最後

蕭伯納說:“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在現實生活中,90%的溝通都是單方面自我感覺良好的無效溝通,根本就沒有找準對方的頻率。這就像使用調頻收音機,當找不到正確的頻率時,你是無法收聽節目的。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溝通者,你就要先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多視角地去觀察這個世界,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感知和思考問題,找到對方所在的頻道。

原來,90%的溝通都輸在了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溝通力(原書第11版)》全書長達465頁,涵蓋知識面廣且深,是一部良心之作。書中介紹的知識實用且可操作,並在每章都設定了“聯絡日常生活”、 “交際與成功”等板塊,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如果你對溝通力感興趣,不妨讀一下這本百科全書式的溝通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