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作為皇帝,宋仁宗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朝野的關注,他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被記錄在官方的史書上。皇帝遇刺絕對市震驚朝野的大事,如果市皇帝和皇后同時遇刺那絕對能震驚天下。宋仁宗和曹皇后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而且發生在曹皇后的坤寧宮中。可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居然被宋仁宗壓了下來,而朝廷中也處理得虎頭蛇尾,史書上也記錄得糊里糊塗,讓後人感到疑惑不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次刺殺的幕後主謀到底是誰?為什麼宋仁宗和朝廷達成都一致將其壓下,連史書都沒有詳細記載?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以常理而論,皇帝遇刺這樣的重大案件必需查得一清二楚,而且所有相關聯的人和家族都會被大批的株連。從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記載來看,絕大多數皇帝遇刺案都是殺得人頭滾滾,天下震動。然而宋仁宗遇刺案卻被反常地處置,這非常不符合常理,很明顯裡面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個事情發生在慶曆八年,當時宋仁宗在曹皇后的坤寧宮過夜,所以這個案子也叫坤寧宮事變。當晚睡到半夜的時候,宋仁宗被爭吵聲音驚心,看到窗外有火光晃動,而且傳來的聲音中驚慌夾雜著慘叫。隨後宋仁宗找來身邊的太監詢問,太監以處罰宮女造成騷亂來搪塞,謊言卻被曹皇后當場戳破。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曹皇后唯恐發生叛亂,又擔心外面的侍衛無法控制局面,便安排宋仁宗躲到內室之中。她讓坤寧宮的太監和宮女堵死各個大門和出口,並讓他們備水防止刺客縱火。曹皇后向太監和宮女下發重賞,只要他們在刺客進門後拼死一博,便能加官進爵。後來侍衛長王中正帶兵趕到,用箭射殺了三個叛亂的宮廷侍衛,只有一人逃脫。這個案子發生後朝野震動,但對外卻宣稱四個醉酒侍衛誤闖入坤寧宮,才引發了坤寧宮事變。這四個侍衛來自於崇政殿,分別是顏秀、郭逵、孫利、王勝,其中王勝趁亂逃走。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這個案子非常蹊蹺。四個崇政殿的侍衛闖入坤寧宮後,周圍的侍衛並沒有反應,顯然是有人故意調走了侍衛,那麼這肯定不是四個侍衛臨時起意。當時宋朝宮廷執勤的禁軍有五個指揮,每個指揮六百人,一共上千人。坤寧宮作為皇后起居住所,是僅次於皇帝的崇政殿的第二大建築,周圍侍衛防範嚴密,怎麼可能讓四個醉酒侍衛輕鬆的闖入?而這四個人闖入後和坤寧宮的太監宮女發生衝突,以至於有慘叫傳出,坤寧宮侍衛為什麼沒有出現?在平亂過程中,首先到場的不是侍衛長王中正,而是張貴妃和她的太監宮女,這更不可思議了。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宋仁宗在曹皇后處過夜,難道侍衛長王中正不該在坤寧宮周圍警戒麼?為什麼坤寧宮內都打成一片了,他卻毫無聲息。為何直到張貴妃帶人闖入坤寧宮的範圍救駕,王中正才姍姍來遲?而張貴妃又如何得知坤寧宮發生事變,又為何趕到的這麼及時?這些疑問在史書上都沒有解釋,因此被後世很多學者質疑。

除此之外,在案件處理過程中也留下了不少疑點,史書上沒有任何解釋。當時宋仁宗要求搜查逃走的王勝,並讓侍衛們留活口。然而負責管理侍衛的內副都知宦官楊懷敏在北樓找到王勝後卻將其亂刀砍死,引發皇宮內外的議論,被認為是有殺人滅口的嫌疑。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事後也有朝中大臣提出懷疑,御史侍御史宋禧便要求追究負責皇宮事務的皇城司官員,包括領皇城司楊景宗、入內副都知宦官楊懷敏、入內副都知鄭保吉。然而這個事情被宋仁宗強行壓下,只是將這三人貶官外放,其中楊懷敏繼續留在皇城司。然後御史中丞魚周詢感覺事態怪異,聯合御史臺官員多次上書要求嚴查,目標指向具有殺人滅口嫌疑的楊懷敏,但都被宋仁宗拒絕。但御史何郯堅持將三人處死論罪時,宋仁宗卻丟擲了張貴妃救駕有功的論調,還提議給張貴妃晉級封賞。要知道張貴妃若再升級就是皇后了,這讓曹皇后如何處之?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宋仁宗奇葩的建議居然在朝中受到支援,當時的宰相樞密使夏竦不但維護楊懷敏,而且提出給予張貴妃的禮儀和待遇等同於皇后。於是圍繞著張貴妃的晉升和楊懷敏的罪名,朝中兩派大臣發生論戰。先是翰林學士張方平跳出來反駁夏竦的提議,然後是諫官王贄支援夏竦,並認為皇后在事發當晚表現過於鎮定,被懷疑是幕後主使。然後事情就變了味了,從宋仁宗遇刺案的討論,變成了是否廢后的討論。察覺到事情可能是針對曹皇后發起的陰謀,御史何郯再次上書反駁,又引發了一輪政治風波了,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有歷史學者認為這是由樞密使夏竦和宦官楊懷敏發起的,針對曹皇后的陰謀事件,其目的是為宋仁宗廢后製造理由。前文講過,宋仁宗本來是無意立曹皇后的,是在當時的北黨領袖呂夷簡、蔡齊等人的脅迫下進行的。宋仁宗對這段婚姻本來是強烈反對的,但他剛剛親政,又廢除了郭皇后,需要北黨官員在政治上的支援,所以才咬牙忍受了這段婚姻。可宋仁宗對曹皇后一直不好,連最基礎的信任都沒有,兩夫婦過得貌合神離。後來張貴妃被宋仁宗看中,成了最為寵愛的嬪妃,一步步的升級到貴妃的高位,甚至在待遇上與曹皇后看齊。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張貴妃受寵後多次挑戰曹皇后在後宮的地位,雖然曹皇后以國家法度應對,使其沒能成功,但也在朝廷內外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宋仁宗本人一直有把張貴妃扶正的意思,而曹皇后就成了巨大的障礙。可是曹皇后生活嚴謹,做事完全符合國家法度,朝中又有北黨官員作為支援,宋仁宗沒有辦法第二次廢后。

