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南席鎮教門莊村是一個回族漢族混居聚集村,村子的起源要追溯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那時有村民遷居至此,取名辛莊。清初年間,村民又遷居村南崗上,由於回民佔多數且信奉伊斯蘭教,最終改名教門莊村。

許多長葛人熟悉這個村,可能是因為他們村居住著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或許是由於他們村有遠近有名的醬牛肉,或是吃過那家比臉還要大的馬家燒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村還藏著一“民間博物館”。

“不喜歡吃、不喜歡穿、不喜歡車,但看到老物件就走不動。”“民間博物館”建造者馬永輝說,“這裡近千件老物件是我用十幾年時間‘淘’來的,我的初衷是想打造一座自己想要的的文化殿堂。”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馬永輝是開飯店的,這間兩層的房屋是他在飯店隔壁開的收藏館。2019年,他在自家飯店隔壁找了幾間房子,經過簡單裝修,將多年來的收藏品搬了進來。他說他打算起名叫“民俗紅色文化館”,過段時間會掛上牌子。

10幾年收集近千件老物件,“三顧茅廬”買抗美援朝軍功章,80多歲老軍人被感動後免費相贈

走進馬永輝的收藏館,就能看到兩邊玻璃展櫃裡及外面羅列的收藏品,這裡有光緒年間的房契、地契和賣身契,清代刺繡、煙具、寶寶立桶等老物件。這些“古物”安靜地躺在那裡,彷彿在訴說著那個年代……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這些藏品主要分為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紅色文化三大類,我收集比較多的是紅色文化藏品。”馬永輝說,我更喜歡收藏的紅色文化藏品,大概是小時候受我爺爺影響,一直有這樣的情懷和愛好吧。

馬永輝的爺爺是20世紀50年代的軍人,後來退伍回了家。1988年馬永輝出生後便跟著爺爺長大,長到五六歲時,爺爺開始跟他講自己當兵的故事,講述那個年代,講從前的戰爭和歷史,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愛國主義和紅色文化在馬永輝的心裡紮了根。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那時候爺爺還會把他收藏的錢幣、銀元等物件給我玩,我對這些東西愛不釋手,後來家裡看我對這些東西特別喜歡,長大一些後,爺爺奶奶就把家裡收藏的玉蟬、瑪瑙等東西給我讓我收藏。”馬永輝一邊回憶一邊走到展櫃前,指著裡面的一些物件說,“這個手錶也是爺爺給我的,老上海牌手錶,旁邊還有他當年的黨員證等物品。”

長期的耳濡目染,馬永輝愛上了歷史,也喜歡上了收藏。他和妻子馬敏從小就認識,更是同學。在妻子看來,馬永輝上學時候就和別人不一樣,比如大家放學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枚銅錢,所有人都不當回事,只有他開心得像撿到寶貝一樣撿回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離開學校後,馬永輝就跟隨開飯店的父親一起經營飯店。2008年,馬永輝和馬敏結了婚,結婚後馬永輝開始到處尋找老物件。

在飯店工作之餘,他就會騎著車在村子裡轉悠,遇到村裡蓋房子的,他會去房子廢墟里翻,撿回來一些磚花、木樑,也會經常找村裡老人請教,看誰家有年代久遠的老物件就去買回來。

隔壁村有十幾家收樹的農戶,馬永輝找到他們,託他們在走街串巷收樹時,如果遇到老物件就給他帶回來。一來二去,方圓幾里的村民都知道馬永輝的愛好了,許多收廢品的也會幫他留意哪裡有老物件。

“收樹的經常會去外地,有時候會去山西,你看到的一些老物件就是他們給我帶回來的。”馬永輝說。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靠著一邊撿、一邊買、一邊問,馬永輝收藏館不斷“壯大”。幾年前,村裡有人告訴他,在離村子30公里有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具體哪個村不記得,當時我就和朋友開車過去找到那位老人,想買他的軍功章。”馬永輝說。

和一開始想的一樣,老人直接拒絕了。馬永輝深知,這麼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誰都不會輕易給別人。“怎麼說呢,老人一輩子也沒成家,一個人生活,沒有孩子,他也知道這東西不會往下傳了。後來我又跑了兩趟,我說我也不是賣的,就是想買回來珍藏,想做一個展館,給現在的孩子們講述歷史文化,也算是一個傳承。”馬永輝說,老人後來被他的想法和真誠感動,最後免費贈予了他。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每一個藏品背後都有它的一些故事,更有馬永輝在找到它們時所經歷的曲折過程,上門買物件被人拒絕、下雨天被人趕出來、遭到冷言冷語等情況一開始也經常發生,但每一次碰壁都沒有令他退縮。他有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著每一個買來的藏品的資訊,年代、名字、用途、何時找到、什麼途徑得來等資訊全部記錄在冊。這一堅持,到如今就是12年。

“我會經常給孩子們講當年的歷史,給他們看這些藏品,能讓他們更加真實地去體會那個年代,銘記歷史。”

