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動物學的朋友告訴我“大部分的鳥都是不睡鳥窩的,而它們躲雨的方式更是讓人意想不到。”

在我們的印象中,家就是所有動物棲息的地方,像人類下班了之後,都得回家吃飯、休息、睡覺而這些對於動物來說,我們人類口中所謂的“家”也就是他們的窩了。

按照這個情況來看,我們都認為“家”對於動物來說都是睡覺,休息,哺育後代的地方,理所當然的我們認為對於鳥類來說也是一樣,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接下來說的話,很有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有一位動物學的朋友告訴我“絕大部分的鳥都是不睡鳥窩的,而它們躲雨的方更是讓人意想不到”。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裡 ?錯了,絕大部分的鳥都不睡鳥窩!

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那就是絕大部分的鳥類休息的時候,都不會睡在鳥窩,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鳥類更不會築巢,這又是為什麼呢?

難道一個鳥不應該有屬於它休息和居住的地方嗎?那為什麼一些鳥類又築巢了?在這裡,請試想一下放在人類社會里,當一個單身男士或者是單身女士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沒有買房的需要,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等需要結婚了,才考慮買新房沒錯吧?又或者是早在還沒有結婚之前就已經買了房,等到結婚的時候就搬進去住。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從這裡看來,人類也是先結婚,然後再買房,有先後的順序之分。沒錯了,對於鳥類來說也是一樣,它們也是先結婚,就是先向雌鳥求偶,然後成功了,然後後面才開始築巢的行為,不過他們築巢的這個行為並不是說為了能夠跟雌鳥相親相愛,而是為了繁衍後代 。一旦求偶成功之後,它們就馬上進入了緊張的築巢階段。

築巢的時候,根據鳥類的不同,築巢的行為也各不相同,有一些鳥類是和雌鳥,齊心合力一起尋找材料,再共同築巢,比如啄木鳥,家燕、麻雀等等,或者有一些是分工比較明確,比如雄鳥去外面取回材料,雌鳥負責築巢;或者是有一些僅僅是由雄鳥又或者是雌鳥,單獨做巢,相當於一方在出力,而另外一方不出力,做了個甩手掌櫃等等。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而築巢可選用的材料有植物纖維、樹葉、樹枝、泥土、雜草或者一些羽毛等等,這樣做出來的巢穴才可以使得鳥卵不會散滾,同時還能夠讓鳥卵均勻地受到母鳥體溫的孵化,更具有一定減緩熱量散失的的保溫作用。

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對於絕大部分的鳥來說,鳥巢並不是他們的家,而是它們在春季裡一個臨時築建起來可以供它們產卵和育雛的地方,而大部分的鳥類,大多數晚上都是飛到樹林或者是一些灌木叢中都在樹上睡覺。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既然鳥窩避不了雨,那麼鳥究竟是怎麼避雨的?

鳥窩都是由樹枝、羽毛或者是雜草造成的,即便鳥想要在裡面躲雨,由這些材料建築而成的鳥窩,根本就不堪一擊,那麼鳥究竟是怎麼避雨的呢?

鳥兒也怕冷,等它的體溫低到38。5度的時候,鳥兒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下雨了,冰冷的雨水淋在鳥兒的身上,也會帶走它的體溫,那麼鳥究竟是怎麼躲雨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 網路上幾乎有成千上萬的網友都在問,對這個問題都感覺到非常的好奇,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只是絕大部分人想象不到,往復雜的方向想罷了。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高大的樹木旁、灌木叢旁

其實40%至50%的鳥都是候鳥,本身的飛行時間就很長,每年都要飛個幾千公里,所以有部分的鳥進化出了能夠感受氣壓的細微變化,能夠聽到次聲波,並且預測暴風雨將至,所以它們會提前啟程,也有些時候會調整自己的航線,當然了,如果搭上了順風,不就等於坐上了火箭,用咻一下的速度就到了目的,不知道有多開心呢。

曾經有鳥類專家在鳥類安裝了定位器和衛星,以此來觀察鳥類的情況,它們就發現了一種名為北方的北方塘鵝,在2012年的時候,想要從某地飛往美國的新澤西,但是中途卻遇上了颶風,這些塘鵝,馬上就改變了注意,迅速掉頭,回到棲息地,等風頭過去了之後再啟程。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那沒有次聲波,預測不到暴風雨即將來臨的那部分的鳥怎麼辦呢?很簡單呀,那就儘可能地躲在高大的樹木旁、灌木叢旁。只能夠儘量地去躲,當雨下下來的時候,低落在樹上,樹葉能夠遮擋一部分的雨,即便最後還是有雨滴落在身上,也只是少部分,它們又不像人類那樣有雨傘,所以這些雨實在是難以避免。

