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相信單位或公司裡大家都有這樣的尷尬:大家濟濟一堂開會,領導一個眼神,人精們秒懂,立刻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周全,將領導想法表達的淋漓盡致,說完後領導滿意的點點頭,只留下一臉豔羨或懵逼的你在開完會後沉思:俺當時咋就沒想到呢?這還不算慘,更慘的職場新人小白可能開完會還是懵的,他們的對話到底講了些啥?俺咋聽不懂?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開會時人精兒大殺四方

對這種人精,大家往往時候議論起來嘴上酸酸的說句:馬屁精,客氣點說句:會來事,心裡卻在羨慕嫉妒恨,我咋不行呢?我不比他笨啊,他業務能力明明一般啊。

其實讀懂領導言外之意,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涉及

心理學,史學,行為學

。人精們能搞懂,可能是真的下功夫,深入瞭解了領導和整個事情;也有可能只是提前和領導商量好演的一齣戲。

而我一直在反覆強調一點:

讀史可以明智

。我們搞不懂領導言外之意,一方面是因為情商不夠,一方面經驗不足。而讀史恰好可以完美解決這兩點: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讀史使人明智

歷史上那些經典的案例,如果我們反覆思考,

1、就會發現原來牛人是這樣做的,不但領導滿意,自己還能更進一步,神奇啊。而歷史都是重複的,你面對類似境遇時,領會精髓,照抄學霸的滿分答案,走學霸的路讓其他學渣無路可走豈不爽哉?

2、如果將自己代入當時情形,舉一反三,你的相關情景經驗也就很豐富了。

有了這些做基礎,加上自己努力實踐,相信很快就能脫穎而出了。

下面讓我透過解剖大漢四皇一後(四皇: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一後:呂雉,怎麼樣,豪華天團吧?)頂級天團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小案例,揭開領導真正意思,給想要職場上進的你一些啟示吧

一、領導為啥不能有話直說?

1、搞懂你的位置,搞懂領導的位置

職場人首先必須要搞懂一些基本背景:例如是新領導還是老領導?是霸氣側漏的還是穩重含蓄的?是做事雷厲風行的還是老謀深算的?如果這些基本的都不清楚,兄弟,別往下看了,與其浪費這時間,不如好好學門技術,做到單位或公司都離不開你,讓領導離不開你, 這也是一種更高階的方法。

不同風格的領導,以及不同位置的領導(或新或老),採取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後面的例子中大家可以想想不同皇帝的性格和他們採取的做法,也能有所領悟。

2、

領導的意圖為啥不明明白白告訴你?

你要站在領導角度替他思考一下: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領導的苦惱

一來領導怕擔責任,他提的提議萬一失敗了,他自己提的責任自己擔,從風險控制角度。領導不會自己先提自己想法。別人說出口,將來有事情還有轉圜餘地。

二來領導怕沒人支援丟面子,領導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他也要相容幷包,看看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意見,納入完善自己的想法。而領導先丟擲自己的想法,如果大家都反對或不以為然,對領導的權威是嚴重的打擊。大家會覺得領導水平也不過如此啊。所以領導即使有想法也是喜歡透過別人的口說出來,看看大家的反應。

三是試探誰最聽話好用。如果是新領導,或者領導處在權力弱勢的時候,也是不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權力意志,一般需要透過模糊的話術表達自己的意圖,觀察大家的反應,判斷哪些是支援他的,哪些是不可信任的。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漢朝皇帝們

領導經常採用暗示、迂迴、中間人等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原因上文都說的清清楚楚了。而這幾種方式,既不表明自己態度,又能讓你表態或者明白領導的大致想法。如果你能清楚的讀懂領導的這幾種手段,並理解領導的意圖,恭喜你,你已經可以完勝職場大部分人了。漢文帝漢景帝喜歡用暗示;漢武帝漢宣帝這次用了迂迴;而呂雉最愛的則是中間人方式。下面把這幾種手段一一詳述

二、領導隱晦表達意見方式之一——當面暗示

這種方式所有領導從古至今都愛用。我舉個大多數人都碰到的場景:你最近在公司天天摸魚(工作心不在焉忙其他的事),領導找你談心,開場白常常是這樣的:“小某,最近是不是戀愛了啊?”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領導談心

