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發生在袁氏兄弟逃往遼東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公孫康、袁尚和袁煕。原文如下:

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公孫恭曰:“袁紹在日,常有吞遼東之心;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若容納之,後必相圖。不如賺入城中殺之,獻頭與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遼東,又不如納二袁使為我助。”恭曰:“可使人探聽。如曹兵來攻,則留二袁;如其不動,則殺二袁,送與曹公。”康從之,使人去探訊息。卻說袁熙、袁尚至遼東,二人密議曰:“遼東軍兵數萬,足可與曹操爭衡。今暫投之,後當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可復河北也。”

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商議已定,乃入見公孫康。康留於館驛,只推有病,不即相見。不一日,細作回報:“曹公兵屯易州,並無下遼東之意。”公孫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於壁衣中,使二袁入。相見禮畢,命坐。時天氣嚴寒,尚見床榻上無茵褥,謂康曰:“願鋪坐席。”康瞋目言曰:“汝二人之頭,將行萬里!何席之有!尚大驚。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擁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頭,用木匣盛貯,使人送到易州,來見曹操。

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發起統一河北之戰,袁氏殘餘勢力圖本瓦解,袁尚和袁煕兩兄弟損兵折將,只得逃往遼東。大將夏侯惇認為應該儘快出兵遼東,卻遭到曹操的拒絕。曹操笑著對眾將表示,用不了多久,遼東公孫康就會將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果然,袁氏兄弟來到遼東後,公孫康唯恐曹操出兵對自己不利,便將袁氏兄弟殺死,並將其首級送給了草草草邀功。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

鍾離昧

架空歷史

免費閱讀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公孫恭口中的“鳩奪鵲巢”,意為斑鳩搶佔喜鵲窩。比喻強佔他人的居處或措置不當等。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詩經》中的“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小說中提到的袁尚、袁煕兄弟逃往遼東及被殺之事,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袁紹傳》載:“十二年,太祖至遼西擊烏丸。尚、熙與烏丸逆軍戰,敗走奔遼東,公孫康誘斬之,送其首。”《三國志武帝紀》亦稱:“遼東單于速僕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與尚、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公破烏丸,或說公遂徵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僕丸等,傳其首。”

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從這兩段記載可以看出,袁尚、袁煕兄弟逃到遼東後,曹營中的確有人向曹操提出進軍遼東的建議,但曹操胸有成竹地表示不用動用軍隊,公孫康不久後就會將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曹操所說的那樣,沒過多久,公孫康便斬殺了袁氏兄弟。

曹操的得意之作: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平定河北

曹操為何能準確預測公孫康會斬殺袁氏兄弟呢?當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後,不少曹軍將領也向曹操提出了同樣的疑問。曹操回答道:“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意思是說公孫康原本就對袁尚兄弟非常忌憚,如果發兵進攻遼東,就會逼著公孫康與袁氏兄弟聯手負隅頑抗。而採用按兵不動的策略,就減輕了公孫康的外部壓力,令公孫康意識到袁氏兄弟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一定會除掉袁氏兄弟。

變臉高手:曹操的爭霸學

朱億源

成功學

免費閱讀

公孫康除掉袁氏兄弟,可謂是一舉兩得,既穩定了遼東局勢,保住了自己的地盤,同時又可以向曹操邀功請賞以示效忠。曹操深謀遠慮,不費一兵一卒便徹底殲滅了袁氏殘餘勢力,終於平定了河北地區。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