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風采】賀測亮散文:鄉愁殷殷誦讀:雙洋

《環球經典文學》微信公眾號推送

【軍人風采】賀測亮散文:鄉愁殷殷  誦讀:雙洋

鄉愁殷殷

作者:賀測亮 誦讀:雙洋

每個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有一抹鄉愁,它是遊子心中永遠的思念。

皇天后土,鄉愁殷殷。記住鄉愁,莫忘初心。

鄉愁是鄉景。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總能勾起兒時的回憶。我的家鄉在武功,位於廣袤的關中平原,那裡有天下第一國——有邰國,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蜿蜒的漆水河由北向南,滔滔的渭河自西向東,隴海鐵路縱貫東西。那教稼臺、報本寺塔、蘇武墓、城隍廟、康海祠堂、隋煬帝陵、綠野亭、唐太宗曬書處、姜嫄墓、后稷祠,等等;那槐花、油菜花、柿子園、澇池、吃水井、磨盤,等等,每一處景,每一件物,都能勾起我對故鄉的回憶與思念。

鄉愁是鄉音。鄉音是故鄉的土語,也可以說是我們真正的母語。因為母親用它來為我們唱搖籃曲、教我們牙牙學語,我們無不是在鄉音中啟蒙,伴著鄉音長大。在異鄉,每當聽到那耳熟能詳的鄉音,就感到特別親切,彷彿又回到了家鄉。一聲“吃咧吆”?那是親切的問候。“額的神呀”、“咥飯”,意蘊著多少深情。“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無論你去哪裡,無論你走多遠,鄉音難改,鄉音易辨。

鄉愁是鄉味。走過了天南地北,吃過了山珍海味,最想吃的,還是家鄉的風味,那旗花面、攪團、玉米珍、薺薺菜、麥飯等,每一樣食物,都能勾起遊子的味蕾;吃一回,都能香幾天。出門幾天,回家最解饞的,還是那碗然面。

鄉愁是鄉親。故鄉,有我的父老鄉親,永遠是遊子心頭的牽掛。年邁的父母,親朋好友,兒時夥伴,同窗學子,青梅竹馬,每個人,都深深銘刻在記憶當中,時常浮現在我的腦際。想到他們,就想起了過去,就想起了天真爛漫的童年,就想起了那艱苦的歲月。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的身影揮之不去。

人生一路走來,鄉愁無處不在。我覺得最濃的鄉愁,應該有兩次。第一次是背起行囊,客居它鄉。初次獨自遠行,孤身在外,一顆心,還留在故鄉,思親念友,迷戀家鄉的山水和風土人情。這時,度日如年,恨不得很快回老家看看。我是七十年代後期,參軍入伍到千里之外的塞上毛烏素沙漠,這裡有雄偉壯觀的鎮北臺,有古長城的殘垣斷壁。說高尚一點,是保家衛國。說現實一點,是解決溫飽,跳出農門。剛到部隊那陣,特別想家。何以解愁,唯有書信。一封家書,碾轉到家,得一週左右時間,來回最快得半月。記得那時操練完後最高興的事,就是聽到連隊通訊員喊:“XXX,你家來信了”。平時,每每聽到有戰友出差路過家鄉或探親回家,我都羨慕不已。第二次,是老了的時候。這時已經退休,兒女也已長大成人,有了空閒時間,眼前的事記不住,過去的事忘不了。便又想起了故鄉,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父母。一顆飄蕩的心,總想回歸故里,走一走,看一看。越老,鄉愁越濃。有道是,背起行囊想爹孃,放下行囊思故鄉。故鄉,就是一個小時候想離開的地方,老了又想回去的地方,這話一點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