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讀《山海經》這本上古奇書難免有諸多的疑問,到底這本書是誰寫的?很多人有所描述。筆者也覺得史料龐雜,不知從何入手,但今天彙總山經,對照資料,希望能帶讀者一起感受一下寫成此書的艱辛過程。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一步一步的山經之路

首先我們整理一下《山海經》山經所記載的諸多山系的長度彙總。

南山經描述了三條山脈的情況,都是自西向東,

第一條山脈,“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總結是這條山脈有10座山頭,全長2950裡。

第二條山脈,“南次二山之首曰櫃山”“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總結的是這條山脈共17座山,全長7200裡。

第三條山脈,“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這裡彙總的是這條山脈有14座山,全長6530裡。

書中也對整個南山經的三條山脈做了總結“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大致的意思是:以上是南方經歷之山的記錄,大大小小總共40座,16380裡。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南山經中的鳥身龍首神人

西山經描述的四條山脈基本都是自東向西的山脈走勢,

第一條山脈,“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總結西山經的第一條山脈是有19座山,2957裡。

第二條山脈“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總結的是有17座山,全長4140裡。

第三條山脈“凡西次三經之首,崇吾之山至於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總結是有23座山,全長是6744裡。

第四條山脈“凡西次四經自陰山以下,至於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總結有19座山,全長3680裡。

書中總結的是“右西經之山,凡七十七山,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里。”大致意思是:以上是西方經歷之山的記錄,總共77座山,17517裡。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西山經中五尾一角豹

北山經描述的三條山脈則是從南向北,偶爾有向東延伸的,

第一條山脈“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總結的是這條山脈有25座山,全長5490裡。

第二條山脈的描述是“凡北次二經之首,自管涔之山至於敦題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這條山脈17座山全長5690裡

第三條山脈“凡北次三經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於無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里”這條山脈可就厲害了,有46座山,全長達到了12350裡。

書中對北山經的彙總是說“右北經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萬三千二百三十里。”大致的意思是:以上是北方經歷之山的記錄,總共87座山,23230裡。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現實中找到北山經描述的鳥

東山經所描述的四條山脈基本是由北向南走向的,

第一條山脈“凡東山經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這條山脈有12座山,3600裡。

第二條山脈“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於(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這裡是說有17座山,全長6640裡。

第三條山脈“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屍胡之山至於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記錄的這條山脈有9座山,全長6900裡。

第四條山脈“凡東次四經之首,自北號之山至於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記錄的有8座山,全長1720裡。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東山經裡的鶻魚

最後總結的東山經總共是總共46座山,途徑18860裡。

彙總四條山脈,合計總長75987裡。

還有中山經記載了十二條山脈,彙總一下一共記載了97座山,全長21371裡。

這裡有一個問題,《山海經》這種古籍裡面的“裡”到底是多長呢?查閱資料各種說法不一,有的說是500米。有的說400米,有的說是330步。

前段時間也看過一篇文章說美國的以為墨茨博士按照《山海經》實際測量了美洲的幾座山與東山經的描述吻合,她對距離單位的描述是這個“裡”基本是3裡=1英里。1 英里 =1。6093公里,那麼就是1裡=0。533公里,差不多接近於中國說的500米的說法。

那麼我們姑且推算一下《山海經》的作者在勘探東西南北四經的山脈的時候,

如果完全是連貫的並且不用走回頭路的話,一共行走了75987裡,摺合40000公里左右,差不多是圍繞地球一週的長度。

而對中山經的勘探似乎更加詳細,詳細的記錄了十二條山脈,97座山,全程21371裡,摺合11300公里左右。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如何翻越這連綿不絕的高山

按照徒步行走速度,30-50公里每天,爬山的行進速度在15-20公里每天,折算一下大約走完東西南北四條山脈,大約需要2600天左右,

如果是加上勘探山上的動植物和礦物及民俗的情況,估計一天也不停歇的估計也要超過十年的時間。

如果再

走完

中山經的十二條山脈,不走任何回頭路的話,估算約要755天左右

,估計大約也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看到這裡,大致可以總結一下,上古時期有這樣的一位強人或者一群專業團隊,對動植物、礦產、地質等技能都非常專業,並且有文化功底,懂得怎樣辦法系統記錄這些內容。

他用了至少十三年的時間,全程行走97358裡,每天不停的跋涉在大山之間,記錄植物,探查動物,勘探地質和礦產,還走訪各地的部落記錄當地的風俗和祭祀等情況。

彙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大禹的神話

總結到這裡,不禁感嘆,這在哪個遠古的時代,那樣的環境下,會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業,這樣的一件事情又是什麼樣的人每天靠著什麼樣意志力才完成了這樣的龐大的勘探和記錄?

這裡有一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包括漢朝的編撰者劉向、劉歆等人都認為《山海經》是大禹和其臣子所記錄的,那這裡的巧合就有點意思了,上文我們推斷的勘探過程大約是十三年,史料記載的大禹治水也是十三年。

當然這點不能成為必要證據證明此書是大禹和他的大臣們記錄的,但是至少他們都是傾盡一生去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情,值得現在我們現在這些活在虛浮裡面的人們去學習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