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泥“欺負”→“KO”泥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如今啥樣了?

被泥“欺負”→“KO”泥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如今啥樣了?

△ 朝氣蓬勃的鄆城南湖 樊海波 攝

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推出融媒體產品——“喜迎二十大,委員說變化”,徵集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57條短影片。57位全國政協委員傾力而為,透過短影片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家鄉發生的變化。該產品於3月4日至3月10日上線,期間使用者訪問量約6700萬,助力值近2億。

如今,活動已告一段落,回憶起這場活動,再次說起春風拂過的家鄉,委員們依然興致勃勃、愛心滿滿。

被泥“欺負”→“KO”泥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如今啥樣了?

全國政協委員 樊慶斌

全國兩會前,當我收到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喜迎二十大,委員說變化”的H5短影片徵集活動邀請時,我腦海中就已浮現家鄉鄆城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鄆城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平原,北臨黃河,是一個四季分明的縣城,春冬季乾燥多風,夏秋季多雨溼潤。

10年前乃至更久以前,鄆城綠色植物稀少且無水泥路和柏油馬路,只要下雨,道路便會被泥水覆蓋,老百姓常常因交通不便被困家中,雨停後也還需一段時間等待黃泥水乾涸才能出行。在那時,連腳踏車都要和泥路一塊兒“欺負”人,根本沒法兒出門幹活兒。

黨的十八大以來,鄆城開始在村與村之間鋪設地下管道,興修水泥路,水有地兒“走了”,也就不會常與人“碰面”。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水泥路與柏油馬路修好了,鄆城的經濟發展水平也跟著穩步攀升。老百姓們喜歡在週末或節假日開著自家的電瓶車或小轎車往返城市與鄉村之間,甚至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開始紛紛返鄉工作。大家享受著現代文明融進田野的芬芳,這種無形的滋養已在鄆城人心中無限蔓延。

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鄆城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發展全域旅遊的號召,著力打造水滸文化旅遊,建成了國家AAAA級景區、水滸好漢城和各福裡步行街。鄆城宋江武校的學生也走上了“雙奧”舞臺。從北京2008年奧運會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學生們都參與了開閉幕式表演,宋江武校也為“雙奧”從願景到現實作出了相應的貢獻,這也充分體現了鄆城武術之鄉、好漢之城、情義之地的誘人魅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精神文明需求也不斷提升,旅遊業在這座小城生根發芽,很多旅客在不同的季節來到鄆城,感受鄆城水滸文化的魅力。

這就是鄆城的變化,10年前鄆城只是山東省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在黨的領導下,現已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旅遊強縣,榮膺“中國好漢之鄉”稱號。每到花開季節、豐收季節,我都想感嘆,鄉村的變化實在太讓人感動了!

(作者系山東鄆城宋江武校校長

作者:

國政協委員 樊慶斌

整理:

陳姝延

版面編輯:

徐金玉

新媒體編輯:薛婧

【來源:人民政協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