“其實我一開始搞收藏是有私心的,因為我想讓我的孩子多去了解一些歷史。”談起這些年的收藏路,馬永輝說。

馬永輝的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5歲,或許是想讓孩子像自己小時候一樣,除課本里學到的歷史知識外,還能去親自感受和了解真實的歷史。於是他更多收集的藏品為紅色藏品,有文史資料、文書檔案、書報刊、連環畫、字畫、塑像、徽章、擺件、宣傳畫、電影畫報等。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展櫃裡有一大塊兒區域展示著二戰時期的有關物品,有當時日本侵華戰爭時的戰事報道、畫冊和照片,有戰爭時湧現的革命烈士事蹟材料,也有戰爭時用過的物件。“我會經常給孩子們講當年的歷史,給他們看這些藏品,能讓他們更加真實地去體會那個年代,銘記歷史。”馬永輝說。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2019年收藏館建成之後,馬永輝會在經營飯店同時,推薦客人們來隔壁參觀,也和對面的學校一同組織學生們集體來參觀,自己在一旁會當講解員,為大家一一講解每個收藏品背後的歷史故事。遇到飯店忙的時候,馬永輝的父親馬文才會代替他來為參觀者講解。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比起一開始的強烈反對,父親馬文才是這幾年才開始轉變的。

剛結婚的前兩年,馬永輝揹著全家偷偷買老物件,因為那時候全家都不支援他做這件事。於是他私底下託人買,或者自己偷偷去尋找,買回來之後藏在老家和許昌的兩所房子裡。“一開始我根本不知道,有一次我去許昌房子那兒才發現,當時氣死我了。”父親馬文才說,那時候我一氣之下斷了他的經濟來源,怕他有了錢又去買。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可是這並沒有阻擋住馬永輝的熱愛,他依舊到處去尋找老物件。馬文才因為生氣,那兩年父子倆很少說話,就這樣僵持著。

慢慢地,家裡人看馬永輝是真的喜歡這些東西,僵持不過,也慢慢接受了。老父親不善言辭,從反對到支援也沒有明確去說,而是用實際行動去表明他同意了兒子的行為。“那時我爸開始託他朋友幫我找老物件,他不說,但我知道他已經默許並且開始支援我了。”馬永輝說,“現在家裡都很支援,我媽和妻子會幫忙打掃收藏館,我爸也會幫忙去給別人講解。”

“雖然他的這些東西我都不懂,但人總要有個愛好,他喜歡就行了。”妻子馬敏說,“結婚12年了,他每天除了忙飯店外,就是鼓搗這些東西,有時候都覺得他‘走火入魔’了,晚上做夢說夢話講的都是這些。”

“不喜歡吃、不喜歡穿、不喜歡車,但看見老物件就走不動!”一開始買到假藏品,夜裡偷偷哭,後來開始發奮學習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收藏館二樓擺放著幾張雕花床,還有一些老桌椅、茶壺、唱片機以及走街串巷的老物件,馬永輝對這些個個如數家珍。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馬永輝一邊介紹,一邊還會演示這些東西怎麼用。他說他在閒暇之餘會在自己的抖音平臺發小影片介紹這些收藏品,為更形象真實地反映當時的年代,也為自己好玩,馬永輝會穿上那個年代的衣服,拿著這些老行當,去還原曾經的場景,親自去演示這東西的用途。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二樓還有一個房間專門擺放著“80後”和“90後”的“記憶”。頭花、蝴蝶夾子、鬱美淨、汽水、存錢罐等小物件琳琅滿目,作為“80後”,馬永輝這些物品有著深刻的記憶,他走街串巷時就把這些小物品收集了起來。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一邊參觀一邊驚歎,小編問道:“這些東西你都是咋找到的?太神奇了!”

馬永輝說,這十幾年的收藏之路走得並不順暢,許多都是村裡各家各戶找來的,有的是拆老房子時撿的,還有託人從全國各地買來的,這些年來來回回也花了不少錢。尤其是剛入行時不懂,買到假藏品,白白損失了一筆錢。

“記得那時候被騙了,我晚上回來躺床上哭,哭完決定學習相關知識。於是我買書並從網上查,以及加入一些收藏的圈子,找專家請教。”馬永輝說,那時候除了每天在飯店做飯,一有空閒就研究學習如何鑑定藏品、如何打造紅色文化館,晚上總是學習到半夜。

長葛一村“藏”一“民間博物館”!清朝房契、玉蟬、瑪瑙……近千件

2019年,馬永輝的藏品已多達六七百件,他開始著手打造收藏館。為飯店和收藏館兩邊兼顧,他在飯店的隔壁找了幾間屋子,簡單裝修後把部分藏品搬了過來。由於是個人愛好,一開始很少有人知道這事,後來馬永輝在自己的快手和抖音賬號宣傳發布藏品,平時也會主動和飯店的客人及村裡鄉親介紹藏館。

慢慢地,收藏館的參觀者多了起來,許多人從外地慕名而來參觀,小小的“民間博物館”逐漸有了人氣。

“很多人出高價買我的東西,我都不賣。我不喜歡吃、不喜歡穿、也不喜歡車,但看見老物件就走不動。接下來我打算申報研學教育基地,讓這個收藏館發揮它應有的意義和作用。”馬永輝說。

出品今日長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