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你知道柬埔寨的傳統婚禮,是由男方“出嫁”到女方家去嗎?

柬埔寨的新郎在結婚當天只需走進新娘家中,參加女方負責舉行的全部婚禮儀式,等到三天婚禮結束之後,還要在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日,幫岳家工作以做回報。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柬埔寨傳統婚禮,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個奇特的習俗,有一說因為柬埔寨早先是母系社會,所以婚禮表現了女方,其實這個習俗源自柬埔寨的立國傳說,也就是扶南國“王子遇見公主”的一則故事。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柬埔寨皇家劇團,也把這段傳說排演成他們一出精彩的舞蹈大劇“Preah Thong and Neang Neak”。

根據我國《梁書》記載:

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灣中,去日南可七千裡,在林邑(越南順化)西南三千餘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廣十里,西北流,東入於海。其國輪廣三千餘里,土地洿下而平博。。。。。

換句話說,大約在1世紀至6世紀期間,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有一個扶南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包含了今天的柬埔寨、寮國南部、越南南部、泰國南部,這樣的範圍顯示扶南國是古代的一個沿海發展政權。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扶南”這個名稱來自華人向該處人民探詢稱呼,在古高棉語中的意思是“山嶽”,可是湄公河下游哪有高山峻嶺?因此後世由扶南對音推論,其政權中心可能在今天的巴南( Banam )附近。

扶南國從何而來呢?

考古學家從出土證據,推論公元4世紀,就有人類定居在湄公河三角洲,所以學者研究認為大洋洲南島移民混合當地孟族、佔族的高棉人,逐漸形成一系列群聚的部落,爾後出現的扶南國即是一個領導眾部族的主要政權。

扶南國屬於南亞文化圈的一員,受到印度文化影響極深,他們的文字、信仰、物產、建築、風俗習慣,包括立國傳說都跟印度有關。不過,扶南國並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後人研究柬埔寨的這一段空白歷史,還要藉助中國的史籍記載。

柬埔寨歷史源自扶南國,可惜自身沒有留下記錄和遺蹟,下圖為吳哥窟古蹟: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有關扶南國的神話傳說,在時間和世事的變化下,出現了不太一樣的版本。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古老相傳的版本之間有怎樣的差異?

版本一:高棉浪漫版

一位印度王子 Preah Thong ,在夢中被告知乘船航行到東方的黃金之地,將會在那裡建立一個偉大的王國。於是他航行了許多天後,來到一個形似島嶼之處Kok Thlok ,看見人們在月光下從水面浮現,男人們在沙灘上玩著摔角、練著劍術,女人則彈奏樂器,唱著好聽的歌。

其中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吸引王子上前請問芳名,原來她是龍公主Neang Neak 。按照國法規定,與皇室成員交談要被斬首,王子立刻報稱自己是外來王儲,並以甜言蜜語向公主表達愛意。公主芳心暗許,便帶王子去見龍王,他們舉行了三天的婚禮,後來一起統治國家。

版本二:印度傳奇版

一位名叫Kaundinya的印度婆羅門,受到神諭啟示,跨海前往那迦國(Naga),起初與該國公主Soma在河上交戰,擊敗了公主軍隊,也愛上了公主,兩人於是共組家庭。

新娘父親送給公主的嫁妝,就是喝了小島周圍的水,露出柬埔寨的山頭和土地來,讓兩人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坎布加(Kambuja ),就是柬埔寨的出源。

這個版本要特別說明幾點:

1。 王子來到的那迦國( Naga),這個字在印度教神話裡是指半人半蛇的種族,它們是水域的保護神。從扶南國都臨河靠海,河流蜿蜒如蛇,難怪引用印度神話的國度來比擬。吳哥古蹟“空中宮殿”就被傳說是國王與蛇女共宿的廟堂。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扶南國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立國傳說也跟印度有關。

2。 公主的嫁妝代表了繼承權,那迦國可能只是一個大型部落據地,新娘父親喝水露出山頭和土地,或許正是表示新國家由南邊的平原低地,向有山脈的西北部拓展領域。

3。 傳說公主由蛇幻化成人,王子抓住她的尾巴才得以進入水中王國,所以傳統的柬埔寨婚禮,新郎進門前會先從新娘那裡收到一些蛇皮。而在進行婚禮儀式中,新郎將新娘的圍巾戴在肩膀上(象徵蛇新娘的尾巴),而且他們要以順時針方向繞圓圈三次,代表他們進入那迦王國。

4。 印度列國時代有一甘菩遮國(又譯劍浮沙 Kamboja ),統治者是軍事貴族,善於作戰,有學者認為柬埔寨開國神話的男主角混填可能來自該國,因為扶南國梵語名稱接近甘菩遮國名,高棉人也被稱為 Khmer 。

