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有顏有志向 這個“洋醫生”還是個“義烏女婿”

有才有顏有志向 這個“洋醫生”還是個“義烏女婿”

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樑,加上一米九的身高,鶴立雞群的“洋醫生Tim”近期成了浙大四院住院部裡的“香餑餑”。每每走進病房,總有患者或家屬對著他一陣猛拍。對此,Tim並不介意,反而笑嘻嘻地說沒關係,“我非常喜歡和大家打成一片,感覺這裡的病房非常溫馨。”

今天(5月7日)下午,記者在浙大四院見到了這名患者口中熱情開朗、中文一級棒的“洋醫生”,原來他還是一名學生,就讀於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澳大利亞人,名叫Tim Clancy,他還有個中文名字,叫江添文。Tim是今年浙大安排來浙大四院實習的70餘位實習生之一,也是該院首位外籍實習生。

有才有顏有志向 這個“洋醫生”還是個“義烏女婿”

有才有顏 熱衷傳播中國文化

Tim的身份可不簡單,既有顏又有才。今年33歲的他在杭州已經生活了9年,擁有悉尼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工程管理碩士學位和浙大中文學士學位。2014年,這名學霸又申請到中國教育部全額獎學金,轉型攻讀浙江大學臨床醫學本科,馬上他又將多一個學位。

記者瞭解到,Tim除了學生身份,還是InJoy國際志願者俱樂部創始人。他活躍於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曾獲得“G20杭州峰會先進個人”“最美浙江人”提名獎、西湖區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他還創立TIM工作室,積極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今年,Tim成為唯一入選“新時代杭州十大青年英才”的外國青年。

有才有顏有志向 這個“洋醫生”還是個“義烏女婿”

“洋醫生”還是個“義烏女婿”

今年2月,得知要來浙大四院開展為期3個月的外科實習,Tim特別欣喜。他對舉世聞名的“小商品之都”並不陌生,因為他的太太就是浦江人,但祖籍是義烏大陳的,曾多次帶他來義烏遊玩。

採訪中,Tim坦言,在他的印象中,義烏除了是一座國際商貿城,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義烏這些年發展特別快,我感覺每次來義烏,到處都在施工,一座座高樓建起,義烏人民的生活也比較富足,對於高品質的醫療資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當走進浙大四院那一刻,Tim感到“非常意外”,“沒想到坐落在縣級市的醫院,有這麼好的環境和規劃。”

“我要把中國的醫療體驗帶回家”

實習生活開始後,Tim每天都很忙碌。一個上午,在帶教老師的細心指導下,他主動負責了骨科病區五六名患者的換藥工作。每當走進病床旁開始換藥前,他都會熱情地打個招呼“儂好”,這是他學會的第一句義烏話。Tim的中文說得很溜,即使是80多歲的老奶奶也能跟他順暢交流。

到了下午,他跟著骨科醫生進入手術室,顯得非常興奮,“在邊上觀摩髖關節置換手術,有點小激動。”

起初,一整天連軸轉下來,他累到虛脫,“我的老師們工作非常忙碌,一上臺手術經常下午兩三點才吃午飯。但他們從來不抱怨,非常正能量,經常鼓勵我多練習。”他表示對浙大四院的人文關懷印象深刻,“每個醫生都有獨立診間,非常重視患者的隱私保護。我跟著老師坐門診時,感覺就診秩序井然,醫療條件和管理水平也和杭州的大醫院差不多,學到了很多東西。”

眼看著不到半個月就實習結束了,Tim有些不捨,他說回去要積極推薦自己的同學來浙大四院學習,“帶教醫生們都非常棒,他們十分熱心,會花時間向我解釋、傳授他們的經驗。這裡的環境也很好,有很多機會學習臨床操作。”

作為一名志願者,Tim非常關注浙大四院的國際化建設。他十分留意醫院的英文標誌標牌,發現存在錯誤的地方一一記錄下來,並主動向醫院提出修改建議。

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也對他的人生規劃產生影響。他說,未來考慮回自己的家鄉當一名外科醫生,“我覺得中國的就醫條件很好,看病很便捷,我也想回澳大利亞開一家診所,讓那裡的朋友也能像在中國一樣,有超棒的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