而張貴妃祖上是吳人,吳越國併入北宋時,才舉家遷往河南。因此從政治派系上看,她的家族與南黨走得比較近,受到不少南黨官員的支援。夏竦作為南黨領袖,操作廢後的議題,將曹皇后拉下馬,再將張貴妃扶上皇后寶座。這對南黨來說是最大的利好,也是對北黨最大的打擊,同時也符合宋仁宗的想法。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這種說法從當時的政治態勢而言是有道理的,但要說夏竦和楊懷敏能主導這個事情,顯然是不可能的。能夠在宋朝皇宮中偽造刺殺皇帝事件,並將髒水潑到皇后身上,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即便夏竦是權傾朝野的樞密使,但在皇宮中也是非常受限。實際上這個事件的佈置,無論如何都躲不開領皇城司的楊景宗。楊景宗作為皇城司的第一負責人,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皇帝的安全。宋仁宗遇刺案,楊景宗只是被貶官外放,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而且宋朝的皇城司還承擔著類似明朝錦衣衛密探的工作,有怎麼可能讓人從容佈置這種假的刺殺案?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這個案子之所以在坤寧宮發生,要麼是躲開了楊景宗的視線,要麼就是楊景宗故意視而不見。從後來宋仁宗的處置看,很顯然楊景宗和楊懷敏一樣,他們都是知情者。而能讓楊景宗知情不報的,除了宋仁宗沒有第二人。楊景宗雖然不是什麼名臣大將,卻是宋仁宗的心腹之一。楊景宗的堂姐是宋真宗的楊妃,宋仁宗的楊太后,是將宋仁宗養育長大的“小娘娘”。楊太后臨終前將弟弟交給宋仁宗,所以宋仁宗對楊景宗都多有照顧。雖然楊景宗沒什麼才能,但官運亨通,死後還被追贈為太尉,可見他與宋仁宗關係的密切。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綜上所述,這是宋仁宗親自佈置的,針對曹皇后的一次政治攻勢,目的是逼曹皇后退位,改立張貴妃為皇后。不論是夏竦、楊懷敏、還是楊景宗、王中正,都是宋仁宗一手安排的。也正是如此,事發初期坤寧宮侍衛毫無動靜,貼身守衛的王中正也姍姍來遲。張貴妃之所以能及時趕到,很顯然是提前的安排,否則她一弱女子敢往亂軍中出入?可因為曹皇后的應對正確,完全讓宋仁宗找不到理由。而朝中張方平等北黨大臣要求徹查案子,卻讓宋仁宗趕到非常尷尬。於是才有了王中正和楊懷敏殺人滅口,宋仁宗強行壓下查案的御史宋禧。

大爭之宋(石山)宋仁宗與曹皇后在坤寧宮遇刺,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宋仁宗將涉案人員從輕處置,以護駕有功為由提升張貴妃,並把槍口對準了曹皇后,這本身是提前佈置好的套路。但御史何郯及時發現了風向不對,把查案的事情擱置下來,使得這個震動朝野的案子最終不了了之。這個案子最終的處置誰都不敢把謎底解開,但南北兩黨的要員心中都有了數。這種事情揭開就是醜聞,不但對兩黨不利,對宋仁宗的名聲也是重大汙點。所以最後在官方史料上,這個嚴重的皇帝遇刺案才被模模糊糊地糊弄過去。由此可見宋仁宗也是戲精一枚,也有其腹黑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