版本三:中國史記版

《吳時外國傳》曰:

扶南之先,女人為主,名柳葉。有橫跌國人(也有說徼國),字混填,好事神,一心不懈,神感至意。夜夢之賜神弓一張,教載賈人舶入海,混填入廟神樹下得弓,便載大船入海,神迴風令入扶南,柳葉初欲劫取之,混填舉神弓而射焉,貫船通度,柳葉懼伏,混填因王扶南。

先要說明的是,早在《吳歷》和《三國志》裡就收錄了“扶南國”的介紹,收錄來源是三國時代東吳官員朱應、康泰所寫的《扶南異物志》和《吳時外國傳》,可惜這些古代南海最早的地誌專書都已佚失,只有部分內容散見於後來的《南齊書》、《梁書》、《晉書》和《南史》。

從中國版,可以看出跟印度版、高棉版的差異,雖然少了浪漫和傳奇的色彩,仍然保有部分神話傳說,但是核心事實一致,那便是扶南國是一個外來和本地的文化結合,也代表了一種聯合政權。

扶南國曾經遣使到東吳

,第一次是在225年時,第二次是在 244年,孫權隨後也派兩名官員朱應、康泰回訪,才有了扶南國的相關歷史文字記錄。東吳與扶南互遣使節來往,可以說是中國與南亞最早的官方外交。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為什麼扶南國會遣使東吳呢?

關鍵就是商貿。

首先來看,《吳時外國傳》中提到的混填來自印度,能夠跨越孟加拉灣到達扶南國境,顯然印度和扶南之間已有交通往來。《梁書》也記載了扶南國西邊屬地頓遜,是東西交會的貿易市場,有印度人五百家,婆羅門教徒千餘人,由此不難明白扶南國印度化的原因。

考古學者在扶南國的海港喔沃(cEo)遺址,挖出中亞、印度和中國等地的商品,證明了扶南國曾是一個依賴海上貿易的國家,甚至鑄造發行自己的貨幣進行買賣。也有西方專家根據挖出2世紀的羅馬金幣研判,扶南可能是從東地中海航行到今天泰國灣的終點站。

根據《漢書 · 地理志》也有記載,

西漢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廣西經越南沿海西行,遠達印度、斯里蘭卡。所以扶南國的產物,也被髮掘出現在廣西。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扶南遣使東吳獻上禮物琉璃,但扶南並不產琉璃,琉璃出自西域,三國時有大月氏商人帶到洛陽販售;再看扶南國王派親信出使天竺(印度),天竺王回贈四匹月氏馬。這都說明當時中亞和南亞之間已有貿易。

再根據《吳時外國傳》指出,古時往來東西海舶,有中國舶、天竺舶、波斯舶,東吳大使康泰看到扶南船舶與其他不同,頭尾似魚,“皆以鐵鑷露裝”,大者載百人。可見扶南已有加工金屬的技術,並具有導航技能。

最饒富趣味的是,扶南使者回國時,天竺王派了陳、宋兩名使者隨行,奇怪的是來時走水路,回程刻意走陸路,結果花了四倍時間才返抵扶南,也才促成天竺使者和東吳使者在扶南會上一面,使得東吳使者瞭解扶南與天竺的關係密切。

天竺派出的使者,可能為了沿路勘查城鎮據點,才舍水路回訪扶南。而東吳使者寫下的《吳時外國傳》,除了扶南還有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諸多地點,東吳使者並沒有親自去過所有地方,他們聽聞商人使者的經歷所撰,證實了民間商貿存在官府所知之外。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反過來問,當時是三國時代,扶南為何只遣使訪東吳?

原來吳國據地相當於長江以南及交州全境,交州就是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北、中一帶。交州太守士燮在位時,曾送兒子去吳國當人質,所以雙方相安無事。士燮去世之後,其子想要叛東吳自立,孫權便派大將呂岱領軍三千渡海進擊,一舉平定亂事,呂岱也成了交州刺史。

由於南海諸國,大抵在交州南邊及西南大海洲上,呂岱擔任交州刺史期間,多次派人到鄰近的國家去“南宣國化”,使扶南、林邑(越南占城) 、堂明(古寮國)等國紛紛遣使至吳朝貢,開啟了中國和南海諸國的官方往來。

從柬埔寨“男方出嫁女方”的傳統婚禮,說一段東吳雄風

扶南雖曾一度成為海上貿易大國,可是當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崛起,中國和他國紛紛調整了海上貿易路線,扶南國便逐漸衰微,終於在550年被其屬國——真臘國併吞取代。

有關扶南國的起源,雖然沒有留下記錄,然而寄寓在柬埔寨傳統婚禮的習俗儀式,也是一種文字之外的延續記憶,只是在時代潮流衝擊下,已經開始產生變化,就不知還能儲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