領導問你這話不是真要關心你私生活,他哪有那個閒心,他是典型的暗示你:你小子最近怎麼心不在焉?什麼情況?而你的標準回答應該是:領導不好意思,我最近家裡拆遷/其他什麼事,剛剛處理完。現在正忙著把手頭的專案推進一下,正好有個XX專案,我這頭剛做了個方案需要您過目一下。然後領導就放心了,

知道你懂了他的含義,雙方相視一笑。聰明人交流就是這麼容易。

如果不懂這些,而是傻忽忽的說:領導,你咋知道,我家給我安排了個相親,還挺合適的。那麼領導下一步也只能

暗示改明示

:抓緊時間解決個人問題,同時也不能影響現有手頭工作啊。

暗示如此有用

大漢皇帝們都愛用

1、漢文帝用了這種方式成功去除周勃相位

即位後,初步穩定住局面的漢文帝,不滿意

功臣集團

的周勃繼續把持朝政,他開朝會時,巧妙地問了當時的

第一丞相周勃

一個問題

:天下一年有多少案子?有多少錢糧出入?

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老實人周勃

你覺得漢文帝真不知道這個問題不應該問丞相嗎?他可以問廷尉啊?他為啥朝著周勃問呢?周勃出了名的“厚重少文”。臨場反應慢,多數答不出來的。他就是想讓周勃答不出,這樣才會給換丞相找個藉口,畢竟周勃沒有任何失職,沒錯你就挑刺啊。漢文帝就是在挑刺兒。

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

暗示如果有託效果會更好,也就是說需要一個捧哏的配合完成

。這裡的捧哏就是老油條陳平,他出色的回答了丞相的職責。周勃只是反應慢,但他又不是傻子。下朝後和陳平一對質,心裡就有數了:皇帝這是對我不滿意,給我暗示呢。他果斷辭去了相位。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老油條陳平

漢文帝達成了目的。而作為捧哏的托兒陳平,也獲得了這次的回報:成為第一丞相。

所以讀史一定要思考:太史公或司馬光、班固等不會記錄毫無意義的事情。史記、資治通鑑上一件小事往往意味深長。而判斷一件事是誰策劃的,看最終從這件事中獲益最大的人是誰就能大致掌握。

2、漢景帝暗示周亞夫

相比暗示高手漢文帝,他兒子漢景帝功力就差多了,他對周勃兒子周亞夫的暗示過於晦澀,而周亞夫恰恰比他老爹還剛,還情商低,所以漢景帝的這次暗示變成了

大型翻車現場

周亞夫大家應該不陌生,他早年將漢文帝拒之軍營之外,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是個直男,個性剛強有原則,不知變通。他平定七國之亂後當上了丞相,但在廢太子、皇后親戚封侯、匈奴降將封侯等一系列事情上和漢景帝起了爭執。

特別是匈奴降將封侯,其實周亞夫沒看懂漢景帝的意圖:七國之亂雖然平定,但主要是因為漢景帝毛躁削藩引起,後面惹了七國叛亂又自己害怕,殺了提出削藩意見的晁錯。這些舉動無不讓漢景帝的威望大打折扣,漢景帝需要匈奴降將帶來的民眾和威望,而且封侯也可以吸引新的降將。周亞夫則要維護白馬之盟中功臣集團的入門檻“無功不得封侯”。最終兩人談崩,周亞夫辭職。兩人關係破裂。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漢景帝 劇照

隨後,就發生了這個暗示事件:

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周亞夫完全不理解漢景帝的意圖

漢景帝招來周亞夫,給他一塊大肉,沒分切,也不給筷子。周亞夫不開心,找侍者拿筷子,漢景帝說:“這些還不夠你吃的嗎?”。周亞夫脫掉帽子謝罪。然後走了。漢景帝說:這種怏怏不快的臣子不是輔佐少主的臣子。