岩石下或者一些建築物

有些鳥類也會躲在岩石下或者是一些人類的建築物旁,曾經就有人拍到下大雨的時候,有鳥為躲雨都跑到自己的窗戶外面了,當然了還是避免不了落得個被淋成“落湯鳥”的下場。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直面而上

躲雨躲不過的鳥兒怎麼辦呢?那就直面而上唄,鳥兒說“不敢於直面風雨的鳥,都不是好鳥!”所以有部分鳥就是直面而上,勇敢地直面風雨,接受風雨的洗禮!

不過這類的鳥類有2大絕招“一靠甩水,二靠抹油穿雨衣”。

甩水

鳥類的羽毛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正羽、絨羽和半絨羽三個部分,正羽是第一眼看上的羽毛,而絨羽則是緊貼在面板上的一層細小的絨毛,半絨羽則是在絨羽與正羽之間一層羽毛。

等到雨水落下來打在鳥兒身上的時候,雨水最先接觸到的就是正羽,如果鳥拍打翅膀了之後,正羽上面的水還是來不及滑落,那麼雨水就進入了絨羽,最後是半絨羽,這些羽毛有著很強的防水性。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抹油穿雨衣

我們不是很經常能夠見到鳥類會喙自己屁股的位置嗎?其實鳥兒之所以喜歡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們在喙一種叫“尾脂腺”的東西,這種東西為一種分支的大型泡狀腺,位於尾基背部的皮下,分為左右,分泌物貯於腺腔內,各腺乳頭上的裂口開口於體外。在尾脂腺開口的四周,有很多小小簇絨羽,所以鳥類就喙尾脂腺的分泌物用來塗抹在羽毛上以及角質鱗片外面,它能夠有起到讓羽毛光潤、防水的作用。有些鳥類的尾脂腺,均勻地塗抹在全身的時候,經過太陽一曬,還可以轉變為維生素D,再次梳理了之後還可以再次迴圈使用,吸收它。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所以給自己塗抹上尾脂腺的鳥類,等於給自己穿了一件雨衣。

當雨滴落下來的時候,它會甩水,儘可能地把水給甩出去,之後再給自己抹油,相當於穿上了一件防水的雨衣,這樣一來就不怕雨了。

鳥兒被淋到,怎麼保暖?

鳥兒也怕冷,但是鳥身上的那層羽毛能夠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鳥兒身上的羽絨的絨朵呈朵狀結構,其中蘊含了大量的靜止空氣,由於空氣的熱傳導係數很低,從而形成了阻礙冷熱空氣流動的天然屏障。

鳥身上絕大部分都被羽毛所覆蓋著,這層羽毛能夠起著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是沒有被羽毛覆蓋的鳥腳,鳥兒也進化出了終極奧秘“逆熱流交換”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什麼意思呢?在這個給大家簡單地解釋一下,什麼叫“動脈血”和“靜脈血”。動脈血是從心臟泵出的,經過各級動脈的分支,最後到了毛細血管,在這裡進行一系列物質和氣體的交換,組織之後產生二氧化碳再排到毛細血管、等到動脈血中的氧等物質被組織吸收之後,之後再變為靜脈血,之後這些靜默血再從毛細血管經過交匯了之後,再流回心臟。

為了更好地說明“逆流熱交換”這個原理,舉個例子。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像人類都是四肢的溫度比較低,而核心部位比如心臟、肝臟、腎部這些部位的溫度比較高,所以溫度較高的動脈血從心臟之後流到腳部。不過由於腳部的溫度比外界的溫度高,所以在轉換過程中會喪失大量的熱量,轉化為溫度較低的靜脈血,再流回軀幹,這樣又會再次消耗大量的熱量回溫,就容易感覺到冷。

而鳥類呢,生存環境不比人類,環境要惡劣得多,為了節省熱量,它就進化出了不允許區域性體溫接近外界低溫的功能。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鳥類腿腳中的靜脈和動脈距離很近,纏繞多,於是在動脈血從核心部位流向腿部的之前,先與腿部的靜脈血進行互換,降低動脈血在進入腳部的溫度,減少溫差,一路降溫,讓腿部的溫度僅略高於外界低溫,所以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因為交換的時候,而喪失大量的熱量,避免損失,也不會被凍傷了,正是因為這樣,它就形成了一個“逆流熱交換”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