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一部英國人寫就的童書,卻在美國

拿獎拿到手軟

。上世紀整個80年代,幾乎每年它都會獲得一個重要獎項,這一點

堪比“哈利?波特”

。它是美國教育協會推薦的100本優秀童書之一,獲《紐約時報》年度小說獎。

它就是《魔櫃小奇兵》。

1995年《魔櫃小奇兵》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成為兒童奇幻影片的代表作。飾演電影主角奧姆裡的就是這本書作者琳妮·裡德·班克斯的兒子。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魔櫃小奇兵》

叢書:小譯林國際大獎童書

作者:[英國]琳妮·裡德·班克斯

譯者:孫瑋

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

,讓孩子們笑,也讓孩子們流淚,還讓孩子們思考,更讓孩子們體驗未知的人生,由此豐富人生。《魔櫃小奇兵》中就時時充滿了感人至深的生命體驗。

——張弘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魔法阿姨”張弘

兒童文學作家,“魔法童書會”創辦人,

曾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大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和冰心兒童圖書獎等兒童文學獎項。

生命,是最大的魔法

一個別人玩過的塑膠小人,一個垃圾桶邊撿回的老舊鐵皮櫃——親愛的小讀者,如果你在過生日時收到這樣的“禮物”,恐怕會有一點兒小失落吧!現在誰不是在玩智慧手機、智慧手錶?誰不曾戴上VR眼鏡沉浸於3D遊戲?誰還會稀罕“塑膠小人”這種過時的玩意兒?——居然還要把塑膠小人放進舊櫃子裡“辦家家”?哦,我彷彿看見了你不屑的表情。

不,下這樣的結論為時過早!在經典兒童文學作品裡,生日那天總會有一些神奇的事發生!而且,真正的強大的魔法,無須藉助VR、AI這類炫酷的科技,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姆裡只是閉起眼睛,一心一意地轉動起太婆留下的鑰匙——櫃門開了,從此一段神奇的冒險經歷降臨。

怎麼個神奇法?鐵皮櫃裡不再只有一塊擱板,它充滿了再過一百年都無法實現的魔法:把塑膠小人變成活人。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一趟讓孩子認識生命、

尊重生命的奇幻之旅

不是你以為的電子遊戲中會跑會眨眼會說話的角色,而是活蹦亂跳的人!雖然活起來的印第安小人“只比(奧姆裡的)中指大一丁點兒”,牙齒小到“要不是反光,你幾乎都看不見”;可是你瞧,他“光溜溜的肩膀在不停地起伏,古銅色的面板亮晶晶的,上面全是汗,就連他頭帶後面插著的那根羽毛也在不停地顫動”,他是活的!

即使魔櫃只有這麼一個“大變活人”的本事,這個故事也夠“吸睛”了。單單是書中對活起來的印第安小人細緻入微的描摹,就讓人大開眼界。這種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體驗,是任何新潮的電子遊戲都無法給予的。印第安小人彷彿就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坐在屋頂上,一隻腳勾住屋頂的主樑,先用他的短刀仔細地把樹皮切割成大小合適的條狀,再把它們一條一條地搭上去”……

不過,只是讓小人活起來,這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魔術師的戲法,還稱不上是神奇的魔法!讀著讀著,我們會和小主人公奧姆裡一樣發現,一旦玩具擁有了生命,他就不再是任人擺佈的玩具;一旦有肉有血,他就同時擁有了情感:恐懼、憤怒、憂愁、快樂……他自然會“嗷嗷待哺”,也會發號施令。魔櫃真正的神奇在於:它變出了一個“真人”。它也讓奧姆裡認真地思量:成為“人”,擁有“真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掌握生命的鑰匙,

是權力還是責任?

說到奧姆裡,魔法令他的身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他不再只是玩具的小主人,而是印第安小人眼裡的“巨無霸僕人”,更是可以把小人隨時變回塑膠,又隨時喚醒其生命的“造物主”。而且,他不光可以“造出”一個印第安人,還可以“造出”馬、牛仔、酋長、印第安小人中意的媳婦——卻又隨時可以將這所有的生命打回塑膠原形——一切只需要轉動鐵皮櫃的鑰匙。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是的,發現魔櫃這個“變來變去”的天大秘密的過程,讓我們的心一直懸到了嗓子眼,讓我們捧牢了這本書捨不得放下,看得張大了嘴說不出話來。本以為一切只是遊戲一場,卻沒想到交到你手中的這把鑰匙並非遊戲遙控器,而是“生命遙控器”——怎麼按下每一個鍵呢?我們跟隨著奧姆裡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個失手釀成追悔莫及的大錯。

這場閱讀由此成了一次大冒險,心情起起伏伏不算,每隔幾頁,靈魂就會被這些“人性拷問”擊中:

“他們……來自各自的時代、各自的國家,說著各自的語言,有各自的生活。你不能就這麼把他們放在那兒,讓他們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

“你別碰他!他是我買來的,我變活的……他是我的!”

