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作為楊振寧的大弟子,在人們眼中,他智力超群,學術造詣非常人可比,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在德國和美國留過學,在美國留學期間能夠在楊振寧門下學習,並且最終被聘為斯坦福終身教授,這些成就在人們眼中顯得那麼的光鮮亮麗。

而且他相貌俊朗清秀,是個不折不扣的帥哥,在人家的印象中他也是個幽默風趣,陽光開朗的人。可為何這樣的一個才貌雙全、品學兼優的人,鼎鼎大名的楊振寧先生的弟子,最有希望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卻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人世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張首晟,這位給我們留下了太多遺憾與不解的人的故事。

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生命終結

2018年12月1日,張首晟從某幢高樓的高層中一躍而下,55歲的生命由此戛然而止。或許他是活得太累了,家人在對外公佈他的死訊的時候說他是死於抑鬱症。

抑鬱症,這隻殺人不見血的魔鬼,不知以它殘忍陰暗的面孔奪走了多少人的生命,也不知為何在如今會有這麼多人患上了這病。

我們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才選擇了以了結生命的方式結束痛苦,他的親友說:

"他活得很辛苦,一直在和抑鬱症作鬥爭。"

斯坦福大學的人說他從高樓上跳下來的前一天還在開會。

警方結案鑑定張首晟的死因為自殺。這樣的生命結果的一個人,生平又是怎麼樣的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出身、經歷中找到他心路歷程的蛛絲馬跡。

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開掛人生

張首晟出生於1963年,天資超常,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讀書。由於生活在特殊年代,他的求學之路註定是孤獨且艱辛的,別人家的小孩子都在高高舉著紅寶書,他讀書;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跳忠字舞,他也讀書。

只是他讀書和一般人有點不一樣,是“狂讀書”,各種文學作品他都喜歡看,但沒有一本書他是從頭讀到尾的。

這在別人那裡看來是很不能理解的行為,而他迴應表示各人有各人的讀書方式及目的選擇,他讀書是為了瞭解思維方式,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而不是吸收所有資訊,這讓我們想到了陶淵明讀書的“不求甚解”。

從那時起,他就被別人冠以"讀書狂人"的稱號。

這樣不徹底把書讀完而是以瞭解作者的思維方式為目的的讀書,顯然適合於那些理性論述類的文章,而審美抒情類的文章注重的是感情認知與對意境的心領神會,我們從張首晟的讀書習慣也能感知到他是一個偏理性型的人,做事講求邏輯性與嚴謹性。

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天道酬勤,熱忠於學習的他,終於在學術上有了自己的建樹,15歲時,未讀過高中的他被複旦大學物理系錄取;16歲時,以交換生的身份到德國柏林大學求學。

32歲時,剛過而立之年的他獲得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的資格……往後在學術上的成就也開啟了開掛模式,具體什麼名號我們也不再細說了,楊振寧先生說:

"首晟一定能獲得諾貝爾獎,他做的工作太重要了。"

他不僅在科學研究上建樹頗多,而且跨越行業,涉足資本投資:1998年張首晟投資了Vmware,次年與企業家一起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在2013年時,他與學生共同創辦了丹華資本,本人擔任董事長。

資本投資行業張首晟有所涉足,但我們並未聽說過他在這方面有所建樹,或許他的天分不在這方面上,或許他的才華還未充分發揮了出來就已經離世了。他的死對於人們來說真的太突然了,他自己也於前一年曾說:

"我現在才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

可惜的是,照他的話來說,他的人生剛剛開始就很快結束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死因說法

關於他的死因,人們有幾種說法:

一些親友說他死於抑鬱症

,通告的說辭也給的這樣的說法。但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他的至親怎麼會任由他整天在外奔波呢。

他於離世不久前還奔波於中美兩國之間,並且在上海參加了論壇會,為城市的發展繁榮建言獻策,這樣的工作行程在一個抑鬱症患者身上能夠被執行得好,我們是有疑惑的。

還有人把他的死因扯上中美雙方的博弈關係,說這是陰謀。但這種說法可信度有多高呢?在美的華人科學家不止張先生一個,為什麼謀殺就發生在他身上了呢?相關領域的其他科學家有類似的遭遇嗎?

還把這件事與孟晚舟事件扯在了一起,能得出這麼驚天動地的結論的人,其能調動的資源,能使用的手段必是不簡單的,而一些一直熱衷於炒作噱頭的自媒體是否會有如此力量做這麼深入的調查,排除萬難才會使得這個天大的陰謀公諸於世呢?我們保留著懷疑態度。

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張首晟與楊振寧

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可能由於破產,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輕生的

。我們知道張先生是科學界出身的,從小他的聰明才智都體驗在物理、數學這些自然科學學科上,比如他沒讀過高中就被複旦大學物理系錄取了,沒有聽說張先生在資本投資這方面上有過非凡的學習經歷與驚人的學術研究成果。

我們能查到的訊息是他從1998年開始就涉足了資本投資,要知道物理科學與資本投資這兩個領域的交集是很少的。或許張首晟先生奔波於兩業之間,最後心力交瘁,不能自己調理,以致事業出了問題無法面對而選擇了了結自己。

究竟事情真相如何,我們無法得知。總之,給我們的唯一結果是人已經走了,我們說什麼也不能挽回一條生命,也無法減輕家人失去親人的傷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緬懷逝者,珍惜一同活在世上眼前人。

張首晟:楊振寧愛徒,最有希望得諾獎,卻在斯坦福跳樓自殺

張先生說:”

未來,自然科學研究思維的拓展會讓社會學也變得像自然科學一樣精確。""用理工科的方法更能精確解決社會問題。"

科學在社會學上是否能達到它在自然研究領域的境地,發揮出同樣神奇的作用,我們有待觀察。

至少按現在的情況是,一個經歷過社會風浪的人的社會通達度,對人性好惡的掌握及變通運用要比研究理論的人好得多。

張首晟教授作為人們眼中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人,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離世,帶給我們無盡的遺憾與疑惑。生者如斯,逝者已矣。不管我們人生境遇如何,請珍愛自己的生命,那才是自己最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