漢景帝暗示的過於隱晦,他明知周亞夫情商不高,就別用這種太隱晦的方式,導致二人不歡而散。這是一次失敗的暗示。我個人建議寧可用中間人方式,效果可能更好。

從後人角度來說,也不太好理解,我自己自己揣摩半天,又上網求助,終於有些心得,

放在文章最後

。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感興趣的讀者,歡迎提出自己的看法。

所以,暗示要看物件,如果物件比較魯鈍,要有配合的人提醒他。同時,如果暗示效果不好,可以轉明示。運用之妙,在乎個人,有人出神入化,有人弄巧成拙。

三、領導隱晦表達意見方式之一——迂迴

迂迴分兩種型別,一種是事情比較棘手,領導需要營造氛圍。另一種,是事情不棘手,但領導權威不夠,所以要迂迴。

1、第一種經典案例是漢武帝建堯母門

拳夫人進為婕伃,居鉤弋宮,大有寵。太始三年,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漢書·外戚列傳》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漢武帝的新寵鉤弋夫人

漢武帝的新寵鉤弋夫人生了兒子劉弗陵,漢武帝大喜,給她宮門命名為堯母門。這其實是一個太過明顯的暗示。但也是一個經典的迂迴。要知道太子還是劉據啊。漢武帝對太子不太滿意,潛意識裡就給這個門命名了。其他小人看到這個,知道武帝動了換太子的想法(哪怕是潛意識的)。為了富貴險中求,紛紛踩太子。江充就是裡面的佼佼者。所以,太子劉據的結局,從漢武帝命名那一刻就註定不太好了。

2、第二種經典案例就是漢宣帝故劍情深

勢單力孤,既沒有中間人幫忙說話,又不敢當面暗示霍光的漢宣帝,如何實現自己想立自己貧賤時妻子許平君為皇后的想法?

作為一個弱勢領導,身邊全是霍光的黨羽,連個給他說話的御史或郎官這種中間人都沒有的情況下。他只能透過迂迴的手段表達,在朝堂上大臣都紛紛提議立霍光之女為皇后時,他試探性的說了一句話:“朕平民時很喜歡一把劍,不小心遺失了,誰能幫我找回呢?”

一言扭轉乾坤!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勢單力孤的漢宣帝

漢宣帝之所以不敢明目張膽的進行明碼試探,是因為如果沒人響應對皇帝僅有的權威又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所以不得不採用了這種迂迴的方式。讓他欣慰的是,很多大臣讀出了他的心意,同時也願意投靠新皇帝,提出立許平君為皇后。

積極響應的大臣,必然納入皇帝視野,作為後續重點觀察拉攏物件。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平民皇后許平君

這種方式,還是一個忠誠度測試。歷史上關於忠誠度測試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趙高的指鹿為馬。透過小測試,趙高精準的找到了不服氣自己的大臣,然後定點清除。高效簡潔。

故劍情深最終一石三鳥:

第一成功將自己結髮妻子許平君扶上皇后寶座。第二、成功的對朝臣進行了服從性測試,觀察到支援自己的力量。第三、妻子成為皇后,岳父許廣漢一系可以扶植起來作為外戚制衡霍光

。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漢宣帝是個權術高手。當然霍光更是高手,他的反擊凌厲而迅猛,這裡不多說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我故劍情深的文章。

鑑古可以知今。領導在一個話題上受阻,突然跳到另一個問題上;或者領導最近一直在推進什麼專案或政策,但推行不太順利,而換了專案,那麼,他很有可能是想透過迂迴手段達成目的。如果能夠及時讀懂領導的想法,發動聯想思維,很可能猜中領導心思,你就是那個人精了。

而大家見過最典型的忠誠度測試小例子就是新員工入職聚餐了,喝不喝酒,能不能主動敬酒,都是領導默默觀察的點。然而隨著零零後逐漸進入職場,這些酒桌文化終於在他們毫不在乎的拒絕中逐漸失靈,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四、領導隱晦表達意見方式之一——中間人

劉邦的妻子呂后就很喜歡用

中間人方式

。可能因為兩個原因:一,呂雉是女性,心思縝密宛轉。更喜歡用這種雙方周旋餘地很大的方式。二、畢竟男女有別,不好和大臣太密切接觸。

史記中記錄了好幾例。留心看的人一眼就能發現端倪:

案例1:漢惠帝死了,葬禮上呂后乾哭不下淚。

留侯子張闢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一代女強人呂雉

張良的兒子張闢疆成為呂后的代言人,跟陳平他們說:呂后擔心你們啊。你們應該讓諸呂掌握軍權,太后安心了,你們也就位子穩了。陳平一聽就知道是呂后本人的意見,權衡之下答應了。主動提出讓諸呂掌握軍權。呂后才安心的哭了出來。

