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沉寂已有一段時間了,這幾天,泉州地面又有撤縣改區的最新訊息,這種訊息,時不時會出來一下,讓人有些又驚又喜。這兩則來自統計局的訊息,本身並無多少新意。不過,類似這樣的訊息背後,至少表明,關乎大泉州長遠發展的撤縣改區,至少已經引起了部分泉州重要人士的關注,並採取了行動,一起來看下吧。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的確,泉州現有的發展格局,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縣域發展格局,很難進行大的城市規劃。無法整體性推進,對於一個城市的長期發展,不利影響往往是致命的。

眾所周知,市弱而縣強,是泉州目前典型的城市基本特徵。這一基本特徵,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縣域經濟崛起中逐步形成的。晉江、南安、石獅、惠安、安溪等強縣,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其中,晉江還躋身全國前十。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令人遺憾的是,就在縣域崛起的這一過程中,泉州市區的鯉城、豐澤和洛江,卻並未同步崛起,無法跟上上述幾個強縣的發展步伐。我們看到,在全國、全省多個縣區競爭力中,泉州現有的這幾個區,要麼是排名榜上無名,要麼就是靠後。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總之是,“老牛拉不動大車”,“兒富嫌父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實中,誰有錢誰往往就有話語權。因此,就經濟層面看,泉州上述縣域諸強,對泉州市區的認同感,普遍不強。這個,就是經濟領域的地域“鴻溝”。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談到地域鴻溝,應該能記起去年安海灣跨海大橋改名一事。去年6月,泉州市高速公路建設將東石至石井跨海灣橋樑正式命名為“成功大橋”。該命名,就引起了安海與東石兩地的命名爭議。這一事件,其實從側面凸顯了泉州各地的地域觀念十分強烈。不要說認同大泉州,就是兩個不同的鄉鎮之間,也存在巨大的地域認同差異。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談到地域鴻溝,一位泉州的企業家朋友說起了他小時候的往事,他說,改革開放之前,泉州地面的鄉村,特別流行械鬥。當時械鬥,儘管源於村與村之間的利益糾紛。但是爭強好勝、誰也不服誰的泉州人的普遍的性格特徵,恐怕也是這種地域觀念背後的原因之一。

在泉州以外的人際交往中,很多來自泉州縣域的人,被問及哪裡人時,往往傾向於說自己是晉江人、石獅人、南安人、安溪人等,很少回答說自己是泉州人。我想,從全省、甚至全國看,很少有泉州這樣低認同感的城市。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因此,泉州撤縣改區這件事,儘管是地方考慮的大事。但是,民間層面要達成共識,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事得有人去做,工作也得有人去推動。今年1月16日泉州市代表大會上釋出的工作報告中,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部分,明確提出了“對接落實全省‘兩極兩帶三軸六灣區’戰略格局,站位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下決心調整行政區劃。

“誰也不服誰”的城市認同感,泉州撤縣改區背後隱藏地域鴻溝!

既然已下了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到兩年時間內,對於泉州來說,實現撤縣改區,是可以期待的。目前,省內漳州、三明這樣的三線、四線城市都已順利實現撤縣改區,條件更優越、對撤縣改區需求更迫切的泉州,沒有理由做不到。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對此,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於泉州“撤縣改區”對城市的發展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原文:泉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