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美味——刀板香

刀板香的來歷:

徽州刀板香的名稱由來與績溪一位歷史名人相關,他就是兵部尚書胡宗憲(戚繼光耳熟能詳,他因南征倭寇所帶的戚家軍而聞名,胡宗憲當時是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戚繼光是他麾下的一名將軍。從參將一直做到總兵,但一直是胡的部下),相傳胡宗憲返績溪龍川時,路過歙縣問政山拜訪恩師,為款待愛徒,師母將家中醃製的醃豬肉平鋪于山筍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撈起切成薄片,與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憲吃後,味口大開,命名此菜為“刀板香”,故徽州刀板香一直沿用至今。

舌尖上的徽州美味——刀板香

前言:

刀板香歷史悠久,在徽菜中尤為文明,更是徽州人待客的一道名菜,徽州先民對事物的轉化進行了漫長的探索,並最終發明了徽州刀板香。刀板香,其意在刀板留香,這裡有二層獨特之處:其一是板,在燜蒸過程中將醃鹹肉置於上等香樟木板上,所有油膩皆被木板吸走,既保持了肉的鹹鮮又油而不膩。木板經過了長久的使用,板面上有微微的裂痕,而使用越久的木板越好,就與廣州做煲仔飯的砂鍋一樣異曲同工,時間越長久越好,做出來的煲仔飯才好吃,蒸刀板香的香樟木板也同樣如此。

舌尖上的徽州美味——刀板香

選材與工藝:

(在製作食材的問題上,客道人永遠不會將自己束縛在既定的法則裡,從而不斷創造出食物的新境界,演繹刀板香別樣的風味。)客道刀板香選材講究,刀板香選自上等五花肉此部位肥瘦相間、層次分明、肉質獨特,易熟而不爛。經過缸醃,壓榨,翻缸,清洗以及晾曬風乾等工藝精心製作而成。

舌尖上的徽州美味——刀板香

口味:

刀板香肉味濃厚,紅白分明,肉質油亮,口味均勻,肥而不膩,肉香獨特,配以竹筍,(木板)清香鮮,又不淡薄,在這疑似之間跨越千里,又不失毫釐。

色澤:

色澤明亮,質地清透,有著硃砂般的肌理,紫紅色的瘦肉,紅白相間,層層疊疊,用刀切時,不沾不連,乾乾淨淨。

烹飪方法:

在燜蒸過程中將它至於上等香樟木板上,所有油膩均被吸走,可使刀板留香,肥而不膩,讓人回味悠遠令人難忘。刀板香VS加飯酒(加飯肉),單加飯,雙加飯,再加飯,特加飯。可炒、可燉、可蒸。

舌尖上的徽州美味——刀板香

獨特:

刀板香與新鮮五花肉的風味截然不同,它被時間再次製造,擁有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刀板香發酵醇香,以清建長,烹之又五忌,一忌少湯無湯,如干煸乾燒,二忌,味重,調料,三忌,色素;四忌粉蒸;五忌;與牛羊鮮肉配用。

鑑別:

用三籤鑑定法,鑑別刀板香的好壞。一簽嗅有無異味,二籤嗅有無清香,三籤嗅是否醇厚。三籤味合,才屬上等好貨。

開啟百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