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初出茅廬就放了一把火,把夏侯惇的十萬大軍燒得焦頭爛額。劉備火燒博望的時候諸葛亮是否還在隆重高臥且不討論,咱們要聊的是張飛在對曹軍作戰中的表現,實在是很令人費解:他一矛刺死的敵將,既是趙雲的朋友,也是他自己的親戚,他怎麼能下得去手?在博望坡被張飛一矛刺死的這位曹軍大將,咋變成了劉備的軍中執法官?

夏侯惇與劉備的博望坡之戰發生在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他們都不是挑事兒的人,而是受人指派。夏侯惇是奉曹操之命去打劉表,劉表不敢出頭,卻拿劉備當了炮灰:

“使(劉備)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夏侯惇跟劉備關係不錯,夏侯惇那隻眼睛,就是為救劉備而丟的,夏侯惇跟張飛關係更好:張飛不管見了夏侯惇還是夏侯淵,都得叫一聲“伯父”。

博望之戰屬於夏侯惇小挫既回,劉備見好就收,從此雙方相安無事六七年。但是在演義小說裡,這場大戰的時間延後了,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變成了火燒赤壁的前奏。

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十萬大軍(曹操有沒有十萬大軍都是個問題)折損大半,副將夏侯蘭被張飛一矛刺於馬下,成了這次戰役唯一陣亡的有名戰將(夏侯惇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為副將)。

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正史中,于禁李典都是曹營頂級戰將(于禁假節鉞。李典與張遼以八百步卒破孫權十萬大軍),夏侯蘭能跟這些人相提並論,又怎麼會連一招都接不住,就被張飛挑落馬下了?

演義小說中找不到的答案,我們可以去正史中尋找。我們查閱《三國志》,還真在裴松之的註解中找到了夏侯蘭的名字:

“趙雲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能看出趙雲的謹慎和大公無私,也能看出當時趙雲權力很大,有一些直屬官吏,他把夏侯蘭送給劉備,就是表明不會培植自己的勢力。

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夏侯蘭到了劉備那裡,也受到了重用:漢軍執法官稱為軍正、正丞,軍正不隸屬任何一位帶兵將軍,帶兵將軍有罪他向皇帝彙報,俸祿在二千石以下的軍官犯法,軍正有權直接處置(將軍有罪以聞,二千石以下行法焉)。漢軍中的軍正,有點像後來的欽差大臣和監軍,夏侯蘭能當上劉備軍的軍正,說明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夏侯蘭是被趙雲生擒而不是被張飛刺死的,這一點裴松之先生是認可的。如果把裴松之先生對三國曆史的研究比喻成大海,那麼筆者連一滴水都算不上,所以筆者堅信裴松之先生是正確的——夏侯蘭當上了劉備軍事集團的執法官。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後漢三國時期,諸曹夏侯是一家,曹家的首任大將軍就是夏侯惇而不是曹仁曹洪。夏侯家樹大根深,家族子弟遍佈中原,這才讓張飛有機會“撿漏”——“娶”了夏侯淵的侄女:

“建安五年,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故淵之初亡,飛妻請而葬之。”

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劉禪感到很不好意思見舅丈人夏侯霸,還在朝堂上進行了一番解釋並甩鍋給黃忠。

現在咱們可以捋一捋張家劉家和夏侯家的關係了:張飛娶了夏侯淵的侄女並給劉備生了兩個兒媳,怎麼算夏侯惇夏侯淵都要比劉備張飛高一輩兒。就像秦瓊的兒子娶了尉遲敬德的孫女一樣,秦瓊見了尉遲敬德也彆扭:這個手下敗將,居然成了我的長輩!

我們看三國正史就會知道,劉備佔據益州和漢中之後,並沒有把張飛派往漢中前線與曹軍對峙,而是把那個位置交給了魏延,一方面是魏延確實很出色,另方面,是劉備不想讓張飛太為難——萬一夏侯惇黑著臉打上門來討要夏侯淵的靈柩,張飛還不得躲到夫人身後去?

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這樣綜合考慮,我們就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使夏侯蘭迎面撞上了張飛,也沒有性命之憂(古代大將身後,都有小兵扛著“認旗”,麾下士兵都跟著旗子跑),張飛也不會狠心到把小舅子或大舅哥一矛挑落馬下——如果他真敢這麼幹,回家就沒酒喝了。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張飛一見夏侯旗幟,馬上躲到了一邊,趙雲也認識來者是發小夏侯蘭,就心領神會地催馬上前,兩人誰也不好意思生死相搏,一幫小兵就把夏侯蘭拖下馬來活捉了。

至於出面向劉備求情的為什麼是趙雲而不是張飛,這事也很好理解:為了小舅子去求主公,俺老張不要面子嗎?既然子龍喜歡替人排憂解難,這次還是請你出頭吧。

博望之戰中,面對自己的親戚趙雲的朋友,張飛怎能一矛將他刺死?

其實細算起來,後漢三國之爭,就是一幫親戚在打架:輩分最高的是曹操,可以算劉備和孫權的“親家公”,劉備雖然比孫權大二十一歲,但看在夫人面上,也得稱孫權一聲“二哥”。

這三人中劉備混得最好:曹操跟他出則同車坐則同席,孫權跟他喝得酒酣耳熱,私下裡說了很多周瑜的壞話——周瑜反對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

在後漢三國時期,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親戚,但是張飛重情重義而且好像還有點耙耳朵,他面對趙雲的朋友自己的親戚,能否刺出那一矛,還真是個大問題:換做是讀者諸君,又有誰敢對妻子的本家下死手?