“你利用他們,他們是人,你不能利用人。”

做出關乎生命權的決斷,對於成人來說都是艱難的,更何況對於奧姆裡這麼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突然間他就要養一個小人,要給他食物,給他住處,給他馬;要保護他,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還不能讓他被老鼠咬了,更不能讓傷病奪去他的性命;要調停他和牛仔小人之間的爭鬥;還要給他找媳婦……一開始,奧姆裡真的覺得這份生日禮物開啟了世上最美妙的奇遇,可是猝不及防地,生命的難題接踵而至。

或許,這才是真正有意思又有意義的故事:它比真實的生活精彩,又和真實的生活一樣充滿無常和無奈。

而小讀者,就是在享受這份晴天朗日的精彩的同時,突然被暴風雨劈頭蓋腦地襲擊,由此見識了人生的荒誕與艱難,也不由得要發問要思考:

生命究竟是怎樣的一段歷程?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奧姆裡終於決定:不管開啟這趟神奇的冒險旅程的魔法是什麼,都必須再一次藉助它,把這些小人送回他們自己的時代、自己的國度。此時的他,已經是這場“遊戲”的“贏家”:他放棄了當“造物主”,因為他已經隱約瞭解到生命的真正歸屬——雖然在他這個年齡,還有點兒說不清道不明。不過至少他已經明白了,同為生命,自己並不比小人優越,他無權操控他們的生死。

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讓孩子們笑,也讓孩子們流淚,還讓孩子們思考,更讓孩子們體驗未知的人生,由此豐富人生。

《魔櫃小奇兵》中就時時充滿了感人至深的生命體驗,無論是印第安人和牛仔、和奧姆裡的結拜,還是印第安人和媳婦、馬匹緊緊成為一體共同穿越時空,這些情節都以真誠撥動我們的心絃。特別是書的結尾,此情此景讓人久久回味:

他們還在那兒,只是變成了塑膠的——形態、輪廓和外表都保持了真人的樣子。兩個男孩各自拿起了自己的小人。一把他們拿在手裡,他倆就控制不住地仔細檢查起來,那些生命賦予的鮮活細節模糊了——塑膠無法表現出精美的珠飾、飄逸的長髮和健美的肌肉,還有獸皮的皺褶、馬身上皮毛的光澤,以及女人光滑的肌膚。塑膠小人還在這兒,但是,那幾個人,那幾個性格迥異的靈魂,已經不在了。

帕特里克的目光和奧姆裡的目光相遇了,兩個人的眼睛都溼潤了。

“我們可以讓他們回來,也就是幾秒鐘的事兒。”帕特里克啞著嗓子說道。

“不行。”

“我知道,他們回家了。”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因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而成為作家,作品搬上大銀幕,拿獎拿到手軟,這樣的媽媽,“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不是第一個。

琳妮·裡德·班克斯,192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今年已經九十三歲了。琳妮年輕時非常熱愛舞臺和電影,夢想成為一個大明星。雖然美夢沒有成真,但是她始終痴迷戲劇。後來,她成為英國電視新聞中的一位女記者,又在三十多歲時跟隨丈夫移居以色列,並在當地教授孩子們英文。種種經歷成就了她的這本《魔櫃小奇兵》:

她懂得孩子們的小心思,她瞭解孩子們對異域文化的渴望,她更擅長把故事講得一波三折,把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把一幕幕場景寫得活靈活現,彷彿一切就在你的眼前上演。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琳妮·裡德·班克斯,1929年生於倫敦,寫過45本書。

琳妮曾寫過一篇自問自答式的“採訪錄”,其中透露了

《魔櫃小奇兵》的幕後故事

:她有三個兒子(他們的名字和這本書中三兄弟的名字一模一樣),老三奧姆裡討厭家中浴室裡那個泛黃的鐵皮櫃,總想把它扔了,於是琳妮編了一個魔櫃的故事“哄娃”,結果

她自己也被這個故事迷住了,索性把它寫成書,沒想到暢銷全球,賣了一千多萬冊

《魔櫃小奇兵》還圓了琳妮的“電影夢”,被成功搬上了大銀幕。不過我敢打賭,

電影再好看也不及這本書

。電影裡的印第安人和牛仔,因為是真人出演,所以免不了呈現出大人的言談舉止,可是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叫奧姆裡的男孩眼中的小人,他們打打鬧鬧、哭哭笑笑。每一個小讀者,都會被印第安小人犀利的黑眼睛仰視,心裡都會迴響著印第安小人的聲音:“兄弟!”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魔櫃小奇兵》電影海報

更何況,文字營造的想象世界,雖比電影朦朧,卻有更多的可能性,字裡行間傳遞出更多的情感,也留給我們更多慢慢回味、一步步往深處探尋的空間。就像書的結尾,奧姆裡的小夥伴帕特里克把變回塑膠的騎馬牛仔放進口袋裡,但他始終捨不得把手抽出來,而是一直插在口袋裡捂著那個小人,好像還想繼續給它溫暖一樣。

這本書也會一直溫暖我們。

雖然最後一頁總會合上,但是曾經跟隨奧姆裡呵護過真的生命,曾經與小人們有過驚奇的對視,我們就永遠忘不了這段跨越時空、走進彼此心靈的奇遇。下一次,當你開啟一箇舊的鐵皮櫃時,當你翻出床底下的舊玩具時,你會想起這個故事,對不對?

本文改編自“小譯林國際大獎童書”

《魔櫃小奇兵》序言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

推薦理由

《魔櫃小奇兵》其實是呼喚孩子站在更高一級的維度去看待成長的歷險。當成長的歷險終將過去,世界的發展終將遇到瓶頸,孩子該要如何守護自己?怎樣守護內心的信念?

——勇讀者

這本書非常可愛,它充滿想象力。誰小時候不想擁有一個能把所有塑膠玩具都“變活”的魔櫃呢?

——Goodreads讀者

天馬行空的想象會迷住讀者。

——《出版人週刊》

堪比“哈利·波特”,拿獎拿到手軟,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