這招現在也經常碰見啊,集團老總退休了,自己兒子接班,上一任的老臣子怎麼辦?老總一般會安排一下,對老臣子來說,是主動交出權力還是硬頂著對著幹?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案例2呂后拉攏韓信

韓信被劉邦詐遊雲夢拿下後,擼掉了楚王的名號,降至淮陰侯。看過我以前文章的朋友,會知道其實這是一種對韓信的保護,是愛惜韓信的才能的表現。須知漢初異姓王沒一個有好下場,而劉邦的好兄弟們周勃、灌嬰、樊噲都是封侯即可。給韓信封侯其實就是給他一個鮮明的訊號:你現在和周勃、樊噲都是一樣封侯了,好好聽話還是我們劉氏公司的好員工。而韓信政治水平太差。他根本get不到劉邦和呂后的示好。

打壓韓信成為淮陰侯後,呂后試著拉攏韓信,看看是否能為她所用:

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韓信的取死之道

韓信認為劉邦、呂后抓他是害怕他的能力。他想不通劉邦要真想殺你,索性直接殺了,還留你個淮陰侯幹啥?不還是看你有才,想挽救一下你。他反而日夜抱怨,怏怏不樂,羞於周勃、灌嬰、樊噲並列。你這麼高傲,你讓跟著劉邦的豐沛勳臣集團怎麼接納你?咱們配不上韓大王啊。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

生乃與噲等為伍

!”

呂后還是不死心,還想

透過中間人拉攏他

:呂后的妹夫樊噲邀請韓信去自己家,跪著迎接他歡送他,還自稱臣,態度擺的很低,說“感謝大王肯光顧臣家”。你都是淮陰侯了人家還稱你為大王,還請你過來做客,這是多麼明顯的示好拉攏啊。而韓信出門後說啥:“

哥已經混到和樊噲你們為伍的境界了,丟人啊

”。

你真的讀懂領導言外之意了嗎?大漢四皇一後頂級老師給你補課

樊噲被辱

打人別打臉,你這麼說,

讓樊噲咋下臺階?你打樊噲的臉不就是打呂后的臉?

後面韓信稍有異動,呂后馬上讓蕭何出面召韓信進宮,痛快的斬殺韓信,不就是豐沛勳臣集團和呂氏集團聯合起來,對這些拉攏示好失敗的報復嗎?你不能為我所用那你再牛跟我也沒關係了,就請你韓信去死好了。

中間人的好處是間接

,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可以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也不算撕破臉,可以繼續談判。

這招現在也很好用。比如新來的大領導想挪一下手下老經理的位置,一般不會直接任免,而是透過該經理的熟人,私下暗示其主動提出調離,這樣雙方都保留了面子。如果該經理有什麼條件,也可以透過熟人討價還價,最終就會圓滿的達成目的:新領導提拔了自己人,建立了權威;老經理也有了自己的好去處,獲得了補償。

五、總結

看了上面這三條,大家是不是對領導的幾個常用手法瞭然於胸了呢?這固然對職場有用,但不是根本,根本是你掌握了自己的本事,或渠道、或客戶或單位的核心技術。這時,什麼手段都不好使,領導們都會對你笑嘻嘻。

但畢竟這種人每個單位都不多,像我等普通人,還是看一看,對自己職業生涯不無裨益。

另外,好多讀者對我解讀歷史的方式很感興趣,想自己學習卻有不得其門。我這裡統一給大家說一下:我現階段主要看史記和資治通鑑。

史記的特色就是文筆好,同時,傳記體讓人能完整的看完牛人的一生,作為入門教材很好。我選了一本。

資治通鑑的特色是司馬光的政治造詣高於太史公,他的某些點評還是很有道理的。另外編年體記述方式也可以作為史記的補充和對照。

最後,說一下漢景帝與周亞夫的解讀:

寫出《捨不得讀完的中國史》的作者,同時也是天津現代官員的渤海小吏,他結合自身的閱歷,在其作品中道破漢景帝此舉的玄機,給了肉意思是“你的封邑還會有”,不給筷子是“你吃不了這塊肉了,你自盡吧,我會讓你兒子繼承的”,但周亞夫並沒有接茬反而自行索要筷子,因此不僅自身性命不保,而且連世代相傳的爵位也被除去了。

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